更新於 2025/02/1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偉大創意的誕生》厚積薄發,滴水穿石

金句:長年累月的孕育也是創新最重要的條件之一,一瞬間的靈感不足以獨自支撐起偉大的創新。

 

作者背景

史蒂文‧約翰遜 (Steven Johnson) 是美國知名的科普作家和媒體理論家,被《展望》雜誌譽為「數位化未來十大科技思想家」之一,也被《賈伯斯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稱為是「科技界的達爾文」。他著作甚多,主要聚焦於科學、技術和創新領域,其多部暢銷書被翻譯成10多種語言,廣受世界各地的讀者歡迎。


本書特色

《偉大創意的誕生》是史蒂文‧約翰遜的重要著作之一。書中,他透過分析最近600年的人類創新史,總結出了關於創新的七大關鍵模式。以下是這七個模式的簡要概述:

1.     相鄰可能:創新受制於時代背景和環境,需要適當的條件才能出現。

2.     慢慢培育靈感:偉大的創意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孕育和發展,而非一瞬間的靈感。

3.     液態環境:創新需要在資訊流動和交流密集的環境中產生,類似生命在液態海洋中誕生。

4.     機緣巧合:意外和機緣巧合常常帶來重要的創新發現。

5.     有益的錯誤:錯誤和失敗有時可以導致突破性的創新,關鍵在於如何利用這些錯誤。

6.     功能變異:從不同領域借用技術和想法來解決問題,是創新的重要途徑。

7.     開放式堆疊平台:利用已有的基礎平台進行創新,可以累積和加速創新的過程。

這本書強調創新並非源於孤立的天才靈感,而是依賴於時代背景、長期培育和多方面的交流與互動。透過這些模式的介紹,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創新過程,並摒棄對創新的刻板印象,從而啟發自己的創意。

 

第一個創新模式:相鄰可能

 

在《偉大創意的誕生》中,史蒂文‧約翰遜提出的第一個創新模式是“相鄰可能”,這個模式強調創新是受制於時代背景和現有條件的,創新必須在適當的條件下才能實現。以下是書中的一些例子來說明這個概念:


查爾斯·巴貝奇與分析機

查爾斯·巴貝奇被稱為「現代電子計算機之父」。他設計出了一種名為「分析機」的機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可以編程的計算機。然而,儘管設計出色,巴貝奇卻無法在他的時代完成這個機器的製造。原因在於,分析機的設計過於複雜,當時的技術和零件(如齒輪、開關和蒸汽機)無法支撐這一創新。直到100多年後,隨著真空管和積體電路的出現,人們才真正製造出第一台具有程式功能的電腦。這個例子說明了即使擁有天才的創意,超越時代限制的創新也難以實現,因為它們不在當時相鄰可能的範疇內。


YouTube的創立

YouTube的三位創始人查得·赫利、陳士駿和喬伊德·卡里姆,成功創建了這個全球最大的影片分享平台。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的創新處於當時相鄰可能的範疇內。在2005年,網頁技術和網速已經足夠成熟,使得在線視頻分享變得可行。此外,Adobe公司的Flash平台也已經被廣泛接受,這使得YouTube不需要自己開發視頻播放技術,只需專注於優化影片分享和下載體驗。如果他們提前十年嘗試創建這個網站,必定會失敗,因為1995年網速慢,Flash平台也尚未出現,這時的相鄰可能不允許這樣的創新。

 

第二個創新模式:慢慢培育靈感

 

在《偉大創意的誕生》中,史蒂文‧約翰遜提出的第二個創新模式是“慢慢培育靈感”,這個模式強調偉大的創意通常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孕育和發展,而非一瞬間的靈感。以下是書中的一些例子來說明這個概念:


例子1:約瑟夫‧普利斯特利的氧氣實驗

18世紀的科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利進行了一個創意實驗,他把一株薄荷放在密封的玻璃瓶中,證明了植物能產生氧氣。這一實驗的靈感源自於他少年時代的一個猜測。他發現把蜘蛛關在密封的玻璃瓶中,蜘蛛會死掉,這引發了他對於密封環境與生物存活之間關係的思考。這一猜測經過了20多年的孕育,最終轉化為突破性的實驗發現。


例子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

查爾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也是經過多年孕育的結果。在他的自傳中提到,他在系統研究了15個月後,讀到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受到啟發,最終形成了自然選擇理論。但實際上,這一理論的各個核心要素早已零散地出現在他的筆記中。在馬爾薩斯的觀點點醒他之前,達爾文已經花了數年時間慢慢發展和完善他的理論。

這些例子顯示了“慢慢培育靈感”的重要性。偉大的創意通常不是來自一瞬間的頓悟,而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思考、觀察和發展。這些靈感在大腦中緩慢地與其他創意碰撞、連接,逐漸成熟,最終形成具有深遠影響的創新。

 

結語

 

創新的本質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的複雜過程,並且依賴於一系列的機遇和條件。理解和應用這些創新模式,不僅能幫助我們打破對創新固有的刻板印象,更能啟發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尋求創新之路。我們不應該迷信瞬間的靈光一現,而是要珍視那些長時間培育、反覆試驗和不斷調整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創新者,關鍵在於如何創造並利用適當的環境和機會。從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到現代科技的應用,無一不證明了創新需要耐心、包容錯誤和開放交流的心態。當我們認識到創新背後的規律,創新就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透過我們的努力和智慧實現。

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深入思考創新過程的框架,讓我們能夠更加有策略地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在這個充滿變革和不確定性的時代,掌握這些創新模式,無疑將使我們更具競爭力和創造力。

 

******【免費下載試讀中】艾螽斯的第一件電子書商品,歡迎免費下載:

電子書 《關於幸福的50本書:人生指南 【試讀版】》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products/e-book-01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