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螽斯-avatar-img

艾螽斯

327 位追蹤者
探索自我,學習成長~人生是一場旅行,雖然意義不明(人生目的),但是你可以決定目的地(人生目標)、你可以創造旅行的氣氛(幸福感)、你可以決定體驗哪些景點(時間管理)。當你感到迷惘或沮喪的時候,或許可以在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找到力量。
avatar-img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205會員
0內容數
114.1.25 更新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2025年將沙龍分成7個區 自我成長區 職場區 商業區 親子教育區 情感區 健康區 閱讀寫作區 歡迎瀏覽、留言🙏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限時公開
幸福不是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者」,而是在日復一日中,誠實地活出自己。 我們總以為,幸福是一種「達成」——達成某個夢想、贏得某場比賽、被世界承認。於是,我們拼了命去追求目標、刷存在感、堆疊履歷,盼望有一天能回頭說:「你看,我做到了,所以我是快樂的。」但這種幸福來得太慢,也太依賴他人評價,
Thumbnail
雅米-avatar-img
1 天前
人生最值得驕傲的成就,不是戰勝他人,而是用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把「放棄自己」這件事,永遠拋到腦後。 (這段話說的真好,如果格友們有曾經看我文都會知道我在N年前有“憂鬱症+恐慌症+焦慮症=發生幾次轉化症”,但我不曾放棄自己,所以這些年我非常努力也很幸福,持續幸福也知足常樂。 謝謝您總是分享那麼多正能量的好文,珍惜在方格子與您相遇。
付費限定
幸福可以是每天照著既定節奏過小日子,更可以是擁有驚喜的生命轉折。 幸福不總是轟轟烈烈的驚喜,有時它隱藏在每個微小而真實的瞬間裡;而生活的故事感,也正來自於我們如何用心捕捉那些日常中的轉折與情感。也許一盞燈、一杯熱水、一個疑問,都能讓你體會到那份屬於自己的獨特幸福,和由內
Thumbnail
付費限定
33歲的佑翔曾是電子大廠高薪產品經理,卻因公司裁員而重新思考人生價值。他並非單純求職,而是將職涯視為創業預備學校,積極學習建立企業系統,最終創立個人平臺「Simplify」,獲得舊同事的信任投資,實現自我價值。文章探討幸福真諦並非高薪穩定的工作,而是擁有被信任與投資的能力,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價值系統。
Thumbnail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6 天前
🤩大家都在看!恭喜你的〈13-幸福的系統:你現在的工作,是薪資機器還是創業學校?〉入選即時精選
付費限定
許多人努力工作只為了穩定的薪水和心理安慰,但真正的幸福來自於為值得的事全力以赴。文章分享了他如何從「時間換取金錢」轉變為「創造價值換取成果」的歷程,並點出致富與幸福的三個底層原則:收入來自「你願意做到的程度」、報酬來自「結果而非時間」、學會「你還不知道的事」。
Thumbnail
Amanda Chu-avatar-img
7 天前
很棒的理念分享。👍🙏💖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Amanda Chu 來自於“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付費限定
現代人追求物質,以為擁有更多才能獲得幸福,但真正的幸福來自於放下對物的依戀,留住對人的記憶。本文以一位科技經理的故事,闡述極簡主義如何幫助他從物質的束縛中解脫,重新找回與親人的連結,並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我是覺得幸福就是做「自己」。記載別人的評價(包括期待)太痛苦。因此,想丟就丟,不想討好別人就不做,想加碼儲物就去做吧。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4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 確實如此😀做自己最幸福👍
付費限定
幾乎所有積極的特質,例如:專注、熱情,都可以從腦科學的角度,得到新的解釋,進而加以改善。 我們常以為,意志力可以撐出幸福的狀態。當人生陷入低谷,多數人會試著「打起精神」、「撐住情緒」、「努力樂觀」,彷彿只要夠拼夠撐,快樂就會自動降臨。但腦科學權威丹尼爾‧亞蒙博士在《超強大腦》中提出一個截然不同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6/13
很實用! 大腦如果壞了,意志力也會消失。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3
李英華 對呀😀大家常會忽略,生理會影響心理😄
付費限定
這篇文章探討幸福的真諦,並以年輕主廚阿浩的故事闡述如何擺脫外界的評價,堅持自我,最終找到真正的幸福。文章的核心概念包括自我負責、共同體感覺和勇於被討厭,鼓勵讀者勇敢追尋自己的道路,而非盲目追求外界的認可。
Thumbnail
雅米-avatar-img
2025/06/11
(幸福不是尋求所有人的認同,而是堅定選擇自己的道路,全心前行。)說的非常好,認同 我做什麼,思考清楚,也能夠不仰賴他人給建議跟答案,往往是我自己下決策,老實說沒有失算過,因為我審慎思考,責任自己負責,因為命運在自己,幸福也是自己創造,也不怕被討厭,🤣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2
雅米 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為什麼孩子總愛問『為什麼』?」、「為什麼他們能一邊玩玩具,一邊注意到大人忽略的細節?」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就藏在《孩子如何思考》(The Philosophical Baby)這本書中。 本書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是國際知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6/10
「孩子的大腦像一塊海綿」 這比喻很正確!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0
李英華 剛好對應人工智慧的兩個模式:小孩是學習模式,大人是使用模式😄 能終身學習,就接近赤子之心了😀
付費限定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建立和維繫穩定的愛情關係,從《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一書中萃取三個關鍵祕訣:相似性、等價性和尊重。文章詳細闡述了每個祕訣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幫助讀者建立更健康的愛情關係。
Thumbnail
先是表面吸引到了,但還是得有一些物質上因素需要契合、磨合、共識、共頻才能相處的更久啊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7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 是這個意思👍😄😀
付費限定
透過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例如尋求關注、探索邊界、表達情緒等,引導家長從糾正行為轉向理解需求,建立更深層的親子連結。文章列舉多個例子,並提供家長具體的應對策略,包含接納孩子情緒、以行動輔助規則,以及減少孩子的羞恥感等。核心概念強調親密感的重要性,勝過孩子是否聽話。
Thumbnail
天敏的天空-avatar-img
2025/06/05
往往情緒與心底的話是隱藏在行為背後,大人與孩子都一樣,想要被看見與聽見.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5
天敏的天空 沒錯,大人與小孩都需要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