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比特幣(Bitcoin)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地位逐漸提高,許多國家與企業都開始重新檢視數位資產在全球經濟與金融體系中的定位。台灣在區塊鏈技術上已累積不少能量,倘若進一步考量「比特幣戰略儲備」的可行性,或許能為國家金融戰略提供新的契機。
在台灣,有民間發起「建立台灣比特幣戰略儲備」的公共政策連署提案,詳細內容可參考政府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JOIN)上的相關連署提案。以下將從該提案出發,綜合探討台灣若採用比特幣作為部分戰略儲備的優缺點,並結合當前世界金融趨勢進行更全面的分析。
比特幣的發展已逾十年,過去各國政府對其態度相對保守,但如今已有部分國家開始嘗試將比特幣納入官方戰略。例如,薩爾瓦多(El Salvador)在 2021 年率先宣布比特幣成為法定貨幣,儘管引發正反兩極反應,但也為世界帶來了「虛擬貨幣融入主權經濟體系」的重大示範。
雖然後續因為國際組織壓力,被迫取消強制法幣的政策,但持續DCA購入卻還是在鏈上數據可以看到薩爾瓦多(El Salvador)還再坐擁比特幣。
台灣在數位金融領域具備人才與技術基礎,金融監理機制相對穩定,若能在合乎法規的前提下,嘗試適度配置比特幣於國家戰略儲備,除可鞏固台灣在區塊鏈與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地位,也能在未來國際數位資產浪潮中,取得一定的先發優勢。
比特幣作為戰略儲備的想法,一開始可能面臨許多阻力與質疑,包括價格波動、高風險性、監管框架等。但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提出此議題,可讓社會大眾進行討論、凝聚共識,並提供政府部門決策時更多元的參考。透過公民參與,讓政策擬定能更貼近民意與產業期待。
▶️全球主要經濟體長期以來習慣持有美元或黃金作為戰略儲備。然而,近年全球貨幣超發與通膨壓力升高,導致美元實質購買力不斷縮水,也使各國開始思考多元配置。
▶️比特幣具備「總量稀缺、去中心化」的特性,與其他法幣或貴金屬相比較,能在長期視角下扮演一定的抗通膨角色。
▶️台灣在區塊鏈與金融科技領域擁有不錯的產官學研究能量,如能率先試行小比例配置比特幣,或進行「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比特幣儲備」等多重機制的測試,可為金融與科技產業開闢更多創新應用。
▶️若台灣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納入比特幣儲備,將彰顯台灣善用新興科技的積極態度。在當前國際局勢高度動盪且各國積極布局數位貨幣的背景下,這樣的創新姿態也能為台灣帶來更多的國際曝光與關注。
「比特幣戰略儲備」在台灣並非天馬行空的想法,它是全球金融發展趨勢中的一個可行選項。但這需要政策制定者、金融機關與民間企業、學術機構多方交流、凝聚共識。藉由政府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的連署提案,可以讓社會共同討論此構想的利弊與未來潛力,並推動政府部門更全面地評估相關配套。
事實上,連署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態度的表態。即使最終政府對此提案採取支持、修正或反對立場,此連署仍能迫使執政黨與相關部門在加密貨幣政策上給出更明確的回應,並向社會傳達:這塊新興金融領域確實有一群投資人與企業方在乎並要求更完善的政策規劃。
在國際情勢動盪,世界主要經濟體皆面臨數位轉型考驗的今天,台灣若能及早對數位資產制定策略、引導產官學聯手研發應用,將有助於我們強化在全球金融鏈中的地位。雖然過程中肯定會面臨技術與監管等挑戰,但透過審慎的規劃與廣泛的專業意見,任何改革都能有機會走向成功。
面對未來,「比特幣戰略儲備」或許是台灣金融創新道路上的一環。政府與民間若能持續關注並積極研究,不僅能讓台灣在區塊鏈金融的競爭中取得領先,同時也能為國家經濟穩定與發展打下新基礎。讓我們一起持續關注該公共政策連署,並為台灣的金融未來共同努力。
全民連署網址: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f5096723-382e-44dc-b2cc-762c57cc75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