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或許都是在社會摸爬打滾,「尋出路」的人。
「讓石子飛會兒」的專欄,將會是一系列一對一和作家(小說,散文,各類創作)
談天的專文。專欄不對作家的背景,創作與類型去設限。
訪談的天地裡,我們暫時飛一會兒,讓思想翱翔。
很榮幸很開心能結識香港作家朋友-- 艾石克。
艾石克是前記者出身的懸疑推理小說作家。
目前出版了五本小說,第五本作品是老少相宜的 《外賣殺人事件》!
在結識作家時,很巧妙的是,作家名字和專欄名相呼應。
也和這次訪談核心:「出路」有了共鳴。
我們或許都是在社會摸爬打滾,「尋出路」的人罷了。
小說對作家 艾石克 來說是有序生活中,跳脫機械化日常的排解。
不只排解,更是寂寥中的樂趣。
寂寥的、凝肅都市中的微光。
艾石克曾任編輯與記者,現今寫作的主力賽道是懸疑推理。
2025七月,將在香港書展出版第六本懸疑推理作品。
我們的談話很即興,聊了對創作的視角,也談了對懸疑推理的熱誠。
約莫兩小時的訪談結尾,我說
「很感謝你...那麼訪談稿約一週後可以寫好給你。」
「這麼快啊...」
我陷入沈思。
讓一個寫作效率高超的道地港人說快,簡直要成了我不可承受的重量!
我邊寫稿邊想:「可惡!關鍵時候嘴怎麼這麼快。」
作家是誠信的,侃侃而談的,
而我能予以回報的,是克服自己怠惰的心,把小說放下,挪移到新買的鍵盤上 - 試圖
想像在電腦前拚搏的 艾石克 是不是也正開啟新一輪的書寫。
在開啟小說生涯時,艾石克認真兼顧著正職的記者工作。
許是這樣,他對於靈感的擴充也有獨到的敏銳度。
應用新聞素材,擴充寫作靈感。
他與我說,他關注感興趣的時事,看到就把連結存下來
「發給自己,有空就看。」
「不同的新聞也可以套在一起,自己想一個更有張力的情節。」
這是艾石克確保手感的練習,也是一種排解生活的渠道。
我想,與記者的工作相比,小說多了份重建的意味。
無序中,建立有序。小說是重建,也是生命意義的實踐
訪談中,艾石克語氣輕鬆。
跟我聊天,有點像逮住了一年一會的老朋友。
像是那種高中畢業後,平日的軌道沒有交集了,但願意給彼此撥出時間的老友。
我毫不費力地當起盡職老友,我問道,
「做記者的時候,結束報導,又把自己放到另一個寫作工作,
累不累。辛苦嗎?」
耳朵豎起來。我太想聽他描摹一個推理小說家心中,我素未謀面的香港面貌。
他吐槽,
「有時候很難感覺開心罷。很多香港人不開心啊,
別人買衣服唱KTV喝酒啊我寫小說。」
香港人是怕無聊的。怕做事情重複。
怕無聊,所以寫讓人猜不到的推理小說。
我腦海中勾勒了一個下了班的文字工作者,
在日復一日的兩點一線中,看著時事,為自己寫下
一篇又一篇的完整情節。立下更多生活意義。
我打鐵趁熱,給了靈魂拷問,
「覺得很累的話,你寫小說想圖什麼呢...名氣或收入?」
話說出口我有點懊悔,「圖什麼」這問話是不是銳氣了,
急急忙忙的想轉圜找補。
還好, 艾石克 態度不像是被冒犯,繼續直來直往。
我鬆了一口氣,但心也提了一下:
這樣的詰問,該不是作家日復一日,需要應對的呢。
艾石克誠懇的述說,寫東西是 「出路」,
「能夠透過寫作療癒自己,也是幸運的。」
彷彿也嗅到了香港生活的底色。
我想像艾石克下班坐好幾站地鐵,被比肩的人潮推拉,
被地鐵的開合夾擊,在人潮中煎熬,急匆匆回了家上崗第二個班,
那份寫作的熱情,興許嚴絲縫合的為作家補上日幕中的寂寥。
下班的幾分累,藉由寫作,扭轉成懸疑推理小說家的一份成就感。
他趣味的說,自己甚至有機會把討厭的人寫成性格討人厭的配角,
「生活中討厭的人,在小說中給他們一個唏噓的結局。」
角色結局如何,創作者說得算。
這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經歷的,記憶方面的重建?
艾石克像是在釋懷自己曾經無處發洩的職場愛恨糾纏。
現實即使有苦悶之處,我們得以重塑生命中的高潮低谷,扭轉曾經的歷練。
在訪談裡讓我們暫時飛一會兒。
和作家對談,可能歡笑也可能感傷。帶讀者看見文字背後的人生
Vocus blog: 石子飛會兒,作家訪談記事
Threads: https://www.threads.net/@igwriting
Weibo:@訪談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