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要如何寫出能吸引目光、打動人心的文案?從撰寫步驟到需要特別注意的常見NG,這篇文章帶你一次掌握!
首先要先了解透過這篇文案,主要是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是希望讓受眾了解品牌,還是更詳細地介紹產品,或者是促進受眾購買或詢價?
在確認撰文目的後,再來需要確認目標受眾,了解這篇文案是寫給誰的?他們是新客戶還是舊客戶?對產品或是公司熟悉嗎?大概落在哪個年齡區間?平時對什麼感興趣?有哪些習慣用語?偏好使用哪些平台?喜歡哪種資訊形式(文字、圖片、影片等)?他們的需求以及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接下來根據前面兩者的結論,選擇合適的曝光平台,不同平台(FB/IG/Threads/X/Line/LinkedIn等)有不同的內容偏好與格式要求,像是IG以圖片為主、FB相對可撰寫文字較多、LinedkIn上更多專業資訊與產業人士等等。另外也建議事先確認平台字數限制,避免超過字數被截斷,受眾需要再進行額外動作(點擊了解更多)才能看完全部內容。
前置作業的最後一步是針對要撰寫的內容蒐集資料,並且在過程中找出吸引受眾的切入點,確保內容有價值、有新意,會引起受眾的好奇或是共鳴。像故事或情境的方式,能夠讓受眾產生共鳴和帶入感,也可以使用提問來引起受眾的好奇,提供一種對話的互動感。若是有確切的數據或研究支撐就更好了,能夠大幅增加文案內容的可信度,也更可能被受眾歸類為有價值的新鮮知識。
最關鍵的部分,非「標題」莫屬!標題是文案中受眾第一眼看到的地方,一個好標題要讓受眾願意接著看下去,因此需要具有創意、有趣、好記,還能勾起好奇心,最好還跟內文緊密相關。不過也別為了引人注意而太過誇大,或標題與內文不符變成標題黨,否則可能會起反效果。
撰文風格需要盡可能的貼合品牌定位,可以透過品牌官網、影片風格等等來想像:如果這個品牌是個人的話,會是什麼樣的人呢?若是位專業菁英,那麼在書寫時就要避免太口語化,可以使用一些受眾看得懂的產業術語;如果是慈祥的老奶奶,用字上就要溫軟、和緩一些;若是開朗大氣的姐姐,撰文風格則會偏向簡潔明快,同時不失溫柔細心。如果有使用AI的話,也別忘了更改語氣,不然AI寫出來的文風真的滿明顯的。另外,也可以多多使用第二人稱,直接跟受眾對話、疑問、呼籲,製造更多帶入和參與感。
再來就是要保持內文架構清晰,主要是讓受眾閱讀方便,增加易讀性。分行可以視平台或受眾習慣,遇到標點就分行或是遇到句號分行都可以,不過若是有許多行,建議每三四行換一段,避免大篇幅文字影響閱讀。另外,也可以統一在一行文字的前或後使用表情符號,我自己習慣在每隔一行的文字末端使用,可以增加親和力與受眾理解度,文案看起來也更加活潑。
撰文的最後一步比較像是檢查,確保用字遣詞無誤、配圖與文案內容相關、文案中附上的連結能正常開啟,而且是正確的網頁等等。如果上方的檢查確認都沒問題的話,那麼這篇文案已經準備好被發布了!
在發布前,還是覺得有些擔心?那麼可以先預覽一下排版,進行最終確認。不過同一篇文案,使用電腦和使用手機的排版肯定會不一樣,更改後兩種設備的排版都會同時被修改,別忘了確認受眾主要使用的設備,以免顧此失彼。
而在發布後,依產業狀況隨時或定期回覆留言,並且觀察數據,分析成效是否跟其他篇有所不同?哪些部分需要調整,是介紹切角、撰文風格、版面安排?若有需要,也可以進行AB test,更深入挖掘受眾的偏好,作為下次撰寫文案的參考。
文案不只是「寫」,更是「設計」!善用結構、標題、圖片與數據支撐,讓你的文案更吸睛、更有效!不如現在就從第一步開始,嘗試寫一篇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