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書展入手兩本香港作家沐羽的書,正好今年的書展剛落幕,我心血來潮再次翻讀《痞狗》一書。對我來說作為一個香港作家他以自己的身分和經驗去思考爬梳一切,又有哲學、文學等理論穿插其中,輔以痞感的文字調和內容。這本書是作者沐羽的思考結果,但在現在2024年出現,經過政治運動、他國戰爭、疫情人們不再捲轉而躺平,對各種過去的舊有現象有了反駁與顛覆的普遍意識。
從推薦序到後來關於這本書所聽到的介紹都提到作者文字裡的痞氣,彷彿一個厭世的旁觀者,叼著根菸,眼神迷離的敘說其對世界的思考。看似聊得方面很雜,實則通往同一個面像。從生活、政治聊到哲學、文學,當時間走到下個起點,上世紀留下的現代性碎片,諸如理性、無效勞動......因著更早之前不理性的原始暴力心緒保存下來,形成並充斥著矛盾與魔幻的空中世界。這些發生在講求邏輯、理性的現代。而作者看見這部機器的老舊部件,他點出其中早已固有的階級、敘事、政治的暴力,我們活在一個舊殼子裡,身體持續老化,那些偉大的事少年的人已經做過了。此時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在書末將近時,作者揭露書名的意義
對於這些邊緣,左翼的拉克勞與墨菲強調了一個詞,underdog。「在他們的語言中,Underdog是一個反抗的語言,「將社會分成兩個陣營,從而『敗犬』對抗『權勢中人』」。……十九世紀的鬥狗裡,兩條狗搏鬥一輪後,贏的在上面稱之為topdog,在下面的就是underdog。」實在難以稱呼,讓我們稱之為「痞狗」吧。
因為作者是香港人的緣故,在曾經被稱為東方明珠、金融中心的香港,外人看他自有港風獨属的魅力,2019的政治運動之後,明珠的光彩不在,身為生在其中的人在這交替的世代唯有冷暖自知 。面對故土的變異與人群離散,明珠碎落成一盤沙,從中心墜落到邊緣,作者思考香港如何凝聚,香港的組成成分,同時不再耽溺於上世紀的思考模式,以民族精神、復仇為目標。畢竟在人們可以自由雜處於不同城市的當代,民族的界線變得模糊不清,這樣的大環境底下對他來說underdog的反抗是以文學作為驛站講好香港的故事,也正如他書中所言,不要遺忘自己從何而來,不可否定自己將有歸宿。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4/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