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寫作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2022年-2023年年中寫的兩篇文章併在一起。閱讀議題通常是因為書市經營問題跑出來的;寫作議題通常是有老人家出來說教而跑出來的。這兩篇文章大致涵蓋我對台灣人閱讀與寫作的看法。

  以下正文:

  ----

  好像每隔一段時間「閱讀」問題就會浮上來。記得上次發言是關於網路通路和實體通路之爭,還是在圖書館的馬桶上發文的。(2024:撈不到那篇文章了)


  李教授今天那篇文章我看了,留言跟分享也看了大概,很多人都在為台灣人辯護「我們沒有不讀書」、「應該把漫畫和教科書也納入」、「其他國家的閱讀時數沒有我們長」、「閱讀的形式已經改變,網路閱讀文章、影片應該也要算閱讀」等等。(2024:李教授為成大李忠憲教授,因為一些個人原因,我將他封鎖了,據說最近的文章有些令人詬病。)


  還有朋友提到「鄙視鏈」的問題:實體鄙視電子、藏書多鄙視藏書少的等等。例如朱宥勳提到購買電子書比較能讓作家得到收益,也是一群實體書愛好者崩潰。

  忘了有沒有在臉書文章提過,但我應該有跟朋友私下講:在台灣「閱讀」這檔事已經「手遊化」。意即,書商的收入仰賴的是前幾%的「課長」,為了讓課長們覺得尊爵不凡,精裝、周邊、印刷等手法越來越精緻,也越來越高單價--好啦,我知道各大出版社都很辛苦,但有時候、真的、很貴,讓我哭一下啦QQ。

  朋友分享的眉批底下有留言:日本的「文庫本」形式在台灣賣不起來--這也很有可能來自課長們覺得不夠「尊貴」導致的。對,我就是課長之一,我也很媚俗:課金,就要用到最好的。「課長」之所以存在,就是普遍的小額課金行為不多。商人為了生存,自然會把腦筋動到如何逼課長掏錢。

  從書商、手遊到政治都是這麼一回事--為什麼政府都聽財團的?啊你繳稅有財團多嗎?政治獻金有財團多嗎?要你繳個保費、黨費、手續費都像要你命了。「普遍課金行為不足」是基本的問題來源。當然,你也可以說「普遍閱讀行為不足」。

  閱讀人口大概至少有一半左右是想吃免費的,所以問題會更雪上加霜。幾重問題下,「課長」自然就會越自認尊爵不凡,鄙視鏈就誕生了。鄙視鏈形成,自然也會勸退一部分可能閱讀的人口。


  不閱讀會有什麼損失嗎?短期來看不會,但傷害是持久的。例如你會無法接受具有邏輯鏈的論述和分析,總想快點得到解答,或是想讓人兩、三分鐘內講完重點。而不會吸收的人,往往也不會輸出,無論口語表達或是文字書寫都會出現某種程度的問題。

  當然,有商機就會有商人,許多創作者會投其所好,創造出膝反射的陰謀論、三分鐘講完XXX、兩分鐘告訴你OOO之類。你會誤認為自己已經得到真理、真相,進而狂傲自大,瞧不起「知識份子」,各種「盡信書不如無書」、「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百無一用是書生」……有一句話說得好:陰謀論讓頭腦簡單的人覺得自己不簡單。

  連各種嘲諷知識份子的劉仲敬,自己不也自豪在大學時讀破萬卷書,並到各個課堂去踢館嗎?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一件值得學習的事是簡單的。書籍做為一種工具,從產出、審核、修訂、出版到上架,經過的嚴格工序不是網路文章、影片可以比的。

  你可以指出書籍的各種問題:作者功力、誤讀、自大、讀死書……我自己也很常這樣罵。不可否認,目前還沒有一種學習媒介比得過書本。如果你有志於學任何事情,最終都繞不開書本。

  「閱讀」和「學習」這件事是否應該綁在一起?那就得看閱讀者的心態。「閱讀」理應被歸類到「興趣」。基本上大家都同意台灣人的閱讀習慣是在求學時期被扼殺的:書籍的「有用」與否變成標準,好像我們打開書就得念書,一定要學到什麼東西,否則就浪費時間。

  我們不接受浪費時間,所以台灣人很怕試錯、討厭長篇大論、去那裡總想要把功課做好好擔心意外、想要兩三分鐘內解決事情、解答疑問--例如我很常跟一點小事就急躁的兩老說:「有這麼急嗎?你們到底在趕什麼?沒有這麼急好嗎?」

  閱讀是一種緩慢的過程,也是一種緩慢的娛樂。喪失這種娛樂的民族,永遠都在趕火車,但趕火車就容易錯過沿途的風景,誤以為只有終點是真的,中間都可以省略,因為「浪費時間」。

  按照我這樣的描述,台灣人到底愛不愛閱讀,我想答案已經浮出來了。沒必要為自己找藉口。我搭電車兩小時,前一小時我在玩《緋染天空》,後一小時我讀電子版的《歷史學家》。兩種東西對我來說都是娛樂,沒有高下之分,也沒有任何衝突。沒辦法閱讀的人,就只能尊重。

  有志於閱讀的人,請走到書局(不管網路還是實體)挑一本跟自己有緣的書回去翻翻、讀讀。以前在東華聽廖鴻基老師演講,他說一名老漁夫曾跟想認識魚,在市場巴著漁夫問的學者說:你要出海認識魚,魚才會認識你。書海也一樣,你要出海認識書,書才會認識你。不要一直巴著人問「該讀什麼書」。

----

  前言:這篇文應該是源自某篇國文老師的發文,說自己爬山遇到的老人出口成(中國)章,但教導的學生遣詞用字「太台了」。當時很快地吐槽:如果我們都在追求這種「作文美學」,那我們產出的影劇、遊戲,台詞就會很尬。

  另外有印象是聯合報出了一篇報導說年輕人的寫作能力下降云云,忘了是哪一邊讓我寫下這篇文章的。

  以下正文:

  ----

  寫小說迄今已經有十幾年的經驗,最近又是年度話題:年輕人的寫作能力下降了嗎

  如果要以「會真正意義上寫作」的標準來說,大多數人應該是沒好過XD。因為寫作就是一門技術,跟所有技術一樣,要好就是多看/學、多寫、多自省修正,沒有有意識在練習,都不會好的。

  我成長過程中的作文課基本沒什麼鳥用。除了國中時的國文老師比較開明,鼓勵跟引導我的寫作方式,沒有讓我陷入分數作文的窠臼之外。我高中到大學時,網路寫作風氣正盛(正是九把刀時代的尾巴),記得也是那時,小說寫作教學山頭林立,寫作書也大行其道。當時論壇上的寫作群曾有一句名言:「寫小說的比讀小說的多。」,也引起一陣僧多粥少的焦慮。

  當時我預言這種現象只會維持一時,因為寫作本質上就是一種需要厚積薄發的能力。好的寫作者就像觸手,會四面八方延伸去抓所有搆得著的東西。他們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挖掘的素材,大學時華文系的老師就曾說:「蟲、鳥、花、草至少要知道一種。」

  無論影劇、遊戲、科學、歷史、政治,甚至時事--九把刀就曾說自己經常從社會新聞找靈感--都會是守備範圍。寫作是輸出,學校國文課總是在教輸出的的方法而欠缺吸收的方法。

  出社會後,教寫作的書仍然很多,但教怎麼吸收的人卻很少。理應做/規劃這件事的人仍在執迷於經典、文言文和搖頭晃腦引經據典的重要性。

  既然從源頭就錯了,下游怎麼會好呢?認真在寫作的人通常都有種焦慮:好像永遠都不夠。尤其小說更明顯,無論是心理變化還是場景的細節,都會有「詞窮」的窘境,經驗不足就會用很硬的方法掩飾過去,「尬味」就是這樣來的。我認識優秀的創作者基本不會「啊這我用不到,不用學。」,而是「幹,這我不會,我好爛。」和「這太有趣了吧?真是好素材」--他們放開心胸,欣賞、解構、咀嚼、消化不同的學問和創作形式,永遠的求知若渴。

  當然,沒必要所有人都當創作者。我想說的是:既然強調輸出端出現問題,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是輸入端的問題?就如版上很多人提到的:為什麼年輕人的短影片就拍得好?不就是因為他們吸收的短影片深度跟廣度都夠嗎?從大量吸收、依樣畫葫蘆到逐漸抓到心法和竅門--天下技術都不離其宗。文字寫作能力也不例外。

  好的讀者未必是好的作者,但好的作者一定來自好的讀者。同樣道理,國文教育不必奢想養出什麼大文豪或健筆,試試看調轉槍頭,先培育出「好的讀者」就好。他們未必是優秀的創作者或寫作者,但好的輸入方式一定會滲透到不同層面的輸出上,這種滲透就會帶動社會整體品味和能力的提升,自然「天才就會成群而來」。

  

raw-image


20會員
3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夏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ACG圈為何小草居多?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AI是否會取代繪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那些動漫異男教會我的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閱讀與寫作通識講義》讀後筆記 – 學習從理解他人開始向頂尖人物學習閱讀心法,以使自我認知升級。作者提供9種閱讀技巧,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他人。
Thumbnail
avatar
不老山姆
2024-06-02
閱讀與寫作淺談我為什麼喜歡閱讀?  因為閱讀能讓我跟外界搭起橋梁。  我聽不見,吸收資訊很有限,在人際關係上一直都是孤單的,不曉得怎麼跟人溝通,因此,書成了我的慰藉,它陪伴了我大半生,當我沉浸在書海,就會忘我,所有一切彷彿停止了,好像在對我說話,我停頓了,開始思考,自言自語。 
Thumbnail
avatar
小猴
2024-02-19
閱讀與寫作的同步進行|費曼學習法|彈性寫作如何解決每天讀書、寫作、發表的壓力呢?其實可以全部一起來,邊讀邊寫邊發表!
Thumbnail
avatar
阿魯貓的閱讀流水帳
2023-06-18
不能停止閱讀與寫作的理由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群創能源要一直分享與環境相關,和太陽能沒有什麼相關的事情,不是應該將重心聚焦在自己的專業上嗎?藉由這次方格子的徵文活動,就來說一說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的理由吧!
Thumbnail
avatar
群創能源
2023-02-01
唐人的閱讀與寫作(二)杜甫的閱讀與寫作本篇討論杜甫的閱讀與寫作。 說明杜甫帶著詩人獨特的眼光,利用廣讀與精讀的閱讀策略,吸收前人的作品,並且透過「用典」與「摹擬」的寫作技巧來創作詩歌,形成自己的文學風格。
avatar
許利彰
2022-07-31
閱讀與寫作之必要閱讀與寫作像是陪我長大,卻已許久不見的兒時玩伴。小學一年級時,便喜歡從學校的圖書室借書來看,那時迷上世界經典文學,即使無法全然讀懂,仍會試圖理解書中的世界。總印象深刻地記得,第一本借回來的小說:裘爾‧維納的《地底旅行》。
Thumbnail
avatar
直樹的流浪之歌
2022-03-25
閱讀與寫作(三)把文章的骨架定好,就算修辭不怎麼樣,也能使讀者讀得明白、舒服。相反,若結構鬆散,佈局混亂,就算懂得運用艱澀的辭彙,生僻的典故,讀者也難以明白作者到底想表達甚麼。
Thumbnail
avatar
鄭子遴
2019-05-18
閱讀與寫作(二)我認為寫作和閱讀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因此,孩子一直到高中時期,大可享受基礎閱讀,而且可多閱讀好的小說作品。學校圖書館的藏書必然要把好的小說作品收納其中,並且在學校裡積極推行閱讀小說的運動。讓孩子自由挑選作品閱讀、發問問題、交流感受和觀點、對作品進行改編或續寫,日子有功,孩子便會不自覺地進行基礎寫作了。
Thumbnail
avatar
鄭子遴
2019-05-11
閱讀與寫作(一)與其鼓勵青年人多讀書,不如推動「廣泛閱讀」。「多」讀不等如「廣」讀,前者只集中在數量,後者卻在種類。許多青年人愛讀一種書,就會讀很多本同類的書,這樣日子久了,會容易使自己變得「俗」和「濫」。
Thumbnail
avatar
鄭子遴
201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