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時光(下)— 兼寫溫哥華

Janine-avatar-img
發佈於家人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一位朋友與青少年的女兒十分親密,只要一想到女兒上大學得離別就不禁要淚眼婆娑,因為她無法想像沒有女兒在身旁的日子。

我不知道怎麼跟她解釋,人與人的關係不是從零到一百的轉變,而是緩慢地變化,等到女兒要上大學的時候,母親已度過高中時期女兒逐漸獨立、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的時期,等到上大學的時候,父母也已習慣沒有她的時間,雖然還是會失落,但不會很震撼。雖說如此,送以柔去上大學,見她轉身走回宿舍時,我還是不禁一路哭回旅館(見「終須一別(下)」)。

再下一次感受到女兒又往獨立的過程邁去,是她大學畢業後隨即上班,我們不用再幫她付房租及生活費。雖然慶幸她能自給自足,但是她徹底脫離父母的支助,也有些悵然。

其實自從她出生,臍帶被切斷,就是一步步地邁向獨立的人生,我自己不也是如此嗎?只是我偶爾還是會懷念以前朝夕相處的親密時光。

因此當我計劃去西雅圖看以柔(見「母女時光(上)— 兼寫西雅圖」),特別安排了溫哥華的旅行,希望有比較長的時間母女單獨相處。

西雅圖到溫哥華只需要三個多鐘頭,從高速公路直接往北開就是了。我們等以柔星期五下班以後出發,我下午已先買好了三明治可以在車上吃,節省時間。雖然我也能幫忙開,但是以柔認為不需要,所以她一路開到溫哥華,到了最後關頭發現導航指示的路封鎖了,幸好她靠著導航的地圖,轉了幾個彎,還是平安到達旅館,真是謝天謝地,女兒的方向感不像老媽那麼遜。

二十年前我們帶爸媽一起來溫哥華旅遊,那時候以柔才三歲。記得我們還帶著輕便的嬰兒車(stroller),但是以柔這個小娃娃到哪裡都是自己走路,完全不需要以嬰兒車代步。這次又回來了這個美麗的城市,於我是舊地重遊,但對以柔是嶄新的經驗,畢竟上次來時她還小,完全沒有印象。

 

2004年,以柔和阿公阿嬤

2004年,以柔和阿公阿嬤

阿公還抱得動以柔唷

阿公還抱得動以柔唷


我們從旅館走到Stanley Park,這裡有許多 totem poles,這些木造的柱子刻著土著居民的圖騰,有許多家族的故事能夠追溯。記得當時爸媽在此照相,這麼多年過去,景象都沒有變。

 

2004年

2004年


2024年

2024年


靠近岸邊還有一個小雕像叫做“Girl in Wetsuit”,讓我想起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雕像。以前上班的公司的總部在哥本哈根,每年都要去那裡出差,偶爾會特地去探訪Little Mermaid,但是自從離開那公司後就再也沒有回去過。在溫哥華見到雷同的雕像(甚至連腳的部分都很像),冷冽的北歐記憶又回來了(見「一個人的旅行(二)」)。


"Girl in Wetsuit" at the Stanley Park, Aug 2024

"Girl in Wetsuit" at the Stanley Park, Aug 2024


2012年,Little Mermaid, Copenhagen(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

2012年,Little Mermaid, Copenhagen(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

小美人魚肩膀的弧線好美

小美人魚肩膀的弧線好美

 

Stanley Park有一個孩子們可以玩水的遊戲區,記得三歲的以柔在Granville Island裡一個相似的戲水區玩得很開心,遂叫以柔去做做樣子。


2004年,Granville Island

2004年,Granville Island


2024年,Stanley Park

2024年,Stanley Park

 

Canada Place是去阿拉斯加的遊輪的碼頭,即將出發的眾多遊客排著長隊上船,千百件行李堆積如山。我們很少這麼近看巨大的遊輪,所以在碼頭隨意走走,見見世面。

 

raw-image


raw-image


以柔對溫哥華的圖書館有興趣,因此我們也順便過去看看。

 

這是圖書館的入口

這是圖書館的入口


進去以後是光線充足的中庭

進去以後是光線充足的中庭


屋頂有花園,遠方的帆就是Canada Place

屋頂有花園,遠方的帆就是Canada Place


以下是圖書館的屋頂:


raw-image


raw-image


拱門的設計很漂亮

拱門的設計很漂亮

 

這是從圖書館內俯瞰中庭,無處不可讀書的意思吧?

這是從圖書館內俯瞰中庭,無處不可讀書的意思吧?


來溫哥華自然得吃海鮮,旅館的早餐沒有讓我們失望:

raw-image


午餐是在Stanley Park 走了很久的路以後,回到市區不經意看到的中餐廳「聚」,點了湯包和牛肉麵。餐廳不久就下午休息,幸好我們有趕上午餐時間。

 

raw-image


我們母女都愛吃生魚片,晚餐選了一家日本料理店,沒想到送上來的生魚片厚到嚇我們一大跳。如果在美國點,這八片應該是切得很薄很薄,當前菜只是「phīnn(聞)phang(香)」罷了,沒想到這一盤的魚片這麼厚,吃完都快飽了。


raw-image


不過還好啦,我還是照樣把正餐的壽司也吃光了:


raw-image


這兩天的朝夕相處,除了母女悠閒地到處走看,也有許多聊天的機會。

記得以柔高中時一次家長座談,老師說跟叛逆少年最好的聊天方式不是四眼對看、進行嚴肅的對話,因為當我們要求孩子盯著我們的眼睛(”Watch me!”),他們容易無意識地豎起盾牌,接下去說的話他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兩雙眼睛望向前方,讓話語自然流出,反而能讓他們接受。

我發現這次的旅行,除了用餐的時候會對看,其他時候,無論是並肩同行,或是在車內,我們都是眼睛望向前方,與高中老師教導的方式不謀而合,雖然我們早已不需要太嚴肅的對話了。有一次我們邊走邊講好玩的事,說到好笑的地方,我忍不住轉身看以柔,兩人彎腰爆笑出聲。在三、四個鐘頭開在高速公路的時光,望著窗外的景物往後滑去,或是深夜的車燈在前方閃爍,更是能夠專心交談的時間。有天我忍不住告訴以柔,她小的時候,尤其是青少年叛逆的那段時光,曾讓我隱隱擔心她的未來,但是現在看她的行為和價值觀,終於可以放心了。我似乎與之前總是往壞處想的自己和解了。

回到西雅圖的最後一天晚上,我請以柔去看棒球,約好在「入口」見面。到了才發現球場有很多入口,正在想怎麼聯絡,沒想到我才剛走到球場外,居然就看到以柔從停車場走出來,真巧!因為主客的球隊成績都不怎麼樣,票價很便宜,我們可以坐到離本壘後方很近的位置。那天的球賽很精彩,而且看球的氣氛很輕鬆,還是可以隨時聊天,當主隊贏球,教練和選手們走到球場互道恭喜,我們母女本來要自拍,但是後面的一位先生自願幫我們照,成為這趟旅行最好的結尾。


raw-image


事隔半年後才寫這篇遊記,我發現印象最深的不是走過的景色、也不是吃過的美食,而是母女談天的一些瑣碎的片段。雖然貼她小時候可愛的照片時,有些懷念當時單純無辜的時光,但是我們現在同是成人的身分,很多心事都可以交流,這樣的互動將會超過純粹教養年幼孩子的短短十幾年。這次的旅行,也算是我與過去的母女關係的告別,今後以平等的關係互待,應該會有更多不同的體會吧!


avatar-img
10會員
31內容數
生命中的故事,瞬間停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城故事 的其他內容
你示愛的方式是哪幾種? (一)語言上的肯定(words of affirmation) (二)相聚時間(quality time) (三)肢體的碰觸(physical touch) (四)服務他人(acts of service) (五)給予禮物(gift giving)
今天是媽媽的九十歲生日,我相信如果祝她長命百歲,她一定會搖頭說:「不用了,多謝!」那麼就是繼續珍惜每一天的生命和涓滴的快樂囉。這點不用生日的提醒,媽媽就做得比旁人都好。
轉眼媽媽九十歲的生日就要到了,低調的她應該不會慶祝,照我們的默契,也只會用個簡訊道生日快樂罷了。不過這幾天我一勁地盯著自己製作的月曆上她生日的那一格,覺得這麼大的生日就讓它無聲無息地流過,似乎說不過去。於是我決定用兩天的時間來寫寫媽媽的事,算是我為媽媽慶祝生日的一種方法。
你示愛的方式是哪幾種? (一)語言上的肯定(words of affirmation) (二)相聚時間(quality time) (三)肢體的碰觸(physical touch) (四)服務他人(acts of service) (五)給予禮物(gift giving)
今天是媽媽的九十歲生日,我相信如果祝她長命百歲,她一定會搖頭說:「不用了,多謝!」那麼就是繼續珍惜每一天的生命和涓滴的快樂囉。這點不用生日的提醒,媽媽就做得比旁人都好。
轉眼媽媽九十歲的生日就要到了,低調的她應該不會慶祝,照我們的默契,也只會用個簡訊道生日快樂罷了。不過這幾天我一勁地盯著自己製作的月曆上她生日的那一格,覺得這麼大的生日就讓它無聲無息地流過,似乎說不過去。於是我決定用兩天的時間來寫寫媽媽的事,算是我為媽媽慶祝生日的一種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旅途中的我的相機記錄了每個值得紀念的時刻,讓我在回味時更加珍惜。街拍雖然困難,但我堅持以尊重為前提,記錄著旅途中的美好景色。旅程結束後,雖然身體不適,但回顧照片時,還是湧現了離愁別緒,讓我更加珍惜這段珍貴的旅程。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對生活的一些反思,包括我們有時需要放慢腳步,給自己一個悠長的假期;配音員以及她對香港配音員的讚賞,還分享了品嚐酸辣魷魚的經歷。
Thumbnail
下面這是寫於六年前的臉書貼文,有出發前和回國之後的。 最近,因為要寫一篇演講會的稿子,特別從臉書挖出來,作為改寫的故事底稿: 出發前幾天 繼我媽夢到在首爾找不知道路、住的房間沒有門,還有我爸夢到流落街頭之後,我今天清晨夢見,我自己到了機場之後發現我媽還在家裡沒跟來、好不容易在電話內跟她解釋
Thumbnail
三月初和一群朋友去臺南兩天一夜輕旅行。 府城初春,氣溫宜人,正是閒逛好時節。白天到老城區走走停停看看,賞美術館、嘗小吃、逛商店,傍晚去安平看夕陽、吹海風、食海鮮,夜晚老宅酒吧聽音樂、品美酒、聊人生。 本來無意為文記錄,這幾個禮拜一些浮光掠影好像萬花筒一樣總在腦海翻轉,不寫出來有點可惜,還
Thumbnail
這段時間時常想起的不是台灣,也不是波蘭,也不是每個走過的國家或土地,都是人。 想起讓我掛念的每個人。特別想念的是我的雙親。
Thumbnail
阿里山奮起湖的老老街 人在一年忙碌後,陪著家人到處走走,抑或是享受天倫之樂,也是很重要的時光,學生時代,父母因工作的關係,在兒時記憶當中,放假對我來說,就是在市場工作與幫忙,唯一家人聚會就是初一至初三,初二回娘家,所以過年自然成為與家人互動的連結,走著走著就進入中年,以前每次出門詳細攻略,至今
Thumbnail
對比起瘟疫那幾年,2023年我們的生活當然自由了很多,可是出外遊歷之後,回到小城就會感到很沮喪⋯⋯
Thumbnail
打工換宿,把例行工作做完後就擁有自己的時間,不需要在為了工作上的事操心。可以愉快的喝杯下午茶,安靜地看一本書,到喜歡的地方逛一逛。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放空,什麼事都不要做的看看山海,然後平靜地跟過去的自己和解。 每次見面,都是最後一面 小學時祖母走離開的那一年,也是家裡氣氛低迷的一年。那時祖母住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旅途中的我的相機記錄了每個值得紀念的時刻,讓我在回味時更加珍惜。街拍雖然困難,但我堅持以尊重為前提,記錄著旅途中的美好景色。旅程結束後,雖然身體不適,但回顧照片時,還是湧現了離愁別緒,讓我更加珍惜這段珍貴的旅程。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對生活的一些反思,包括我們有時需要放慢腳步,給自己一個悠長的假期;配音員以及她對香港配音員的讚賞,還分享了品嚐酸辣魷魚的經歷。
Thumbnail
下面這是寫於六年前的臉書貼文,有出發前和回國之後的。 最近,因為要寫一篇演講會的稿子,特別從臉書挖出來,作為改寫的故事底稿: 出發前幾天 繼我媽夢到在首爾找不知道路、住的房間沒有門,還有我爸夢到流落街頭之後,我今天清晨夢見,我自己到了機場之後發現我媽還在家裡沒跟來、好不容易在電話內跟她解釋
Thumbnail
三月初和一群朋友去臺南兩天一夜輕旅行。 府城初春,氣溫宜人,正是閒逛好時節。白天到老城區走走停停看看,賞美術館、嘗小吃、逛商店,傍晚去安平看夕陽、吹海風、食海鮮,夜晚老宅酒吧聽音樂、品美酒、聊人生。 本來無意為文記錄,這幾個禮拜一些浮光掠影好像萬花筒一樣總在腦海翻轉,不寫出來有點可惜,還
Thumbnail
這段時間時常想起的不是台灣,也不是波蘭,也不是每個走過的國家或土地,都是人。 想起讓我掛念的每個人。特別想念的是我的雙親。
Thumbnail
阿里山奮起湖的老老街 人在一年忙碌後,陪著家人到處走走,抑或是享受天倫之樂,也是很重要的時光,學生時代,父母因工作的關係,在兒時記憶當中,放假對我來說,就是在市場工作與幫忙,唯一家人聚會就是初一至初三,初二回娘家,所以過年自然成為與家人互動的連結,走著走著就進入中年,以前每次出門詳細攻略,至今
Thumbnail
對比起瘟疫那幾年,2023年我們的生活當然自由了很多,可是出外遊歷之後,回到小城就會感到很沮喪⋯⋯
Thumbnail
打工換宿,把例行工作做完後就擁有自己的時間,不需要在為了工作上的事操心。可以愉快的喝杯下午茶,安靜地看一本書,到喜歡的地方逛一逛。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放空,什麼事都不要做的看看山海,然後平靜地跟過去的自己和解。 每次見面,都是最後一面 小學時祖母走離開的那一年,也是家裡氣氛低迷的一年。那時祖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