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1_達人操作 | 軟體工程師_Neil | 醫材業務的轉碼成功歷程,從跑醫院到敲鍵盤的華麗轉身!!

Jin-avatar-img
發佈於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這集邀請到前幾年在疫情期間,一起玩線上遊戲RF Online的工會會長Neil,分享他從醫療業轉職成為軟體工程師的歷程。

Neil詳細講述了他轉職的動機、過程,以及遇到的挑戰與收穫,包括家人朋友的支持、學習途徑選擇、以及如何將過去的經驗轉化為優勢。

訪談中我們也討論了轉職所需的特質,如何評估停損點、如何面對過程中的挫折, 最後Neil也分享了他的人生座右銘,⌈相信自己的本心⌋,不斷反思並從中獲得前進的動力。

如果你也在評估,想轉職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相信這集能帶給你很棒的收穫。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WA2pXx

Youtube Podcast:https://youtu.be/jTrhi1cVWFY


醫療業的挑戰與瓶頸:

提到醫療業工作需要on-call,生活工作難以平衡,且公司策略變動導致人事精簡。 他說:「最常去跟到這個半夜的刀…其實是非常非常的累,畢竟你要半夜爬起來…有時候醫生排半夜的刀,但不一定會真的上刀,但這時就需要待命。」


轉職過程中的挑戰與應對-跨出第一步的困難:
Neil 認為最大的挑戰是跨出第一步,需要考量時間、金錢成本,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 他強調:「首先你要跨出這第一步之前,你確實要考慮非常多的事情,你必須要考慮說你轉職你是否要離職去拚轉職。」


全職準備與培訓課程:

選擇辭職,參加實體培訓班,學習完整的專案流程。


面試心法: 

Neil的心法是不待在舒適圈,不斷嘗試,並從面試中滾動修正。


轉職後的樂趣與心得:專案完成的成就感: 

Neil 認為最大的樂趣是使用者穩定使用自己開發的軟體。


過去經驗的幫助: 

醫療業業務經驗在與客戶溝通上有所幫助,在軟體工程師的角色上更加圓滑。


明確的規劃與停損點: 

要有明確的未來規劃,並設定停損點。


勇於嘗試: 

鼓勵大家勇於嘗試,不要害怕失敗,至少不會後悔。


重點引用:

「相信你的本心…時刻去反思自己當初的本心是什麼,這其實一直不斷的源源不絕提供我在轉職方面的這個動力。」

「首先你要跨出這第一步之前,你確實要考慮非常多的事情,你必須要考慮說你轉職你是否要離職去做全職的平轉職。」

「希望多年以後的我告述自己,我試過了,而不是我錯過了。」

總結:

這集訪談深入探討 Neil從醫療業轉職到軟體工程師的過程。 透過 Neil的經驗分享和我的觀點,為正在考慮轉職的人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訪談強調了對程式設計的興趣、全職投入、明確的規劃、以及勇於嘗試的重要性,並鼓勵大家相信自己的本心,不要害怕失敗,勇於追尋自己的夢想。

avatar-img
4會員
38內容數
Hello I am Jin,我是一位喜歡探索新趨勢和學習新事物的PM。 在『操作一下』這裡,我會和你分享人生面向的各種操作,在閱讀、訓練、趨勢上,相信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最自信的操作方針,並從中感受熱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操作一下 的其他內容
這集節目邀請到一位自媒體界的貴人—倩華姐,分享她30多年廣播及Podcast經驗,從Podcast入門、節目企劃、來賓邀約、訪談技巧到變現策略,內容豐富完整。節目主人也分享了自己從部落格寫作到Podcast經營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透過Podcast將興趣變現,持續分享人生經驗。
2025年回顧:執行長日記讀書心得與個人成長。文章分享了參與讀書會的感想,討論了《執行長日記》的核心觀點,並結合個人在工作、馬拉鬆、自行車、證照考取、熱舞社等方面的經歷,闡述時間管理、體力管理、團隊合作、自我挑戰等重要概念。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這句話是我在【操作一下】Podcast EP41 訪談一位年輕的創業老闆所分享的,那時我們訪談的主題是NFT,而每一集的訪談尾聲,我都會問來賓有沒有一句最喜歡的話?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也對這句話越來越感同身受。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經營人脈,或是接觸世界的方式,所以你會慢慢地篩出一群同頻的人。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這集節目邀請到一位自媒體界的貴人—倩華姐,分享她30多年廣播及Podcast經驗,從Podcast入門、節目企劃、來賓邀約、訪談技巧到變現策略,內容豐富完整。節目主人也分享了自己從部落格寫作到Podcast經營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透過Podcast將興趣變現,持續分享人生經驗。
2025年回顧:執行長日記讀書心得與個人成長。文章分享了參與讀書會的感想,討論了《執行長日記》的核心觀點,並結合個人在工作、馬拉鬆、自行車、證照考取、熱舞社等方面的經歷,闡述時間管理、體力管理、團隊合作、自我挑戰等重要概念。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這句話是我在【操作一下】Podcast EP41 訪談一位年輕的創業老闆所分享的,那時我們訪談的主題是NFT,而每一集的訪談尾聲,我都會問來賓有沒有一句最喜歡的話?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也對這句話越來越感同身受。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經營人脈,或是接觸世界的方式,所以你會慢慢地篩出一群同頻的人。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今天遇到一則蠻有趣的電話,也是發生在上班的時段,我只能說急診這個單位,真的是百事都要想辦法處理,即使你不會的東西,也是要學著如何的回答及答覆,感覺上~急診又不是客服專線,怎會離專業越來越遠。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產業別跟職位的關係;有機會跟醫生接觸 因為每個月跟醫生的研討會及有關產品的設計 問題會跟醫生討論;我還記得曾經我跟同事 醫生閒聊職場上工作的事;我們都知道醫生 是高壓高薪環境;有時候還會有醫療糾紛被告 所以我就問醫生什麼可以讓你承受這樣的環境啊! 他笑笑說因為每個人對我們都很尊重;還有錢
Thumbnail
醫療這條路,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條又漫長之路,而在工作上往往遇到不同的人事物發生,所以就會持續分享我的經驗及人生觀點,藉由臨床案例來告訴更多民眾醫療的重要性及醫療的困境。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是寫關於院內專業醫療的故事,複雜度可能跟一般故事不一樣,因為我在寫醫療這一塊,除了分享一般民眾之外,我還是想投予文章給其它醫療人員相關網站,所以想了一下,把文章分設等級(因為我醫療筆記EX寫的比較相關醫療人員,所以我盡量有翻譯一些術語部分),也是之後的分享文章鋪路
我是護理師,從臨床單位的護理師,到糖尿病衛教工作,但又因緣際會到了感染管制室工作,過程中經歷一場世界大流行,只能說謝謝一直保持對工作有熱誠的自己,不段充實自己,尋找自己想要的。 工作11年期間,世界趨勢不斷改變,醫療產業也漸漸往科技邁進,不要匡著自己了,勇敢走出去,醫療環境很差,但我們仍要更努力,
Thumbnail
目前終於寫了30篇臨床故事(含衛教篇),雖然點閱率是真的不高,但其實寫著寫著,就會回想起當初及現在的點點滴滴,好多事情都忘記了,現在就慢慢回想起更多護理的回憶,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夠更關注這麼產業的重要性。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的上班,中間聽到了一通不速之客的電話,而這通電話造成我們今天急診人仰馬翻的局面,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今天遇到一則蠻有趣的電話,也是發生在上班的時段,我只能說急診這個單位,真的是百事都要想辦法處理,即使你不會的東西,也是要學著如何的回答及答覆,感覺上~急診又不是客服專線,怎會離專業越來越遠。
Thumbnail
爸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我們又開始找看護。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產業別跟職位的關係;有機會跟醫生接觸 因為每個月跟醫生的研討會及有關產品的設計 問題會跟醫生討論;我還記得曾經我跟同事 醫生閒聊職場上工作的事;我們都知道醫生 是高壓高薪環境;有時候還會有醫療糾紛被告 所以我就問醫生什麼可以讓你承受這樣的環境啊! 他笑笑說因為每個人對我們都很尊重;還有錢
Thumbnail
醫療這條路,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條又漫長之路,而在工作上往往遇到不同的人事物發生,所以就會持續分享我的經驗及人生觀點,藉由臨床案例來告訴更多民眾醫療的重要性及醫療的困境。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是寫關於院內專業醫療的故事,複雜度可能跟一般故事不一樣,因為我在寫醫療這一塊,除了分享一般民眾之外,我還是想投予文章給其它醫療人員相關網站,所以想了一下,把文章分設等級(因為我醫療筆記EX寫的比較相關醫療人員,所以我盡量有翻譯一些術語部分),也是之後的分享文章鋪路
我是護理師,從臨床單位的護理師,到糖尿病衛教工作,但又因緣際會到了感染管制室工作,過程中經歷一場世界大流行,只能說謝謝一直保持對工作有熱誠的自己,不段充實自己,尋找自己想要的。 工作11年期間,世界趨勢不斷改變,醫療產業也漸漸往科技邁進,不要匡著自己了,勇敢走出去,醫療環境很差,但我們仍要更努力,
Thumbnail
目前終於寫了30篇臨床故事(含衛教篇),雖然點閱率是真的不高,但其實寫著寫著,就會回想起當初及現在的點點滴滴,好多事情都忘記了,現在就慢慢回想起更多護理的回憶,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夠更關注這麼產業的重要性。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的上班,中間聽到了一通不速之客的電話,而這通電話造成我們今天急診人仰馬翻的局面,故事就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