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1近五年內的研發費用呈現陡升的走勢,擴編研發部門人力,帶來顯著的費用增長。
撰文|財報分析研究室
研發部門用人費用
從過去五年M31的個體財報(不包含子公司),研發部門的用人費用已經接近翻倍,接近新台幣6億元。
以M31資本額3~4億新台幣的規模,可以說是砸錢搞研發,衝刺自有技術!
- 2020年研發用人費用:TWD 2.91億
- 2021年研發用人費用:TWD 3.53億
- 2022年研發用人費用:TWD 5.14億
- 2023年研發用人費用:TWD 5.91億
- 2024年研發用人費用:TWD 5.56億

M31研發部門:用人費用和EDA費用趨勢
M31研發軟體使用費也是貴得驚人
EDA Tool費用從2020年的5千多萬,在2024年這個數字已經突破3億新台幣!M31研發費用增幅最大的其實不是研發部門用人費用,而是EDA的軟體使用費。

M31研發部門:用人費用+EDA費用
- 2020年EDA Tool費用:TWD 0.55億
- 2021年EDA Tool費用:TWD 0.79億
- 2022年EDA Tool費用:TWD 1.74億
- 2023年EDA Tool費用:TWD 2.03億
- 2024年EDA Tool費用:TWD 3.01億
M31最近五年的研發推進項目
2024年M31的矽智財研發已經正式進入極先進製程的2奈米,因此也推升了EDA的使用費。
- 2020年基礎元件矽智財(IP)進到7nm
- 2021年基礎元件矽智財(IP)推進至5nm
- 2022年提供IP整合服務,佈建完整的車用矽智財平台(Automotive IP platform)
- 2023年IP整合服務,發展5nm/7nm實作平台,以因應先進製程的實作與整合需求
- 2024年持續開發7nm以下先進製程高速介面矽智財,並朝向2/3nm極先進製程推進。持續發展3nm Memory Compiler的開發,以因應高效能運算IC的需求。緊跟晶圓廠製程腳步,投入7nm以下先進製程ONFI I/O研發,並構建完整的I/O+PHY解決方案。
M31近五年的研發投入確實相當驚人,從研發人力成本與EDA軟體使用費兩個面向來看,都是大幅成長的趨勢,顯示其積極投入技術研發,特別是極先進製程IP的開發。
研發人力成本趨勢
M31的研發用人費用在2020至2024年間幾乎翻倍,從2.91億新台幣增至5.56億,即使2024年的數字略低於2023 年,但整體仍是顯著增長。這也說明:
- 擴編研發團隊:近年來 M31可能大量招募工程師,支撐其先進製程的開發需求。
- 高薪搶才:在矽智財(IP)領域,特別是5nm以下的先進製程,專業工程師薪資水準較高,成本自然隨之攀升
EDA 軟體使用費用爆發性成長
相較於研發人力成本,M31的EDA工具(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費用從2020年的0.55億暴增至 2024年的3.01億,成長超過5倍,反映:
- 先進製程對EDA依賴度提高:隨著M31進入 2nm/3nm 極先進製程,EDA軟體的授權費、模擬與驗證成本都大幅提升。
- 矽智財IP的高複雜度:IP設計進入7nm以下後,驗證與佈局的難度上升,EDA需求同步增加。
- EDA軟體價格上漲:近年來EDA供應商(如 Synopsys、Cadence)已提高軟體授權費,對於高度仰賴EDA工具的M31來說,這部分開支成為研發費用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M31的技術發展方向
M31過去五年來的研發重點,從7nm基礎IP持續推進至2nm極先進製程,且逐步擴展至車用與高效能運算(HPC)市場:
- 2020-2021:推進7nm、5nm的基礎IP開發。
- 2022-2023:進入IP整合服務,建立車用矽智財平台,並發展5nm/7nm的IP實作平台,提供更多應用可能性。
- 2024:開發3nm記憶體編譯器(Memory Compiler)、ONFI I/O,並強化PHY方案,顯示M31正朝向HPC及AI領域佈局。
結論:M31砸錢衝IP,技術佈局全面進階
M31近年的研發費用暴增,特別是EDA工具費用的成長遠超人力成本,顯示其技術推進的決心。
隨著2nm/3nm逐步推進,M31若能成功搶占市場,未來的矽智財授權收入成長空間值得關注。
然而高額研發支出也意味著短期獲利壓力,是否能透過技術授權回收成本,將是投資人未來關注的關鍵。
延伸閱讀:
財報電子書下載⏬:
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t57sb01_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