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筆記|事實與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赫然發覺,遇到某些事件發生時,常常會不自覺就掉入了自己的觀點中,然後觀點接著引發小小(或大大)的情緒。


但經過身邊的人的問候、關心以及提問後,才發現:「咦,我好像多想了…」甚至是「咦,我剛剛怎麼會這麼想?我怎麼沒有想到先去試著驗證看看,問題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


曾看過一篇文章,在討論「觀點」與「事實」的不同。我覺得這也很適合用來自我覺察。


「路口發生了一件車禍」是事實,「因為天氣太糟所以才發生車禍」是一個觀點。(因為有可能是雙方沒注意)


「他都不和我說話」是一件事實,「他因為討厭我而不和我說話」則是一個觀點。(因為有可能對方只是心情差不想講話)


在還未經過確認及驗證的情況下,其實有很多心裡的OS都只是觀點,即便有些是事實參雜著觀點,因為生活中的例子往往不是非黑即白,而存在模糊空間。


有了事實與觀點的覺察,帶來了更多的好奇心與可能性。


/


一件事情的發生,有時候背後有太多太多的原因,而我們選擇接受、相信、看見的原因,很有可能都只是觀點。


而觀點,有些可以被驗證,有些則並無對錯,只因站在了不同的角度,每個人有不同的感覺、信念、想法。


也因為如此,一旦能看到自己的觀點,便有機會重新釐清與詮釋事實,扭轉自己的感覺。


(舊文整理轉載,記錄於2022年4月7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煦煦如聲|聲音療癒.身心探索
4會員
57內容數
記錄分享頌缽、身心探索筆記,包含個人體驗、上課進修、閱讀心得,還有生活中的札記體悟。
2025/03/28
「感謝我擁有健康。」 自從九月確診後已經有好一陣子沒有去跑步運動,這幾天感受到身體開始在釋出訊息:快讓我動一動吧!! 有些莫名的痠與緊,於是想到了 @yoga_with_kassandra 在YT上也有30天的15分鐘晚間瑜珈挑戰,於是心血來潮立馬打開電腦跟著伸展一下。
Thumbnail
2025/03/28
「感謝我擁有健康。」 自從九月確診後已經有好一陣子沒有去跑步運動,這幾天感受到身體開始在釋出訊息:快讓我動一動吧!! 有些莫名的痠與緊,於是想到了 @yoga_with_kassandra 在YT上也有30天的15分鐘晚間瑜珈挑戰,於是心血來潮立馬打開電腦跟著伸展一下。
Thumbnail
2025/03/28
在療癒音樂會當中,最後大家圍坐成一個圓的分享圈,我被場域內流動與真誠的情感深深觸動。其中一位參與者Anne的分享,讓我很有共鳴。 一直以來,在一些活動中,每當看到其他人手舞足蹈地分享內心的某些悸動、情緒滿溢地分享體驗到的感受,或是敏銳地敘述某些感官的細微變化,我都會不禁覺得:
2025/03/28
在療癒音樂會當中,最後大家圍坐成一個圓的分享圈,我被場域內流動與真誠的情感深深觸動。其中一位參與者Anne的分享,讓我很有共鳴。 一直以來,在一些活動中,每當看到其他人手舞足蹈地分享內心的某些悸動、情緒滿溢地分享體驗到的感受,或是敏銳地敘述某些感官的細微變化,我都會不禁覺得:
2025/03/18
愛自己不一定是表面上的行動,更核心的是—自我接納。 什麼是「愛自己」呢?也許這三個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卻仍會對其感到困惑,甚至認為就是某些「外在行動」的理由。 吃一頓好料算愛自己嗎?運動健身是愛自己嗎?買一個昂貴的包犒賞自己是愛自己嗎?……
2025/03/18
愛自己不一定是表面上的行動,更核心的是—自我接納。 什麼是「愛自己」呢?也許這三個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卻仍會對其感到困惑,甚至認為就是某些「外在行動」的理由。 吃一頓好料算愛自己嗎?運動健身是愛自己嗎?買一個昂貴的包犒賞自己是愛自己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經由主客觀立場的解析,闡明絕對立場與相對立場的差異,並透過舉例將其合併與分解,便可以得出主客觀的影響以及如何成長改進,切換視角發現來源,如果不能產生奇異點,那就太浪費能量了。
Thumbnail
經由主客觀立場的解析,闡明絕對立場與相對立場的差異,並透過舉例將其合併與分解,便可以得出主客觀的影響以及如何成長改進,切換視角發現來源,如果不能產生奇異點,那就太浪費能量了。
Thumbnail
作者從小喜歡觀察他人行為舉此/決擇行動,以尋找事情的原因,因此有着自己一套的思考方式,簡述了多角度思考帶來的影響。 作者將會在未來分享不同的日常小事或故事,希望與讀者分享自己的想法,並帶來新的思考角度和感受。
Thumbnail
作者從小喜歡觀察他人行為舉此/決擇行動,以尋找事情的原因,因此有着自己一套的思考方式,簡述了多角度思考帶來的影響。 作者將會在未來分享不同的日常小事或故事,希望與讀者分享自己的想法,並帶來新的思考角度和感受。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