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吃糖葫蘆

我也想吃糖葫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下午帶阿讓去立農公園的沙坑玩耍,自從七月底搬到唭哩岸,我們晚上吃飽飯常常會過來公園走走,平常人不多,假日的下午人會多一點,但今天遠遠就看到沙坑後面的廣場擠滿了人(而且都拿著扇子搧啊搧),原來是公園的圖書館正式啟用,好像叫什麼讀樂樂計畫,還請吳思瑤來剪綵,儀式結束後現場有準備茶點,那一群拿著扇子的人(是吳思瑤的扇子)就去排隊拿吃的,家慧也去排隊,拿到一支阿奇儂雪糕還有雞蛋糕,後來我也去排隊,拿到一杯紅茶還有郭元益的月餅。

從公園回來該準備去買晚餐,但家慧說要去吃八仙里的中秋聯歡晚會(活動訊息貼在樓下,後來還寄到家裡,家慧其實從上禮拜就說了要去吃),我沒參加過這種里民活動,總覺得一堆人一定吃不到什麼,或是要很客套的跟里長講話,但無意間吃到一頓下午茶讓我對八仙里的聯歡晚會充滿了期待,應該可以吃到不少東西吧,所以我們就興高采烈地出發了。

活動地點在西安橋下,一樣又遠遠的就看到排隊人潮,八仙里有那麼多人啊!這樣真的有東西吃嗎?不過隊伍雖然很長但緩慢前進,也看到有人拿著紙碗邊走邊吃米粉走回來,既然是排隊總會輪到我們,所以不太擔心,還有人拿到糖葫蘆,我從小到大還沒吃過糖葫蘆,或許今天有機會吃吃看。排了大概二十分鐘吧,先排到領取中秋禮品的攤位,發給我們三顆柚子、三套環保吸管、三支手電筒,還不錯!是好的開始!但接下來才是玩真的,原本大家不是在排隊嗎?怎麼領完禮品就轉換成自助餐模式,看到很多人都拿著現場發的紙碗跟免洗筷站在旁邊的草地上吃米粉,吃完再擠進去要一碗,阿讓坐在推車裡,我跟他陷在人群中,有些端著熱湯的里民也沒在客氣,就從我跟阿讓旁邊擠過去,那些熱湯不斷經過阿讓的頭上,灑出來就糟糕了,這樣不行,我只好先退出去,留家慧一個人在裡面,看她提著從家裡帶出來的便當盒漸漸消失在人群中。

台下已經亂成這樣,八仙里的里長還能夠拿著麥克風請議員啊、校長啊、不知道哪裡的委員啊上台致詞,「不分大小漢啊!先到的先致詞!」這句話重複超多次。經過幾位長官上台致詞,家慧終於從人群中鑽出來,跟我說她裝了肉羹湯跟米粉,還拿到一些蜂蜜蛋糕,但排不到糖葫蘆了,有點失望,我們或許太小看八仙里的中秋聯歡晚會。

抱著些許失落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四位大嬸並肩走著聊天,仔細一看他們手上提著的一袋一袋滿滿的都是今晚的食物,其中一位還拿一支糖葫蘆邊走邊吃,那種輕鬆的氣氛就像是剛倒完垃圾順道過來逛一逛那樣的愜意,完全看不出來他們剛剛也在那混亂的人群中拿走足以讓全家人吃飽的份量,或許三十年前大嬸還是少女的時候,頂多只能在八仙里的中秋聯歡晚會拿走一支糖葫蘆,但經過時間的淬鍊,懂得處理各種人世間的困難,這才是真正的大人,儘管環境再艱困,還是能夠保持從容的樣子,找到辦法餵飽全家人。

raw-image


avatar-img
後無名時期
5會員
44內容數
關掉臉書,還有各種會產生密集互動的社群媒體,想回到大學在無名小站寫網誌的時期,一個晚上就坐在電腦前寫一篇長文,偶爾有人來留言,雖然方格子的介面進步許多,但一樣不太有人看我的文章,感覺像回到過去,我很滿足現況。不開放廣告、不收費,立志當個寄生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後無名時期 的其他內容
我們在六月的第二週開始送阿讓去幼兒園上學,如果在ptt的BabyMother板搜尋托育的相關文章,「分離焦慮」是其中一個常出現的關鍵字,送托前我都在查如何減緩孩童的分離焦慮,我以為幼兒園那邊會讓家長待在教室後面,或許陪著上課一個禮拜吧⋯⋯
昨天在景高講課,題目是舊約倫理學,之前我會參照校園出版的那一本Christopher Wright《基督教舊約倫理學》的架構來講課,但覺得效果不好,課堂時間有限,沒辦法詳細介紹,所以這次課程後半段挑選《路得記》當作案例分析,說明神的心意如何透過祂設計的制度彰顯出來。 《路得記》主要有三個人物,
禮拜天總是要帶孩子出去晃晃,可是如果行程安排得不好,自己先累掛了,小孩依然滿血狀態,這樣回到家你不只不能休息,還要繼續迎戰小惡魔第二段變身,想到就怕……
晚上家慧說想去IKEA逛逛,到了那邊剛好是阿讓喝奶奶的時間,還好我們已經先泡好奶奶帶在身上,就選了一間有舒服沙發的客廳坐下來餵阿讓喝奶奶。餵完之後怕馬上背上背巾綁得太緊會害他吐出來,所以我先徒手抱著,一歲的阿讓變得更重了,加上他又對四周的一切都很好奇,看到什麼都想伸手去摸一摸⋯⋯
大約是一個月前,家慧說要給阿讓報名寶寶游泳體驗課,原本是家慧要陪阿讓下水,後來這週她查了課程進行方式,下水的爸媽要全程抱著寶寶,她覺得還是由我下去比較好,我想應該不是太困難,那天我上網看一看寶寶游泳的影片,竟然可以讓寶寶仰著漂在水面上,不過家慧說我們報名的體驗課程沒那麼神奇。
阿讓滿六個月了,作息漸漸規律,記得剛從月子中心回到家裡,每一晚都是個難關,夜晚可說是很漫長很艱辛的。那陣子因為租屋處還沒整理好,所以先住在阿公阿嬤家(也就是我爸媽家,小孩出生之後,所有人都自動升級),我這個新手爸爸的育兒技能才剛點開,非常的菜,頭一個月半夜起床餵奶讓我想起當兵的時候第一次值夜哨⋯⋯
我們在六月的第二週開始送阿讓去幼兒園上學,如果在ptt的BabyMother板搜尋托育的相關文章,「分離焦慮」是其中一個常出現的關鍵字,送托前我都在查如何減緩孩童的分離焦慮,我以為幼兒園那邊會讓家長待在教室後面,或許陪著上課一個禮拜吧⋯⋯
昨天在景高講課,題目是舊約倫理學,之前我會參照校園出版的那一本Christopher Wright《基督教舊約倫理學》的架構來講課,但覺得效果不好,課堂時間有限,沒辦法詳細介紹,所以這次課程後半段挑選《路得記》當作案例分析,說明神的心意如何透過祂設計的制度彰顯出來。 《路得記》主要有三個人物,
禮拜天總是要帶孩子出去晃晃,可是如果行程安排得不好,自己先累掛了,小孩依然滿血狀態,這樣回到家你不只不能休息,還要繼續迎戰小惡魔第二段變身,想到就怕……
晚上家慧說想去IKEA逛逛,到了那邊剛好是阿讓喝奶奶的時間,還好我們已經先泡好奶奶帶在身上,就選了一間有舒服沙發的客廳坐下來餵阿讓喝奶奶。餵完之後怕馬上背上背巾綁得太緊會害他吐出來,所以我先徒手抱著,一歲的阿讓變得更重了,加上他又對四周的一切都很好奇,看到什麼都想伸手去摸一摸⋯⋯
大約是一個月前,家慧說要給阿讓報名寶寶游泳體驗課,原本是家慧要陪阿讓下水,後來這週她查了課程進行方式,下水的爸媽要全程抱著寶寶,她覺得還是由我下去比較好,我想應該不是太困難,那天我上網看一看寶寶游泳的影片,竟然可以讓寶寶仰著漂在水面上,不過家慧說我們報名的體驗課程沒那麼神奇。
阿讓滿六個月了,作息漸漸規律,記得剛從月子中心回到家裡,每一晚都是個難關,夜晚可說是很漫長很艱辛的。那陣子因為租屋處還沒整理好,所以先住在阿公阿嬤家(也就是我爸媽家,小孩出生之後,所有人都自動升級),我這個新手爸爸的育兒技能才剛點開,非常的菜,頭一個月半夜起床餵奶讓我想起當兵的時候第一次值夜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