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曆法中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因為每年陽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這天(農曆三月初),大部份地區天氣已逐漸轉暖,空氣清明,萬物都顯得格外清新潔淨。所以就把這時開始的節氣叫清明,清明後來發展成一個民間傳統節日。
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是掃墓,而掃墓的意義在於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感念祖先恩德。一般人從二月底起到清明前後,會選擇一個吉日來掃墓。掃墓又稱「培墓」(閩南人)或「掛紙」(客家人)。
一般客家人掛紙的日子都選擇在元宵節隔天,因為過去人們認為元宵節過後是年假的結束,須要外出謀生的人也都在此時離家,所以這時候掛紙含有向先祖告別,並祈求平安,事業順利的意義。祖籍福建漳州的人,則通常選在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俗稱三月節),來祭祖掃墓。一般台灣人掃墓的過程如下:
- 農曆二月底起選擇一個吉日(通常選擇清明節當日的人最多)
- 準備三牲(新墳的話要供五牲,而且一定要供豬頭和鴨蛋,以及拜后土用的麵粿和紅龜粿)、酒菜、香燭、金銀紙、鮮花、 茶、果品、糕餅、飯、粿、雞或鴨蛋、爆竹、銀硃、毛筆、五色紙及鋤頭、鐮刀等。
- 抵達祖先墳前,先用鋤頭、鐮刀將墓園周圍的雜草清除,並加以整理。
- 將五色紙疊成波狀,並用小石頭或土塊將之壓在祖墳上面(稱為「掛紙」或「壓紙」,客家人稱「鋪屋頂」)。
- 供上祭品,先祭拜墳前的后土,然後燒刈金、土地公金(福金)。
- 祭拜祖先,點燭,上香,酒過三巡後燒刈金、大銀(新喪則燒庫錢、往生錢、銀紙),燒完後在紙灰上倒酒(奠酒),然後 燃放爆竹即告完成。
- 收拾供品時,把帶來的雞蛋在墓碑上打碎,拿出蛋白和蛋黃,把蛋殼撒在墳上,以示脫殼新生,據說會帶來好運。
清明掃墓
清明掃墓是中華傳統的重要祭祖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曆節氣「清明」前後舉行,是緬懷祖先、慎終追遠的表現。以下是清明掃墓的基本流程與注意事項:
一、祭拜時間
- 清明節:國曆每年4月4日或5日。掃墓可提前於清明節前後一週內進行,避免人潮擁擠。
- 時辰建議:建議在陽氣較旺的上午時段(如7:00-15:00)完成。
二、祭拜地點
- 墓地前。
- 若無法掃墓,可在家中神主牌前或祖先牌位前舉行簡單祭祀。
三、準備供品
- 熟的三牲:雞一隻、豬肉一大塊、煎或油炸的魚一尾 。
- 菜餚:先人喜歡的菜餚數樣 。
- 應節食品:草仔粿、潤餅、印墓粿。
- 紅蛋:數顆,撤供後將蛋殼打碎撒在墓上,象徵「脫殼新生」、「脫胎換骨」。
- 茶、酒:各3小杯。
- 鮮花:素雅鮮花如百合、菊花等。
- 水果:數樣。
- 金紙:
后土:壽金、刈金、土地公金。
祖先:刈金、大銀 ( 可加燒黃金、冥幣、蓮花或紙紮祭品 )。 - 其它:各式包裝食品飲料。



拜后土:
- 上供拜后土 ( 三牲、紅龜粿、茶酒各三杯 )。
- 焚香(三柱香) 。
- 拜后土。
【祈願文參考】
「后土在上,今逢清明時節特備供品感謝后土對先祖的護佑,祈求后土繼續守護先祖,特此感恩。」 - 燒壽金、刈金、土地公金。
拜祖墳:
- 拜后土的三牲移到墳前拜先人。
- 掛紙 ( 五色紙 ) 。
- 上供、獻花、點燭、獻茶、 酒。
- 上香拜墳(每人二柱香)。
【祈願文參考】
「先人(或稱謂:祖父/母○○大人)在上:今逢清明,子孫齊聚,清掃墓園,敬備三牲酒禮、鮮花素果,聊表追遠之心。願您在天之靈,安息自在,護佑後代平安順遂.......。」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問祖先是否餐畢。
- 如餐畢,雙手捧持紙錢拜供先人 ,請祖先來領收金銀財寶。
- 燒刈金、大銀(可加燒黃金、冥幣、蓮花或紙紮祭品 )。
- 將酒灑於紙灰上 。
- 撤供時將雞蛋打碎,蛋殼撒於墳上 ( 象徵破殼新生、祈求未來一年的平安順遂 )。
靈骨塔祭拜
一、祭拜時間
- 清明節:國曆每年4月4日或5日。掃墓可提前於清明節前後一週內進行,避免人潮擁擠。
- 時辰建議:建議在陽氣較旺的上午時段(如7:00-15:00)完成。
二、祭拜地點
- 塔區。
三、準備供品
- 熟的三牲:雞一隻、豬肉一大塊、煎或油炸的魚一尾 。
- 菜餚:先人喜歡的菜餚數樣 。
- 應節食品:草仔粿、潤餅、印墓粿。
- 茶、酒:各3小杯。
- 鮮花:素雅鮮花如百合、菊花等。
- 水果:數樣。
- 金紙:
地藏王菩薩及土地公:壽金2份。
祖先:刈金、大銀 ( 可加燒黃金、冥幣、蓮花或紙紮祭品 )。 - 其它:各式包裝食品飲料。



拜地藏菩薩及土地公
- 擺放供品(將供品置放在園區設置的公桌上)
- 上供祭拜地藏王菩薩與土地公(兩份壽金,各三樣的水果、餅乾等祭品)
- 焚香三柱祭拜地藏王菩薩與土地公
【祈願文參考】
「地藏王菩薩、土地公在上,信士/信女OOO今日前來祭拜先人OOO,感謝地藏王菩薩及土地公對先人的護佑,敬備供品敬請笑納。」 - 燒壽金
拜先人
- 到塔位前焚香祭拜先人(每人二柱),請祖先到供桌前享用祭品
【祈願文參考】
「OO (對先人的稱呼),今逢清明時節子孫特備供品請您來享用,也準備金銀財寶請您來領收,也請您保佑子孫後輩事業如意、平安健康........。」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紙錢拜供先人
- 燒刈金、銀紙(可加燒黃金、冥幣、蓮花或紙紮祭品 )
- 撤供
祭祖
清明祭祖是華人傳統的重要習俗之一,通常在農曆三月或國曆4月4日至6日之間進行,主要目的是追思祖先、慎終追遠,表達孝思與敬意。以下是清明祭祖的基本流程與注意事項:
一、祭拜時間
- 清明節:國曆每年4月4日或5日。
- 時辰建議:中午前。
二、祭拜地點
- 若祖先靈位在家中則在祖先神位前祭拜。
三、準備供品
- 熟的三牲:豬肉一大塊、雞一隻、魚一條。
- 飯菜湯羹:飯一鍋,家常菜數樣,可依照祖先生前喜好準備,讓祭拜更具溫情。
- 應節供品:潤餅。
- 清茶:3小杯。
- 酒:7、9或11杯。
- 碗、筷:酒供幾杯碗筷就擺幾個 ( 雙 )。
- 水果:數樣。
- 紙錢:刈金、大銀。
- 其它:各式包裝食品飲料。



- 上供 ( 筷子、酒杯朝向祖先位,示意請祖先享用 )。
- 點燭
- 獻茶、酒
- 焚香(每人一或三柱香)
【祈願文參考】
「今逢清明,萬物潔齊,追思報本,陽上裔孫/女OOO(姓名)率闔家子孫,謹以三牲酒禮、香燭清酌、時饈素果、金銀財帛之儀,致祭於O氏門中歷代祖先考妣(或具體祖先名諱)之靈前,願祖先靈佑子孫:家門吉慶,福壽安康,業興財旺,蘭桂騰芳。」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問祖先餐畢否
- 如餐畢,雙手捧持紙錢拜供祖先,請祖先來領受金銀財寶
- 燒刈金、銀紙(可加燒黃金、冥幣、蓮花或紙紮祭品 )
- 撤供
拜地基主
清明節除了祭祖外,也有家庭會在這天一併拜地基主(地基公),表示對守護宅地的神祇感謝與敬意。雖然拜地基主不一定是清明節的固定習俗,但很多家庭會在大節日前後祭拜,以求家宅平安、祖先安寧。
一、祭拜時間
- 清明節:國曆每年4月4日或5日。
- 時辰建議:下午1點至5點,避免夜間祭拜。
二、祭拜地點
地基主通常待在房子的「後方」(廚房、後陽台),所以拜拜時要:
- 傳統透天厝 → 從後門或後陽台「往客廳」拜。
- 公寓大樓 → 從廚房或後陽台朝屋內拜。
- 套房或沒後門 → 直接在大門口「往內」拜。
(注意!絕對不能朝外拜,否則地基主會以為你要趕祂走!)
三、準備供品
- 一碗白飯、一碗菜:如滷肉、青菜。
- 雞腿:雞腿要整隻不可切塊。
※簡單一點的話就敬奉一個雞腿便當(含飯、菜、肉)。 - 湯:如紫菜湯,簡單即可。
- 水果:香蕉(招貴人)、蘋果(平安)。
- 清茶或米酒:3杯。
- 筷子:擺2雙,地基主、地基婆各一雙。
- 其它:各式包裝食品飲料。
- 金紙:
o 北台灣供奉刈金、大銀、小銀,需由大至小依序燒。
o 南台灣以九金、銀紙、蓮花金、 蓮華銀、金白錢及經衣為主。
o 也有地基主金可供選擇。



- 上供 ( 筷子擺兩雙 )。
- 獻茶或酒三杯。
- 焚香一柱。
【祈願文參考】
「祈請本宅地基主、地基婆,今天是國曆四月五日清明節,信士/信女OOO誠心準備供品及金紙,請地基主享用,請地基主保佑本宅一家清吉,萬事如意,門第隆昌,起居泰康,子弟盛繁,出入平安,健康快樂居住在此。」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取二枚硬幣擲筊問地基主及地基婆是否已吃飽?
- 若聖杯,雙手捧持紙錢拜供地基主。
- 燒金 ( 刈金(四方金)、經衣、大小銀等 ,或單以刈金(四方金)祭拜 )。
- 將茶、酒灑於紙灰上。
- 撤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