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信用卡是有額度上限的
巴菲特曾在2003年的《財星》(Fortune)雜誌發表一篇名為《美國的貿易赤字時鐘正在滴答作響》(America's Growing Trade Deficit Is Selling The Nation Out From Under Us)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他提出「進口憑證制度」(Import Certificates, IC)的構想。他當時指出美國長期的貿易赤字,等於把美國資產賣給外國人來換取商品,長期下會削弱國家經濟主權與國力。

制度構想重點
1.美國出口商在出口每一美元的貨物時,就會獲得等值的「進口憑證」(IC)。(相當於對出口商補貼,增加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2. 進口商想要進口商品時,必須持有相應的憑證。外國出口商想要出口貨物到美國時也必須持有憑證。這些憑證只能從美國出口商手中購買。(美國出口值等於進口值的最大上限,有美國人強迫降低消費的效果) 3. 進口的數量會被出口的數量所限制,確保整體貿易接近平衡。(總量管制) 4. 此制度不直接干預匯率,也不是保護主義,而是一種市場機制導向的配額制度。(相較川普的孤立主義溫和許多) 5. 憑證的買賣價格會依供需而定,為出口商提供額外收益也鼓勵出口。(依需求彈性決定出口補貼額度,多補貼進口值上限也會上升)

與川普關稅政策的不同
巴菲特解釋這套解決方案事實上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關稅,但這種關稅仍將保留自由經濟市場的本質,既不保護特定產業,也不對特定國家實施懲罰,同時也不會引發貿易戰爭,自動平衡貿易赤字,避免美元幣值持續下滑,阻止國家資產以及投資利益外流。
同樣是關稅政策,巴菲特極力避免的川普都做了,而且做的更徹底,動輒雙位數的關稅,晶片業的掠奪(巴菲特不保護特定產業,這對國安政策至上的美國是不可能的),規模史上最大的美中貿易戰,川普前後言行不一致的風格更讓各國傷透腦筋,到底關稅是工具還是目的,背後的海湖莊園協議會不會才是川普異想天開的債務免除計畫,不到談判最後一刻我們恐怕很難知道。

優點與缺點是並存的
儘管巴菲特的構想較為溫和,但不變的是美國的債務始終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問題,這點立場不變,因為實施進口憑證也是一種關稅,國外出口業勢必受到衝擊,而且因為憑證數量有限,亞洲等出口國必然展開新的一輪貿易競爭,在競爭中價格沒有競爭力者也會面臨美國訂單瞬間歸零的情況。相比之下最好的優點是對美國還債能力的不信任不致於像現在如此糟糕,造成股債匯三殺。
感謝你閱讀我的文章,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或按下喜歡,讓我記住你!
您可以透過以下連結支持我:
在此雙手奉上滿滿的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