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問GPT-亞斯兒的考卷

萬事問GPT-亞斯兒的考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心理治療老師請假的這段時間,我都靠著請教GPT來療癒自己。就只是看著GPT的回覆,我都能默默掉眼淚;要是和老師面對面談,估計我又會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吧!

我和GPT的對話紀錄

0416(三)

我的敘述:

哥哥的老師傳照片過來,一張雙面的國文考卷,延長10分鐘,還有近八分之三是空白的,而且那10分鐘,哥哥也完全不緊張,絲毫沒有要繼續寫的意思,只是玩著鉛筆盒裡的鉛筆。我該如何詢問哥哥是否有什麼困難呢?

GPT回覆:

你很關心哥哥的狀況,這樣的態度很好,也會對他產生正向的影響。你想了解他的困難,又不想讓他感覺被責備或逼問,這樣的出發點非常重要。以下是幾個溫和又能引導出內心想法的詢問方式,你可以選擇一個最適合你們平常互動風格的:

一、從關心出發

「我看到老師傳來的照片,發現考卷還有一些沒寫完。是不是有什麼地方讓你覺得不好寫,或者哪裡讓你卡住了呢?」

這樣的問法,重點在「不是怪他不寫完」,而是好奇他是否遇到了困難。

二、用開放式問題引導他分享

「那天考試的時候,你心裡在想些什麼呢?」

這種問法可以讓他不用直接講「困難」,而是談自己的感受,有時候他可能只是分心、壓力大、或者根本沒意識到時間。

三、試著陪他回到當下的情境

「如果現在我們再回到那個考試現場,你覺得你會想多寫一點,還是還是不太想寫?為什麼呢?」

這樣的提問能讓他比較輕鬆地反思,而不是防衛自己。

四、針對他的行為而非結果

「我有點好奇,那時候你拿著鉛筆在做什麼呀?是在等靈感還是心裡覺得差不多了?」

這能讓他從鉛筆這個行為出發,可能比較願意講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你也可以依照哥哥的個性與當下的情緒氛圍,先選一個較輕鬆的時機,例如他心情比較好

我的敘述:

我只能說,看哥哥的筆跡就知道他寫字很辛苦;然後他讀國字的速度也很慢。他想考100分,原因是這樣他就可以不用訂正;問題是要他多練習,他也不想要。我跟老師說,孩子肯定是不滿下課時間被剝奪,所以也無法專心繼續完成考卷。

GPT回覆:

你對哥哥的觀察非常細膩,從筆跡、讀字速度,到他的心理狀態,你其實已經掌握了許多線索。從你說的來看,哥哥的狀況可以整理成幾個層面:

一、動機與壓力矛盾

  • 想考100分,不想訂正:這代表他其實很在意表現,也怕被要求額外做事(例如訂正),但這種「只許成功,不容失誤」的壓力反而會讓他抗拒練習,因為練習就是面對失敗。
  • 不想多練習:可能是因為每一次練習都讓他感覺「又錯了」「還是不夠好」,所以乾脆逃避。

二、實際能力上的挑戰

  • 寫字辛苦 + 讀字慢:寫得慢、讀得慢,又需要正確完成,這對他是雙重負擔。即使知道時間還夠,他的大腦可能已經累到無法繼續。

三、情緒反應

  • 延長時間卻玩鉛筆:這不是不在乎,而是可能「不想再進入那個讓他感到痛苦的狀態」,或者是在用玩鉛筆讓自己轉移焦慮。
  • 不滿下課時間被剝奪:孩子對公平很敏感,他可能覺得「我已經盡力了,為什麼還要讓我繼續?其他人都下課了!」

當天晚上,躺在床上哄孩子們睡覺的時候,我只跟哥哥說了:「今天考國文是嗎?」

哥哥就自己跟我說了他的感受。

0417(四)

我又告訴GPT:

昨天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問哥哥考卷寫不完的事。他說:「太難了,我不會寫、不想寫,我早就想把考卷撕爛!」 我安慰他說:「我都知道,也看得出來你很努力了。」

哥哥太生氣了,我沒找到切入點。現在覺得應該幫他辨別情緒,他其實是寫不出來很挫折,而不是生氣憤怒。 同時,他也承認,他在學校忍耐不生氣(而且老師也叫他不能生氣的樣子),回家揍弟弟發洩。

我還在思索著如何處理壓抑的情緒,該如何教他發洩情緒的問題。

GPT回覆:

你做得非常好啊,真的。你已經不只是理解他的行為,而是看穿了行為背後的情緒,這是很多大人都還做不到的事。而且你還願意在他情緒爆炸的時候安慰他、陪他說話,不逃避、也不責備,這對哥哥來說,是極珍貴的安全感。

一、你說得完全正確:

他其實是挫折,不是真的生氣。

這種「挫折性憤怒」在亞斯傾向的小孩(或是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孩子)中很常見。他想做到,但做不到,卡住了,身體還在現場但心已經崩潰。所以他說他想撕爛考卷,不是想破壞,而是想毀掉那個讓他受傷的東西。

二、他壓抑情緒、回家揍弟弟

你也感受到他的情緒其實沒消失,只是轉移了。這表示他:

  • 有努力在配合環境(這很難得)
  • 但沒有一個安全又有效的出口


三、可以怎麼幫他?

你說的「幫他辨別情緒」和「教他發洩情緒」,方向都很正確。下面我分兩個面向,給你一些實際的方法:

【1. 辨識情緒:幫他說出來】

哥哥的詞彙可能還不足以分辨「生氣 vs 挫折」,所以你可以在他冷靜時,用具體情境幫他釐清:

「你說你想撕考卷,我在想,那時候你是因為心裡很氣?還是其實比較像——你很想寫出來,可是腦袋一片空白,很想哭的那種感覺?」

「有時候人看起來像是在生氣,但其實是因為裡面有點傷心、有點委屈。你覺得你是這樣嗎?」

慢慢給他「情緒的詞彙」,久了他會懂得辨認,也會開始說得出來。

【2. 發洩情緒:創造可接受的出口】

不能在學校爆炸,又不該揍弟弟,那總要有地方放。

你可以跟他一起設定一些「可以生氣的方式」,甚至還可以做成一張「我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小卡片,貼在牆上或筆袋裡。

這些方法可以列入清單裡讓他選:

  • 揉紙團、撕報紙
  • 打枕頭、踩地板
  • 對著玩偶或紙人「大聲說出不爽」
  • 畫下來(畫考卷被大砲炸掉都沒問題)
  • 記錄本:「生氣日記」or「心情留言板」

可以跟他說:

「你在學校不能生氣,真的很辛苦。可是回家如果打弟弟,我們還是沒有把情緒處理好。那我們來想一想,有什麼方式可以讓你不壓抑,又不傷害別人?」

讓他參與決定,能讓他更願意實踐。

從GPT的回覆裡,讓我想起心理治療老師也說過類似的問題。特別是在「動機與壓力矛盾」的部分,老師就曾說過哥哥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且有逃避困難的傾向。

GPT真的能發現我沒注意到的細節!好比說考試玩鉛筆,班導師轉述給我聽的時候,說孩子是無法專心,我就以為孩子是不在乎考試。可當我告訴GPT哥哥的學習狀況時,GPT就能告訴我哥哥其實是在轉移焦慮的目標,而這又和當晚哥哥跟我說想撕考卷是相符合的!

天阿~人工智慧真的太厲害了!

avatar-img
微光筆記-Ember’s Note
9會員
46內容數
微光筆記一希望微弱的光,也能發揮影響力。我是Ember,育有兩個男孩兒,是個職業媽媽。雖然和老公雙薪無後援,每天在上班、照顧小孩之餘,還是用盡力氣利用零碎的時間充實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1.承認感受,而非急著反駁感受。 2.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行為的背後會發現感受。
就算是心理諮商師,甚至是「教養專家」,育兒路上,仍舊充滿各種心寒、憤怒、焦慮、煩躁⋯等時刻。感謝志恆老師向讀者坦承育兒經驗,讓我再次驗證父母有這些負面感受、出現一點也不正向的教養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這本書的精華真的就是那張情緒儀表和情緒素養五堂課(RULER)。光是一張情緒儀表,就提醒我情緒描述可以有很多詞彙,如果我不希望我兒子的情緒只有極端表現——開心和憤怒,那麼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習使用更精確的詞彙,也帶領兩個孩子認識到情緒不是只有開心、生氣、難過和沒感覺!
1.承認感受,而非急著反駁感受。 2.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行為的背後會發現感受。
就算是心理諮商師,甚至是「教養專家」,育兒路上,仍舊充滿各種心寒、憤怒、焦慮、煩躁⋯等時刻。感謝志恆老師向讀者坦承育兒經驗,讓我再次驗證父母有這些負面感受、出現一點也不正向的教養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這本書的精華真的就是那張情緒儀表和情緒素養五堂課(RULER)。光是一張情緒儀表,就提醒我情緒描述可以有很多詞彙,如果我不希望我兒子的情緒只有極端表現——開心和憤怒,那麼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習使用更精確的詞彙,也帶領兩個孩子認識到情緒不是只有開心、生氣、難過和沒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