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time!離開被資本市場綁架的生活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資本主義與新自由主義雙重作用下,我們的生活是選擇,還是被安排?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每天醒來,腦中第一個念頭是今天要「完成哪些事」;晚上睡前,還在盤算「績效夠不夠好」。我們似乎不再只是生活,而是在經營自己。這種將生命變成績效表、將人際關係視為資源的狀態,正是資本主義與新自由主義聯手塑造的結果。

一、資本主義從不是中立的制度

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經濟體制,原本的邏輯是單純的:私有財產、市場交換、利潤導向。它鼓勵創新與效率,也確實讓商品與服務更普及。

但我們往往忽略的是,它內含著一種強烈的競爭與剝削邏輯。資本不斷累積,而勞動者則永遠追趕,社會不平等逐漸拉大。資本主義不只是經濟制度,更是影響我們如何看待「成功」、「價值」與「努力」的深層文化力量。

二、新自由主義:更自由,卻更孤單

進入 1970 年代後,資本主義進入一個新階段,這就是新自由主義。它不只是一套經濟政策,而是一種全面性的世界觀:

  • 市場永遠有效,政府應該少管
  • 公共資源最好私有化
  •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企業家

在這樣的邏輯下,教育、醫療、居住,甚至自然資源,逐漸被商品化。我們被灌輸「責任自負」的觀念,將貧窮、失業或憂鬱簡化為個人努力不足的結果。結構性問題因此被忽視,社會的不公也被合理化;而內心的不安與競爭心態,更被包裝成現代社會所推崇的美德。

我們從「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變成「整個人都必須工作得像一家公司」——永遠有效率、永遠能行銷、永遠不出錯。

三、我們的生活,正在被「市場邏輯」綁架

當新自由主義將市場原則擴張到生活每一個角落,我們的生活方式也開始失衡。舉幾個例子:

  • 時間不再是自己的,而是用來安排更多「有產出」的行為
  • 人際關係成了「人脈資源」與「合作機會」
  • 休息變成「為了明天能更高效而休息」

這些現象背後不是偶然,而是源自一種將人看成「自我投資單位」的文化邏輯:
活著不再是為了體驗,而是為了產出與競爭。

這樣的市場邏輯,甚至已經滲透到我們獲取知識與自我學習的方式中。

我們不難發現,書店裡充斥著各種理財投資指南、個人品牌打造手冊、效率工具書;線上課程平台則主打斜槓力、時間管理、KOL 行銷,彷彿學習的唯一目的是「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能夠被市場看見與交換」。

這些內容表面上在「賦能」,實則在持續加深新自由主義的內化邏輯:你是你自己的老闆,你要為自己的命運負責,你隨時都要處於最佳狀態。

這種意識形態之所以強大,不在於它多暴力,而在於它多「自然」——自然到我們幾乎無法察覺它的存在。我們以為自己在做選擇,其實是在制度設計下的自動導航;我們以為在追求自由,其實是在遵循市場的命令。這正是新自由主義的強韌之處:它不靠鎮壓,而靠滲透;它不叫你服從,而讓你甘心投入。當體制已經內建在我們的夢想與語言裡,要推翻它就不是喊幾句口號的事,而是要先學會看清我們的慾望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四、我們還能有其他選擇嗎?

是的,而且這些選擇其實早就存在。合作社(cooperatives)就是一種有歷史、有實踐的替代經濟形式:

  • 它們強調集體擁有與民主治理
  • 決策由成員共同制定,利潤由成員共享
  • 關係不是建立在競爭,而是互助與責任

不只如此,像是社區貨幣、互助經濟、共享平台的非商業化形式、甚至基本收入(UBI))的倡議,都在不同程度上試圖突破市場邏輯對生活的全面佔領。

重新想像經濟的本質,是回到一個問題:我們想怎麼活?

五、結語:是時候走出單一路徑的想像

資本主義不是自然秩序,新自由主義更不是唯一可能的未來。當我們開始質疑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制度安排,也就開啟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

這並不容易。我們太習慣自我怪罪,也太熟悉績效導向。但如果我們願意從日常小處開始——支持合作型組織、參與社群經濟、分享而不是交換——我們就已經開始在資本主義之外,建構另一種生活的實驗場。


It's time!

不只是說說,而是真正開始問自己: 如果不是為了競爭與產出,我要怎麼生活?我們要怎麼一起生活?

跳脫晚期資本主義觀點的經濟模式

跳脫晚期資本主義觀點的經濟模式

開啟另類經濟想像

開啟另類經濟想像


筆者現為森林系一年級,平時關注較多的議題面向有:氣候危機、數位資本主義、教育創新,試圖用寫文章理清議題脈絡與自身觀點,未來會盡量更新,歡迎追蹤指教,筆者才疏學淺,非常需要指教XD



註:考慮寫作產出效率,文章多有使用AI工具輔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只是自言自語的沙龍
9會員
3內容數
在烏托邦,有生命所需的一切。 在這裡,我們不問錢與價值,我們談愛與意義。 我是J,一個森林系學生,一邊於日常生活掙扎,一邊向內心深處探問。 我會在這裡談我看見的體制問題,分享我的日常抵抗,歡迎追蹤指教!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工作上有太多雜事會耽誤正事,下班之後又總因為一天的忙碌不想去思考只想放空或是滑手機,如此一來就像隻整天瞎忙的倉鼠,你的夢想與人生目標就離你越來越遠, 從「人生時薪」角度去思考工作與人生,學會成功人士是怎麼利用時間,提早脫離你的倉鼠人生。
Thumbnail
工作上有太多雜事會耽誤正事,下班之後又總因為一天的忙碌不想去思考只想放空或是滑手機,如此一來就像隻整天瞎忙的倉鼠,你的夢想與人生目標就離你越來越遠, 從「人生時薪」角度去思考工作與人生,學會成功人士是怎麼利用時間,提早脫離你的倉鼠人生。
Thumbnail
現代主流提倡,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生產力高低」,導致「留白」=浪費時間。 生活填滿了各種資訊、分分秒秒都不能錯過的同時 在吃飯的同時,滑著手機 和家人相聚時光,一邊辦公 填滿整個空白 但我們真的沒錯過?
Thumbnail
現代主流提倡,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生產力高低」,導致「留白」=浪費時間。 生活填滿了各種資訊、分分秒秒都不能錯過的同時 在吃飯的同時,滑著手機 和家人相聚時光,一邊辦公 填滿整個空白 但我們真的沒錯過?
Thumbnail
今天來和讀者談談人生夢想 夢想有很多,有些人想開好車、想住好房、想體會更多的人事物 也有些人就是希望平平安安順順過一生 但計畫是否趕得上變化,又或者一但發生變化還能不能維持計畫 做好對的規劃才能讓我們朝著人生目標邁進!
Thumbnail
今天來和讀者談談人生夢想 夢想有很多,有些人想開好車、想住好房、想體會更多的人事物 也有些人就是希望平平安安順順過一生 但計畫是否趕得上變化,又或者一但發生變化還能不能維持計畫 做好對的規劃才能讓我們朝著人生目標邁進!
Thumbnail
試著每天為自己留下一點紀錄及微小的進步,反思自我,工作、家庭生活、個人一定有可以讓自己人生獲得一些乾貨,量變引起質變,漸入佳境。紀錄了作者日常心得、健康目標與工作反思,分享了尋找人生宣言的方法,以及過好日子的想法。
Thumbnail
試著每天為自己留下一點紀錄及微小的進步,反思自我,工作、家庭生活、個人一定有可以讓自己人生獲得一些乾貨,量變引起質變,漸入佳境。紀錄了作者日常心得、健康目標與工作反思,分享了尋找人生宣言的方法,以及過好日子的想法。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當下的重要性。我們應該要活在當下,用心感受每一刻。為了提升當下生活的品質,我們可以注意周遭發生的事物,珍惜人際關係,並保留時間給自己。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當下的重要性。我們應該要活在當下,用心感受每一刻。為了提升當下生活的品質,我們可以注意周遭發生的事物,珍惜人際關係,並保留時間給自己。
Thumbnail
事先擬定具備彈性的計畫,讓大腦得以釋出空間,跳脫預設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有效的運用時間。
Thumbnail
事先擬定具備彈性的計畫,讓大腦得以釋出空間,跳脫預設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有效的運用時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