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流提倡,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生產力高低」,導致「留白」=浪費時間。
這是真的嗎?
生活填滿了各種資訊、分分秒秒都不能錯過的同時
在吃飯的同時,滑著手機
和家人相聚時光,一邊辦公
填滿整個空白
但我們真的沒錯過?
一天下來,好像完成了很多事,卻也好像都沒有完成。
如果你想要拿回時間感,下列五個方法
1.勇敢說不
社會高度讚揚時間管理
因此
說「我沒有時間」,相當於「我沒有能力」。
大多數人,會不敢於表達不
可以從幾個拒絕方式著手
(一)請對方再給更多時間。
(二)清楚表明拒絕原因,是來自於不可抗力因素。
(三)接受自己,有時候根本不需要給出任何理由。
2. 記錄行程實際時間
把每個活動花費時間,記錄下來。
例如參加這場聚會,總共需要花多少時間
才能掌握出,下次,我能在哪裡可以做調整
3.雜事外包
簡單來說─花錢買時間
但這個前提,有個前置作業
買的時間,知道是要拿來做什麼用途
當這個用途價值高過於金錢花費
才不會延伸出個花錢,買到更多忙碌與匱乏感
4. 記錄自己成就時光
成就感來自於「看見」
看見等於紀錄
紀錄給自己看
當越多的紀錄回憶,有助於回憶過往經驗的豐富度
未來檢視時,就會看見自己的有為而富裕
5.一個時段,只完成一件事
李開復說「人生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即便每天只有15分鐘,但在這15分鐘,專注完成,並記錄下來,也能有助於我們感覺可掌控的時間變多了。
如果發現有時間貧窮感,千萬別忽視這個感覺
因為它帶來的健康負面效應有
1. 會大幅度提高對於甜食和高脂肪食物的渴望
2. 壓力皮質醇濃度提高→血壓提高→心臟病風險
3. 人際關係狀況,易發生離婚、憂鬱、焦慮。
#沒有大道理,只有在日常生活看到道理
#生活中發現更多思維
#日常底層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