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只能活在被指定的世界裡。」
鏡澤高中的校風特別自由,論其自由程度說是全日本第一也不為過。學生可以自由穿著打扮、沒有強制性的規定社團活動、校規也不存在,學生唯一需遵守的、有界線的是六法全書中詳列的法條。一旦違法,學校各角落的攝影機會清楚拍下,未等警方介入調查,就會在朝會上被校長公布姓名與犯罪內容,並視內容情節,最重的處罰是退學。
高二的和泉宏哉在新學期開學日,聽到校長宣布一位一年級學弟柴田偷竊,並停學在家。但當柴田回到學校後,和泉發現所有人淡漠的疏離對方,沒有實質的肉體霸凌傷害,就只是疏遠,視對方不存在於此地。看見這種情形,和泉想起國中時也有類似經驗,當下自己與其他同學做出相同選擇漠視對方,直到對方轉學離開鏡澤鎮。
除了這件偷竊風波,鏡澤鎮內的居民有一部分「舊民」,意即四十多年前便居住於此的居民,而這一稱呼是二十多年前因城鎮人口銳減、町內以超優惠的價格推行住宅補貼──尤其是扶養孩子的家庭──因此有不少他地的人們攜家帶眷遷入,形成現今鏡澤鎮的人口分布。宏哉有感受到舊民對他們的不友善,又在每周固定的透析治療時和杏梨分享各種雜知識,「魔女和魔法師差別是什麼?」這一問題,成為他們的討論話題。宏哉與杏梨討論的「魔女」不是現在次文化的既定概念,而是更久遠以前、歷史上遭受「魔女審判」的魔女,是被誤以為和惡魔簽訂契約的女人。
經過這些對話,宏哉覺得哪裡不對,有攝影機作證的合法冷漠霸凌、舊民閃躲他們、自己腎衰竭的身體,加上親眼目睹柴田學弟在母親指使下偷竊……他質疑這些被其他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開始構思突破方法,希望打破學校與城鎮隱晦存在的詭異氛圍。
「判斷誰是異端分子的是集團組織,不是個人。」
面對學校過於自由但又嚴苛的制度、小鎮上看似和諧卻又奇怪的氛圍,以柴田學弟的偷竊為起點,和泉宏哉開始一步步探查秘密。好友涼介陪在他身邊充當掩護、杏梨則偷偷警告宏哉現在做的事,是在破壞小鎮的規則,一個弄不好,他會成為「魔女」。
透過曾經是律師的班導師佐賴幫忙,宏哉更了解晦澀的法條知識,並自己尋找到霸凌防治相關條例後,親自到校長室辦訪校長。卻沒料到學弟在當日稍早提出退學申請,而自己隔天到校,被全校同學無視存在。
更雪上加霜的是,在校外和他說話的杏梨再隔日曠課,一個星期後被發現已成冰冷屍體,且全身血液都被抽乾……
要不暴雷的說完讀後心得實屬有難度,隨著宏哉一步步探索真相,會發現閱讀前期感受到的違和感一一用可怕的方式回應,當下真只能感慨作者小說功力強大。不論是宏哉與杏梨的魔女討論、家中常出現的豬血料理、甚至宏哉自己本身腎衰竭而每周三次的固定洗腎流程,都呼應這一隱藏的巨大秘密。宏哉以為自己是調查者,殊不知自己其實身處風暴中心。
以下是暴雷心得,強烈建議書籍上市後看完再來閱讀,真的,會體會到截然不同的趣味感。
防雷線
「罪犯的家屬是加害人?還是被害人?」
鏡澤鎮近二十年搬遷進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犯罪者的家屬,因在外界生活需承受自己親人犯罪事實的異樣目光,逐漸在此地匯聚成自救團體相互扶持。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當群體的同質性過高,就會逐漸產生自己無法意識到的盲點。
親人是加害人,那麼流有相同血脈的「下一代」是否有朝一日會成為加害者呢?懷抱這一隱憂,加上十八年前震驚社會的殺人命案兇手寫下《魔女的原罪》,這一「原罪」概念被偏激分子接受,醞釀成為令人發寒的邪教行動。
身處風暴中心但渾然不自知的和泉宏哉,成為村民的觀察與驗證「原罪是否存在」的對象。明明加害者家屬是渴望擺脫外界異樣眼光而選擇此地展開新生活,卻做出相同行為──抱以懷疑與警戒眼光──標籤式看待自己的子女,如同揣著一顆未爆彈,想方設法要證明「原罪不存在」。
想無視標籤,所以找了一群有相同標籤的人,不停提醒自己標籤的存在,但其實,只要撕下標籤,就可以認真看見眼前的新生代,是否會走上相同的道路。
小說中不僅借用真實歷史上的「女巫審判」過往,也很血淋淋表現出群眾的盲從和集體壓力;同時在書中也可以看見淺顯易懂的法條解釋,讓人很流暢吸收、比對法律與道德間的灰色地帶。
我們都知道法律是最後一條防線,而學校教育在做的,是將道德擺在最前線,盡量將所有人的良知水準拉高,最後以法律為依準。當然訴諸道德是很模糊、人人有不同標準而曖昧不清,可不是如宏哉遇到的集團式忽視,卻視為正常忽略。
《魔女的原罪》作為一推理懸疑小說,真相的揭露不但沒有讓讀者感到大快人心,反而打從心底升起更深層的哀傷。
以血脈作為一人為善為惡的判斷依準,究竟是強迫那一位新生命為惡「驗證」你的「原罪」理論?還是迫使新生命承受更多無形壓力,用一生證明自己與父母輩不同?
或許,這是我們能好好思考的一件事。
2025/5/14 PM10:45
書籍資訊
書名:魔女的原罪
作者:五十嵐律人
出版社:奇幻基地
上市日期:2025年6月
閱讀管道:試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