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2. 注釋
1. 穆王:周穆王,西周中期的君主。
2. 命:任命、授命。
3. 伯冏:人名,受命者。
4. 周太僕正:「太僕」是掌管王家車馬事務的官職;「正」有主管、長官之意。
5. 作《冏命》:「作」指撰寫、制定;《冏命》為記載此次命令的文獻篇名。
3. 白話文
周穆王任命伯冏擔任周朝的太僕正,主管王家車馬,並撰寫了《冏命》一文以記錄這次任命。
4. 總結
這是一段簡短的記事,記錄周穆王命伯冏擔任太僕正,代表朝廷對官員職責分工的明確安排,也突顯職官制度的重視。
啟示
官職任命須有明文記載,彰顯制度化
朝廷重視職責分明,各司其職
公文記錄不僅具法律效力,也具歷史價值
一、
1. 原文
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昔在文、武、聰明齊聖,小大之臣,咸懷忠良。其侍御僕從,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下民只若,萬邦咸休。惟予一人無良,實賴左右前後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繩愆糾繆,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僕侍御之臣,懋乃后德,交修不逮。慎簡乃僚,無以巧言令色,便辟側媚,其惟吉士。僕臣正,厥后克正;僕臣諛,厥后自聖。后德惟臣,不德惟臣。爾無暱于憸人,充耳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非人其吉,惟貨其吉,若時,瘝厥官,惟爾大弗克只厥辟,惟予汝辜。」
2. 注釋
1. 弗克于德:無法做到道德完善。
2. 嗣先人宅丕后:繼承祖先偉大的帝位。
3. 怵惕惟厲:恐懼警惕,非常戒慎。
4. 厥愆:他的過錯。
5. 侍御僕從:近侍與僕役隨從。
6. 正人:品行正直之人。
7. 發號施令,罔有不臧:頒布命令沒有不恰當的。
8. 格其非心:矯正他不正的心思。
9. 作大正:任命為大正,即掌理僕臣的總管。
10. 巧言令色:花言巧語,討好逢迎的表情。
11. 便辟側媚:諂媚取悅上司。
12. 諛:阿諛奉承。
13. 憸人:邪惡奸詐之人。
14. 瘝厥官:傷害他的職守。
15. 惟予汝辜:我將追究你的罪責。
3. 白話文
周王說:「伯冏啊,我德行不夠,卻繼承了祖先的帝位,心中常感恐懼警惕,半夜驚醒,反省自己的過錯。過去文王、武王聰明聖明,無論大臣小臣都忠誠正直。他們的侍從僕役無一不是正直之人,日夜輔佐君王,無論出入起居都令人敬服,命令施行也皆妥當。百姓因此安樂,萬邦也都太平。而我才德淺薄,全靠左右前後的臣子彌補不足,匡正過失、糾正偏差、約束心志,才得以繼承祖宗的業績。
現在我任命你為大正,主管眾僕與侍從的官員,務必修養自身德行,彌補他人之不及。慎重選擇你的同僚,不可用善言媚色、諂媚曲從的人,而要選擇正直之士。僕臣正直,君主自然正直;僕臣諂媚,君主也會自以為聖明。君王的德行是靠臣子襯托的,無德也是臣子的責任。
你不可親近邪惡之人,使他們掌管耳目之職,曲解聖王的法度。如果只因其言語討喜、贈送財物就任用他,那就是對官職的輕慢。那樣的話,錯不在君王,而是你大大辜負了君王,我一定追究你的罪責。」
4. 總結
穆王自認德行不足,藉此言勉伯冏慎選僕臣,不可用奸邪諂媚之人,強調臣子德行關乎君主品格。王命伯冏為大正,囑其修德、選才、正風,以保國安邦。
啟示
君德不足可由賢臣彌補,君臣需相互成就
為政者當慎用人,遠邪佞、近正直
小官亦大任,侍從僕役亦能影響朝政風氣
自省與警惕是治國的重要德行
二、
1. 原文
王曰:「嗚呼,欽哉!永弼乃后于彝憲。」
2. 注釋
1. 嗚呼:感嘆詞,用於呼喚或表示感慨。
2. 欽哉:「欽」,敬重、嚴肅;「哉」,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勉勵。整句意為「務必敬慎」。
3. 永弼:「永」,長久;「弼」,輔佐。整體指「長久輔佐」。
4. 乃后:「乃」,你;「后」,君主。
5. 彝憲:「彝」,常道、恆久的法則;「憲」,法制、典章。合指祖宗所定的法制與常道。
3. 白話文
王說:「唉,要敬慎啊!你要永遠輔佐君王,遵循祖宗恆久的法度與制度。」
4. 總結
本句為簡短的訓勉之辭,穆王提醒臣子要恆久輔佐君主,遵循祖先制定的常道與法制,強調敬慎與守成的重要。
啟示
臣子應當恆久輔政,不可懈怠
治國應尊重祖制,守住正道
敬慎是輔佐君主的基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