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樣東西有助於緩解生命的辛勞:希望,睡眠和微笑!」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名言,正巧也與防疫秘訣不謀而合;儘管疫情再起,只要大家細心做好防護,相信不論再大再難的處境,一樣能安然度過。
撰文 / 張雅涵
隨著全台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新冠疫情再次來勢洶洶,雖然沒有疫情初起時的緊張與恐慌,然而,必須與疫情共存的我們,究竟該如何做好防疫動作,守護好健康,避免身心隨著病毒的侵擾高低起伏震盪呢?
新冠疫情再起 自身防疫不可少
這些年多,COVID-19病毒不斷變種,甚至已社區化、流感化,大家普遍皆已施打疫苗應對,隨著各樣研究文獻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可以看見人們面對疫情不再只是停看聽,也開始主觀判斷並做出調整,相繼產生不同的行為模式!
然而,每個人面對疫情都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做法,不論是積極施打疫苗作為防護,或是保持平常心,照常過日子;抑或考量同住家人染疫風險,小心翼翼減少與他人接觸等,只要不直接危害他人權益,妥善運用自身的資源與經驗,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便是「最好的選擇」!
配口罩、勤洗手 仔細備好常用藥品
除了接收適當與適量的疫情資訊,出入公共場所記得配戴口罩、多洗手,記得按部就班準備好需用的抗疫藥品與資源,有備無患。
藥師公會建議可以準備一些常備藥品及醫材,包括: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咳化痰藥、止鼻水藥(抗組織胺)、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維生素B和C、體溫計、快篩劑及血氧機等,倘若有任何藥物相關疑問時,可以到社區藥局找藥師諮詢。
正確追蹤資訊 多關心生病家人朋友
不論何人都不該因為染疫生病了而被怪罪,請用更多的同理心看待身邊的確診者,用祈禱、加油、支持、關懷取代謾罵和指責。現在,就傳個訊息,打通視訊通話,送上溫暖的心意給正在生病的家人朋友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黃瑽寧主治醫師曾說,由於媒體的特質,所看到的訊息幾乎是報憂不報喜,但在病毒共存的時代,其實更需要正負消息並存,避免訊息的偏誤。
也提醒大家不用恐慌,有做好準備就不怕病毒再次肆虐。
防疫3寶物:希望、睡眠與微笑
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名言:「三樣東西有助於緩解生命的辛勞:希望,睡眠和微笑!」,而這正巧也與防疫秘訣不謀而合。
願大家互相鼓勵身邊的人,一起睡好吃飽、養好抵抗力,常保持愉快放鬆的心情,曾經艱困、看似失去盼望的疫情風暴大家都勇敢挺過了,未來,無論處境如何,只要懷抱希望,守護好每一個當下,相信再起的疫情,我們一樣可以健康安然的度過。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