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感情 是懂得掌握「界線感」。作者三毛對友誼曾如此註解:「「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撰文 / 曾育儀
「可進可出,若即若離,可愛可怨,可聚而不會散,才是最天長地久的一種好朋友。」作家三毛如此描友誼,簡約通透地說明了真友誼的特質,在親密互動中能保持獨立,在需要時也有及時的支持與幫助,在個體與依賴間巧妙平衡,就是一段健康美好的感情。
感情的建立 是因為真心喜歡
真正的友誼,是因為興趣、喜歡互相吸引而建立的關係,因著愛、所以願意、所以陪伴,彼此花時間建立關係而成為朋友,這種關係是互利互惠的。若是「因為你對我有幫助,所以我才要與你建立關係」,把關係建立在利益上,期待等值回報、帶著目的去結交,其實別人也都感受的到,漸漸會疏遠或保持距離。
因此,建立友誼的第一步,應該要有正確的心態、開放的心胸,去接納因著各種機緣來到眼前的人,透過話語的交流,建立彼此的連結,才能讓彼此有繼續的可能。
向友誼更靠近 尊重彼此的獨一無二
建立友誼的第二步,是做自己的同時也允許對方做自己,讓彼此在關係中都能呈現最真實的樣貌。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缺點短處也有值得學習效法之處,尊重對方的人格特質,學習用愛包容不完美的缺角,才能建立完好的關係。
在不成熟的友情裡,容易出現過度的情緒依附,例如:「你應該要認同我啊!」、「是朋友就該站在我這邊啊!」、「我覺得你這樣是錯的!」、「我覺得你應該要聽我的!」…等等無法將對方視為獨立個體的話語或想法。
人都有被支持認同的渴望,因此,有些人會希望朋友站在自己這邊,與自己的觀點一致,尤其是重大事件時,更希望朋友無條件的支持自己,但事實上,朋友除了尋求情感上的支持以外,還需要適切的給予引導、忠告與建議,當有一方願意因為愛而給出建言時,要懂得掌握分寸、彼此尊重。
最舒服的感情 是懂得掌握「界線感」
「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三毛對友情下了這樣的註解,回應他描述的友情「可進可出,若即若離」。
晴晴的好友小馨,因為遭到男友的背叛而常常找晴晴哭訴,起初晴晴也是耐心陪伴與安慰,但日子久了,小馨仍動不動的訊息轟炸,強而有力的負面情緒,讓她透過文字都能明顯感受到對方的情緒強度,有時晴晴忙碌晚些回覆,也會被質疑不在乎友情,這讓晴晴心力交瘁,最後終於決定好好向小馨表達感受。
朋友需要互相支持,但也要學會控制依賴,而不是在依賴中失控,真正親密、美好的關係,都懂得保持適當的「界線感」,在熟絡而親密的關係中不隨性、知分寸、懂進退、不越界,保留一些彼此珍重的空間,才是人際交往最高段的智慧,關係也才能更長久,所以維持美好友誼的第三步,是建立健康的界線。
成熟的友誼是互助共好 而非要別人滿足自己的期待
遇到困難低谷時,身邊有人陪伴與鼓勵,而日子過得舒心時,也有人可以開心分享與默默祝福,這應該就是友情最好的狀態。
成熟的友情才能分辨出人與人的交往是建立在互助共好上,而非要求別人滿足自己的期待,即使平日各忙各的,但我需要時你都在,我的需要不會成為索討,而是朋友發自內心愛的支持,在獨立與依賴間的平衡,互相成就,這樣的友誼才會美好而恆久。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