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用 AI 考上了「AI 應用規劃師」- iPAS證照實戰(下)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上篇我介紹了 AI 應用規劃師的備考建議,接下來,我會詳細分享我實際操作的步驟,特別是針對我對「 AI 基礎概論」這個新領域的學習方式。

過去我以為 AI 只能當「助理」,只是幫忙找資料、整理筆記。
後來我發現:把 AI 當成顧問,學習速度提升一大截!
這裡分享四組提示詞 ,讓 AI 變成你的「專屬備考顧問」


第三步:我的「小白」學習法


這邊我建議使用ChatGPT 付費版的「專案」功能
或者免費版 Gemini 的 Gem 功能

因為可以把官方的參考資料都到資料庫裡,比較不會跑題,可以很明確的限定範圍,跟確認參考資料來源。

ChatGPT 「專案」功能,可以匯入專案檔案,跟自訂指令

ChatGPT 「專案」功能,可以匯入專案檔案,跟自訂指令


Gemini 「Gem」 功能,可以匯入相關資訊,跟自訂使用說明

Gemini 「Gem」 功能,可以匯入相關資訊,跟自訂使用說明



然後再到指令(或使用說明)裡說明需求,以下是指令參考:


第一招:說清楚需求


以下主要使用 ChatGPT o3 推理模型。我對 AI 說:「你是 IPAS AI 應用規劃師備考助理,參考專案檔案裡的內容,生成適合我的學習路徑,並協助模擬考試等,幫助我通過考試。

我還特別強調:「請注意,生成教案時,務必基於我提供的檔案內容,請避免自行編造、推測、或生成缺乏根據的內容,確保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輸出格式盡量用文字條列式,不要用表格,以便於使用者複製貼上。」


第二招:抱怨,哪裡不順就說出來!


當 AI 給我的第一版內容出來時,我發現還是很難閱讀。這時候,我就會直接跟它「抱怨」:「我覺得很難閱讀耶,我希望你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導我理解。

這其實是我開始把 AI 從「助理」轉為「顧問」的關鍵點。我開始意識到,對於我不熟悉的領域,我不應該去指導 AI 怎麼教我,而是讓它自己去想最好的教學方式。所以,我直接對 AI 說:「你說說看啊,你覺得怎樣教一個小白學習比較好?目的是要讓我通過初級考試。」


當我看到 ChatGPT o3 推理模型 給出的學習路徑時,我就覺得:「欸,行喔!」 它甚至能幫我想出一些記憶法,讓我更快理解和記憶 。

這時候,我的策略就是:我完全把對方當顧問了!我只告訴它我遇到的現況和要達到的目標,至於中間要怎麼樣解決,AI 你要去想!你要怎麼去想步驟!


第三招:懷疑,三不五時來一句「你確定?」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因為 AI 畢竟還是會出現「幻覺」(Hallucinations) 。所以我會三不五時就反問一句:「你確定嗎?」

我會問得很直接:「你確定內容沒搞錯?」「你確定你上網查的是正確的?都符合官方的資料?」「你確定你這樣講我會懂?有沒有更好的說法?」「你確定你出的考題是正確的?範圍沒搞錯?是依照官方資料出題的?」


這個習慣真的很有趣,我發現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開始這樣跟自己講話。不是自我懷疑,而是發現好多時候,自己都會有一些認知上的慣性,只是習慣這麼做,而不是去思考這麼做是對還是錯。所以現在當我做一件事情時,我會停下來問自己:「我現在用這樣的方式做這件事情,真的是對的嗎?是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還是只是我習慣而已?」


第四招.重複以上步驟...


就這樣,透過不斷的提問、回饋、懷疑,讓 AI 逐步優化教學內容和方式,直到我真的理解為止。

記得,當發現 AI 終於理解你的需求時,可以再跟 AI 說:「把你是怎麼理解我的需求,並且達到這樣的教學方法整理成指令,讓我能把這個指令貼給你,你就能立刻達到目前的狀態。」

還記得上面講的 ChatGPT 專案的指令,或是 Gemini Gem 的使用說明嗎?把 AI 整理好的指令貼上去,他就能夠一直保持這個狀態,不會說過幾天,或是到了下一章節,又跑掉了。


ChatGPT 專案(Project)模式的超級優勢


如果你是 ChatGPT 的付費用戶,我強烈建議你使用它的「專案」(Project)模式 。因為真的是太好用了!

  • 統一管理學習資料:我可以把所有相關資料,像是科目一、科目二的學習資料、考試範圍、考題範例等等,全部丟到同一個專案裡 。這樣資料不會散亂,也方便 AI 統整和參考 。
  • 避免無關資料干擾:我個人的經驗是,千萬不要把不相關的資料丟進去!像我第一次學習時,不小心把中級鑑定也丟進去了,結果 AI 一直問我各種演算法,搞得我以為初級怎麼這麼難,懷疑自己該不會連初級都考不過(笑)。所以,確定就是把初級的範圍丟進去就好了。
  • 知識庫功能超強大:專案模式能瀏覽所有的對話視窗,和查詢所有的專案資料,讓同一個任務,隨著對話進行,資料累積越來越豐富。
  • 雙視窗學習法:我自己學習新領域時,習慣會開兩個視窗。一個是主學習流程(讓 O3 模型當顧問引導),另一個是名詞解釋。這樣當我在主流程中遇到不懂的名詞時,我可以直接在另一個視窗問,不打斷主流程的結構,又能快速理解 。而且,解釋名詞不需要那麼聰明的模型,用 4o mini 這種速度快又便宜的模型就好。

    💡 請注意,這兩個視窗,都是在同一個專案底下喔,這樣才可以統整教學資料、學習歷程。
ChatGPT 的兩個不同內容的聊天視窗,都是在同一個「專案」裡面喔

ChatGPT 的兩個不同內容的聊天視窗,都是在同一個「專案」裡面喔


  • 自動生成「小抄」:到了考試前,我可以直接請 AI 幫我整理一份我的「小抄」 。它會根據我在專案裡反覆查過、容易搞混的名詞,自動幫我整理出來。這功能超棒的!

當然 Google 的 Gemini 2.5 pro 也聰明, Gem 功能也方便,但它少了 ChatGPT 的記憶功能,用起來,還是 ChatGPT 比較貼心一點,比較清楚我的個性,能找到適合我的教學方式。

但若是只考量免費版本的話,Gemini 是非常推薦的。


常見問題 FAQ

Q1:一定要買 ChatGPT Plus 嗎?
A:如果需要管理多科目資料、分工與專案管理,付費版 ChatGPT 專案功能很方便。免費用戶推薦 Google Gemini,或用 ChatGPT 記憶功能也可嘗試。

Q2:會不會給錯答案?
A:經常反問「你確定嗎?」並檢查官方資料,能大幅降低錯誤機率。

Q3:什麼情況適合請 AI 幫忙整理「小抄」?
A:考前三天,把自己容易混淆、常問的重點請 AI 幫你彙整,可以快速複習。





這大概就是我整套用 AI 學習新領域的方法,從資料整理到實際應用,尤其是在不熟悉的領域,大膽地請 AI 當我的顧問,真的能事半功倍!

AI 應用的深度洞察:不僅是工具,更是顧問!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 AI 應用觀點:

把工具書變成你的「工具人」與「顧問」


你是不是也有很多下載下來的 PDF 工具書,看完之後卻不知道怎麼用?我就會把這些工具書直接丟給 AI 。

舉例來說,如果我最近有個企劃要跟公部門聊,我就會把《公部門人工智慧應用參考手冊》丟給 AI,然後問它:「你幫我看一下這個企劃是我要跟公部門聊的,你可以依照公部門的手冊來幫我看一下我有沒有踩雷嗎?或是有哪些重要的問題我沒有發現?裡面有寫到,但是我的這份裡面沒有提出解決方案?」

這樣,AI 就可以直接根據工具書的內容,提供我具體的建議,讓這些工具書真正變成我的「工具人」與「顧問」!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個人知識管理 X AI 應用|江江教練
26會員
17內容數
嗨,我是江昱德|江江教練。 專注於透過「個人知識管理」與「AI 應用」,讓自由工作者、一人公司與個人品牌經營者,減少重工、提升產出效率。 這裡會分享我的策略與實作經驗,希望對你在日常工作中也有幫助。
2025/06/17
我其實是個很抗拒考試的人,以前學生時代最討厭硬背,但我很喜歡嘗試各種數位工具。這次我靈機一動,既然要考「AI 應用規劃」,那我為何不應用 AI 來規劃我的整個備考過程呢?以下就是我,如何用 AI 學習新領域、完整備考流程、實戰心法,以及提示詞(Prompt)的操作細節,原汁原味全部公開。
Thumbnail
2025/06/17
我其實是個很抗拒考試的人,以前學生時代最討厭硬背,但我很喜歡嘗試各種數位工具。這次我靈機一動,既然要考「AI 應用規劃」,那我為何不應用 AI 來規劃我的整個備考過程呢?以下就是我,如何用 AI 學習新領域、完整備考流程、實戰心法,以及提示詞(Prompt)的操作細節,原汁原味全部公開。
Thumbnail
2025/06/08
AI時代的到來,讓很多人開始擔心被AI取代,但如果你是個「喜歡反思」的人,你其實不必擔心。 在餵養AI的各種「材料」中,「思維模式」最是珍稀得閃閃發光。AI不會思考,只會模仿,所以必須輸入「人類的思考模式」,也就是「下指令」,它才有辦法照著運作。你將從「做事的人」,轉型為「訓練AI做事的人」。
Thumbnail
2025/06/08
AI時代的到來,讓很多人開始擔心被AI取代,但如果你是個「喜歡反思」的人,你其實不必擔心。 在餵養AI的各種「材料」中,「思維模式」最是珍稀得閃閃發光。AI不會思考,只會模仿,所以必須輸入「人類的思考模式」,也就是「下指令」,它才有辦法照著運作。你將從「做事的人」,轉型為「訓練AI做事的人」。
Thumbnail
2025/06/05
你擁有一筆龐大的「隱形資產」,它不是金銀珠寶,而是你的「個人知識」——你累積的經驗、你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你腦中特殊的觀點與洞察,這些東西都可能比金錢更珍貴!只是你從來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價值,也從來沒想過要把這些知識整理起來,轉化為可以創造收入、產生影響力的資源。 你可能真的擁有一筆龐大的資
Thumbnail
2025/06/05
你擁有一筆龐大的「隱形資產」,它不是金銀珠寶,而是你的「個人知識」——你累積的經驗、你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你腦中特殊的觀點與洞察,這些東西都可能比金錢更珍貴!只是你從來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價值,也從來沒想過要把這些知識整理起來,轉化為可以創造收入、產生影響力的資源。 你可能真的擁有一筆龐大的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在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例如提問力、判斷力和專業能力。同時也提到了在使用AI時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一些問答希望可以跟讀者有所互動與交流。另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使用AI工具的心得,並期待可以幫助初學者更快地瞭解如何應對AI的基礎邏輯。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在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例如提問力、判斷力和專業能力。同時也提到了在使用AI時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一些問答希望可以跟讀者有所互動與交流。另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使用AI工具的心得,並期待可以幫助初學者更快地瞭解如何應對AI的基礎邏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加強媒體素養教育 : 教導學生如何辨識AI生成的資訊,培養批判性思維。 設計更有針對性的作業 : 要求學生提供思考過程,而不只是最終結果。 結合AI與傳統教學 : 善用AI優勢,同時保留人際互動和深度討論。 定期檢視AI工具 : 了解其局限性,並向學生說明可能的錯誤。 .....
Thumbnail
加強媒體素養教育 : 教導學生如何辨識AI生成的資訊,培養批判性思維。 設計更有針對性的作業 : 要求學生提供思考過程,而不只是最終結果。 結合AI與傳統教學 : 善用AI優勢,同時保留人際互動和深度討論。 定期檢視AI工具 : 了解其局限性,並向學生說明可能的錯誤。 .....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AI 相關的內容每天都非常多,有聽過很多人因此感覺到焦慮,怕錯過了最新資訊就會趕不上,這篇內容會跟大家詳細的分享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並且會在最後分享一些我的學習資訊來源。
Thumbnail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延續上週提到的,「有哪些不訓練模型的情況下,能夠強化語言模型的能力」,這堂課接續介紹其中第 3、4 個方法
Thumbnail
延續上週提到的,「有哪些不訓練模型的情況下,能夠強化語言模型的能力」,這堂課接續介紹其中第 3、4 個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12 個超酷的免費 AI 工具,讓你讀書事半功倍,成績突飛猛進!從課堂筆記到科研論文,這些 AI 工具都能助你提高效率,增進學習成效。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 12 個超酷的免費 AI 工具,讓你讀書事半功倍,成績突飛猛進!從課堂筆記到科研論文,這些 AI 工具都能助你提高效率,增進學習成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