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渴望財富自由的人都有一個夢想,就是自己的資產可以靠樂透、投資、或薪資、獎金的累積,達到不需要再出門工作的數字,就可以維持或甚至超越現在生活支出的水準,過著不需要再出門工作的退休生活。
我們必須很理性地來探討財務自由這個問題。
靠樂透、中統一發票、抽到大獎等等的方式來達到財富自由的人恐怕不多,至少在我身邊並沒有這樣的朋友,靠薪資、獎金累積達成財富自由的,是有一些,但不多,且花的時間差不多也將近是一輩子了。即使他還沒財富自由,年紀到了也差不多得退休了。能提前退休的大部分都是靠投資來達到財富自由的,但我身邊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類"投資致富"的人,就是把大錢All-in在某檔個股,噴出大漲個幾倍後立即收割,而直接達成財富自由的目標。
能財富自由,就得要搞懂自己的投資策略,靠的並不是選股,而是累積、以及配置。不是靠預測未來或交託於運氣,而是要能理解自己,建立起「可持續性」的投資組合,避掉投機陷阱。在財富自由的道路上,才不會隨著帳面上的數字起起伏伏,覺得好像已經達成了,當景氣循環到低基期的時候,又覺得曾經達成的又失去了,感覺帳面賠錢了,心想是不是該把手上的部位趕緊出脫,自己的內心戲一堆導致陷於恐慌到不行。
因此我覺得在真正退休之前,你必須要能挺過資本世界自然波動這一關,也就是你可以擴大你的投資尺度與周期,將你的資產配置,配置到無論市場如何的變動,你每年生出來的現金流,都能支撐你至少一年以上的生活支出才行,而且資產在市場波動的過程中,都能逐漸的穩定增加(依循你的投資尺度與週期,自己跟自己比,如比一年、或三年前的自己),這樣你就不會在市場上常常在感到恐慌或崩潰,只要持續待在市場內沒被淘汰,你的資產必定會一階一階的持續往上。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並不困難,至少你看台股大盤指數都能做到,如果你不是更貪心追求絕對績效的人,那你的投資配置把大部分的金額放在0050或006208,加上一部分的債券ETF、現金定存,大概就可以了。投資於個股中當然也可以,但最好是選擇市值在前100大,甚至前50大,那踩雷的風險便可大大降低,在我身邊以個股進行長期投資,進而達成財務自由者,也不在少數。
其次就是退休後的生活該如何安排了,真正財富自由的人除了投資以外,更喜歡找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去做,而且花在投資上的時間會越來越少。以前在職場中,周圍同事中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工作很累,幻想等財富自由後,就能每天爽躺在家,自主隨意的過生活。但,其實我們這一代的五、六年級生,在工作場域中早就被訓練成勞碌命了,尤其是薪水愈高,愈是閒不下,覺得只有在工作時才充實,不工作就很有罪惡感、茫然沒有目標。當有一天你已經達到你自己設定財富自由的目標後,也可以進入"準退休生活"了,也就是說你可以在進入真正退休生活之前,可以慢慢的調整自己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以外的生活模式,讓這部分的比例,隨著真正退休日之前逐漸拉高,這樣一來可以避免有一天真的退休了,才發現不知道要做甚麼,整天躺在沙發看電視,導致三餐、睡眠也都很混亂,如果這樣過生活,那應該沒多久身體就會被搞壞了。
退休前妥善的準備可以過得更充實有意義。以下是一些在退休前要先規劃的建議:
財務規劃,打穩基礎
理論上能走到準退休這一步,那這時候的你,實務上應該已經達到你的財富目標了,只是你還會有一點擔心。當你的信心不足時,這時候你可以一面持續工作、一面測試自己的財務狀況,把工作的收入放在其他備用存款不去動用,看看這樣的生活是不是過得還餘裕,也順便測試市場的波動對你心理面是否有實質的影響,在接下來的期間,也可以測試有沒有花到你之前沒想到過的支出等等的,如果都能按你的計劃過個一、兩年,我認為在財務方面應該就算過關了。
健康準備,身心平衡的關鍵
規律運動是必需的,培養至少一項喜歡的運動,例如散步、游泳、瑜伽或太極拳、跑步、登山等等的,保持好身體機能狀況。也可以靠團體、或外部力量來督促自己自律,比如報名幾場跑步賽事,或略有挑戰性的登山團出遊,而活動的日期訂下來後,這中間你就必須要有所鍛鍊,避免落後別人太多而出糗。
其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並處理潛在疾病也是很重要的事。
同時也要培養興趣,退休後有更多時間,可以發展新的興趣或重拾舊愛,學習新的語言、樂器、電腦技能等,投入自己熱愛的嗜好,例如閱讀、攝影、旅遊、收藏等,讓退休生活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