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AI進入你的信箱摘要功能,會不會也同時帶來資安破口?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AI模型,真能解決現實問題嗎?AI的進步令人驚嘆,但資安與實用性正成為繼續推動這股浪潮的關鍵。從Google Gemini 的漏洞,到 Big Sleep 的主動防禦,再到排行榜評比的真實性,今天這三則新聞,都是AI能力與限制的縮影。
影音快速版
🔹 Google Gemini漏洞成詐騙跳板

📌 新聞內容整理: 研究指出,Google Gemini 的企業版遭發現指令注入漏洞,駭客可在Gmail信中嵌入偽造警告語,透過Gemini的郵件摘要功能誘導使用者撥打詐騙電話或輸入帳密,導致重大資安風險。該漏洞揭露後,業界呼籲加強HTML檢查與內部資安教育。
🔍 知識點補充: • 指令注入(Prompt Injection)是針對AI模型的新型攻擊手法。 • 郵件摘要功能可被利用生成錯誤或誘導性訊息。
💬 生活化說法: 你打開Gmail點了「摘要」,看到一段看似官方的警告語說你帳號有問題,叫你打電話確認。你打了,才知道對方是詐騙集團,這就是AI摘要功能出問題的真實後果。
🔹 AI排行榜冠軍未必實用

📌 新聞內容整理: 即便某AI模型在排行榜上奪冠,也未必代表它最適合實際使用。多數排行榜僅針對標準測驗結果,不反映在真實情境下的穩定性與準確度。例如,模型可能善於回答學術問題,卻無法處理模糊的生活指令,造成使用落差。
🔍 知識點補充: • 多數AI排行榜以MMLU、GPQA等數據為標準。 • 模型過度優化某項測試,可能導致實際表現失真。
💬 生活化說法: 就像有人考試拿第一名,但進公司卻搞不定實際工作,AI也可能只會考題,遇到日常需求卻一問三不知。
🔹 Google AI主動防堵網路攻擊

📌 新聞內容整理: Google新推出的AI代理Big Sleep首次主動攔截潛在網攻,精準偵測到SQLite的漏洞(CVE-2025-6965),並提前修補,這是AI從輔助工具轉為主動防禦者的里程碑,顯示AI能在資安防禦中扮演積極角色。
🔍 知識點補充: • Big Sleep透過AI主動掃描開源程式碼偵測弱點。 • CVE編號代表被正式登記的已知安全漏洞。
💬 生活化說法: 就像AI化身保全,在駭客敲門前就發現門鎖鬆動,主動換掉,這比事後報警補救來得有效太多。
💬 我們的觀察
當一邊是Gemini因漏洞助攻詐騙,一邊是Big Sleep搶先阻止攻擊,AI的力量好壞兩面並存。榜單上的冠軍不代表安全,更不代表可靠。與其追逐最強AI,不如要求最穩的防線。現在,是時候重新檢視我們對AI的期待:它不只是工具,更是責任的延伸。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