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實講,我以前真的不知道怎麼學習。上學的時候就是死記硬背,出了社會更是一團糟。看到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專業人士,總覺得他們好像有什麼特殊天賦,直到我開始認真觀察他們的日常習慣,才發現原來學習這件事,真的有門道。
我試著模仿他的做法,當然沒辦法一下子讀6小時,我一開始每天只讀半小時。剛開始真的很辛苦,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開始改變,思考也變得更深入了 。持續是最困難的,挑一個你自己最能進入狀態的時段,也許是早上上班上課前,或是中午吃飯時一邊吃一邊讀,又或者你喜歡在睡前,也許還可以幫助你入眠,挑一個自己最適合的時間,比較容易保持這個習慣。
巴菲特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知識就像複利一樣累積。」這話真的沒錯,學習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慢慢累積出來的。
比爾·蓋茨每年都會推薦書單,我一開始看到那些書名就頭大:什麼《人類大歷史》、《為什麼國家會失敗》,聽起來就很硬。這也讓我想到,我的父親也非常喜歡閱讀,我家小時候就有一面牆,是兩個大大的鐵書櫃,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書,他閱讀的內容也非常廣泛,從科學到佛經,對父親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從我們舊家的長廊上,望向客廳,總是可以看見他在看書的背影。以前不了解,為什麼在他的領域裡,需要看這麼多不相關的書,現在了解,一個真的有學識的人,不會只專精於自己的領域,因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所關聯的。
話說,蓋茨的閱讀方式也很有意思:
- 他會做很詳細的筆記
- 讀完會寫書評分享給別人
- 會把書中的概念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我有時學習他的方法,開始寫讀書心得,雖然寫得不怎麼樣,但確實幫我更好地理解和記住內容。
以前我是標準的夜貓子,總覺得晚上思路比較清晰。但看到很多成功人士都有早起學習的習慣,加上身邊朋友的作息也是如此,讓我也開始慢慢調整,現在每天7點一定會起床,而早睡早起獲得的不只是健康,這讓我發現一整天下來,能完成的事情比過去還要多。
我發現早上的學習效果真的比晚上好太多:
- 沒有人打擾,專注度超高
- 大腦很清醒,理解力特別好
- 學完後整天都有成就感
有時才到了中午,我已經完成一整天的工作量,習慣晚睡的你,可能覺得半信半疑,對於我這個曾經有幾十年的睡眠障礙,睡眠品質差,又常常天快亮才睡的夜貓子來說,作息的改變,絕對是我在健康以及工作效率和成就感上,最大的改變。
以前學東西總想著「這個考試會考嗎?」現在我學會了問自己:「這個能幫我解決什麼問題?」這個思維轉換真的很重要 。
比如很多人學Excel,不是為了拿證照,而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學溝通技巧,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和同事、客戶更好地合作。當你把學習和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學習動機自然就來了。
如果你總喜歡一個人悶頭學習,覺得這樣比較專心。其實,有學習夥伴真的差很多 。
現在我有一個小小的學習群組,大家會分享讀到的好文章、討論遇到的問題、互相督促學習進度。有時候別人的一個觀點就能讓我恍然大悟,這種感覺真的很棒。即使群組裡大家不常聊天,但這個群組就是有一種,每個人都想要努力成功的氛圍,這樣子的氛圍是可以督促你更加持續的力量。
而且,當你把學到的東西講給別人聽,你才會發現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
現代人都很忙,要找大塊時間學習真的不容易。「微學習」的概念就變得十分有用:
- 等公車的時候聽podcast(歡迎收聽我的「嫚言漫語Talk」)
- 午休時間看一篇文章
- 睡前讀10頁書
這些零碎時間加起來,一天也能學不少東西。關鍵是要持續,不要小看這些小小的努力。
到底是學什麼重要,還是學會怎麼學更重要?我覺得是後者 。
現在知識更新這麼快,你今天學的技能,說不定明年就過時了,像是這幾年AI快速的發展,就讓許多人的專業有被取代的可能性。但如果你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能快速適應變化。
我現在會注意自己的學習過程:
- 什麼時候學習效果最好?
- 哪種方式最適合我?
- 怎樣記憶最牢固?
- 如何把知識連結起來?
了解自己的學習模式後,學什麼都變得容易多了。
現在我不再把學習當成任務,而是當成生活方式。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
- 在通勤路上聽有聲書
- 和朋友聊天時交流新想法
- 看到有趣的現象就去查資料
- 把學到的東西寫下來分享
學習變成了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
寫到這裡,我想給自己(也給讀這篇文章的你)幾個提醒:
- 開始比完美更重要 - 不要等準備好了才開始,先開始再說
- 持續比強度更重要 - 每天學一點點,勝過偶爾學很多
- 應用比記憶更重要 - 學了要用,不用就忘
- 享受比痛苦更重要 - 找到學習的樂趣,才能走得更遠
學習這件事,真的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方法也會不同。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然後堅持下去。
我還在學習的路上,也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知道,只要保持好奇心,保持開放的心態,就能一直成長下去。
畢竟,學習不是為了變成別人,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呢?準備好開始你的學習之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