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二那一年,林醫師去醫院探視同學的爸爸,也是那一次,他目睹醫生救人的能力,那一份起死回生的榮耀讓林醫師在心中立定從醫的志向。一九七九年,台大畢業的林醫師前往美國念書,畢業後遂留在美國從事醫療工作,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一路往上爬,最後攀登從醫生涯的高峰,成為洛杉磯北嶺醫學中心的院長,也是醫院成立以來,首位華裔院長。
林醫師從醫數十年的初衷從來沒有沒變,依然是「病人為主」四個字。病人阿月說,「他真的很貼心,冬天很冷,他會先把聽診器搓得溫溫的再幫我聽心跳。」帶著兩包自己種的咖啡豆要來給林醫師的清發說,「如果不是林醫師反覆檢查的細心,我早就不在了。」除了病人的認同,還有同事。
有一年冬天,擔任麻醉科醫師的小許醫師忙到晚上八點半還沒吃晚餐,長期下來,他有很深的厭倦和倦怠感。回家前,他撥了一通電話給太太,請她可以開始煮飯,順便把行李收拾收拾,他跟太太說已經打定主意辭職。小許醫師跟太太講完電話,經過醫院走廊,發現廊底有光,走近一瞧,排隊病人大約還有三十位,而看診的醫生正是林醫師也就是院長本人,問了護士,才知道院長不是晚餐還沒吃,是連中午都還沒吃。小許醫師再度撥電話給太太,請她不用收拾行李了,滿腔的厭倦感和倦怠感一掃而空。
二○○三年,阿里山小火車翻覆事故,以及二○二一年,太魯閣號撞山洞的事故,兩次意外,林醫師都在當地的醫院看診,一接到消息,馬上衝到現場為重傷病患做心肺復甦術,白淨的醫生袍瞬間沾滿血跡。視病猶親、以身作則是林醫師的座右銘,職員阿俊記得醫院正式開幕的前兩天來到醫院面試,當天一時找不到院長辦公室,經過廁所詢問了一位正在打掃的先生,等到院長進入坐定,阿俊才發現剛剛掃廁所的人正是院長。「院長就是這樣的人,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從來不用手指頭指揮下屬做事。」阿俊說。
二○二二年,林醫師突患「急性肺動脈栓塞」,病危數次,全身插滿十多條管子,連葉克膜都上場了。病人得知林醫師狀況危急,每個人都自動為他祈禱,求上天救治這位人間罕見的良醫。所幸,大難不死,林醫師挺過人生最大一場劫數,康復出院。開診的第一天,病人阿敏帶來自己釀造的破布子要給林醫師,「很新鮮很下飯,林醫師大病初癒要多吃一點。」
林醫師一生的精彩在於「以身作則」四個字,用這四個字帶領全院的醫護人員,感受他豐華體貼的底蘊和德性,心甘情願做好自己的本份,甚至做超過也願意。進一步想,為人父母也是一樣的道理,事事以身作則,孩子一定穩步成長,不偏不倚,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模,父母怎麼刻劃自己,孩子就怎麼依循,心性的培養猶如自耕農,撒什麼種籽就得什麼豆。
#以身作則
#良醫
#先生緣主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