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 17 號,202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年好萊塢編劇大罷工後,有好一陣子的電影都糟糕無比,不知道是不是黑暗時刻已經過去,今年開始偶爾會看到有趣的作品。我從《暮光之城》開始喜歡羅伯·派汀森,(雖然主角們都不太喜歡這部作品...),但這次從米奇 17 號的第一句台詞到過了三分鐘後,我都非常訝異這位竟然是曾經演過愛德華的那個人,很開心能跟著小時候的偶像一起成長。

--

米奇 17 號的背景是在 2054 年,那時候已經有人類複製和記憶保存的技術,而且因為地球越來越糟糕,所以開啟了星際探險的計畫,殖民另一個星球的願望開始執行,作為計畫領袖的政治家,也還是為了自己的慾望還有形象在「奮戰」。我們未來的後代看起來也沒有變得比較進步,還是有點自以為是、唯唯諾諾、尖酸刻薄、懶得溝通,而且喜歡嗑藥。

米奇為了躲避債主的追殺加上沒有仔細看申請說明書,變成了探險計畫的「消耗工」,主要的任務是消耗自己的生命去幫助探險計畫成功。例如到外太空修東西順便看看多久會死掉、到了新的星球發現空氣有毒就被當作實驗體研發疫苗。某次任務中,本來應該死掉的 17 號米奇因為被星球的「原住民」蟲蟲拯救,所以和基地裡的 18 號米奇重疊。

兩個米奇的個性大概是完全相反,同時還要克服非常多問題。例如有同一個女朋友、避免太快被發現重複列印然後被永久刪除、探險計畫的領導人 (那個政治家) 和他老婆、人類覺得原住民蟲蟲會攻擊所以要開戰、還有一個一直想害 17 號米奇的壞朋友,兩個米奇偶爾還要吵架。

--

這部電影融合了非常多的元素,和現代資訊一樣想要塞爆觀眾的腦袋,也用了很大量的台詞來讓觀眾快速了解劇情,難免會讓部分觀眾不耐煩。電影的最後一幕,畫面把「米奇 17 號」改成了米奇的本名,「米奇·巴恩斯」。

每個米奇在個性上都有點不同,17 號優柔寡斷、18 號高冷刻薄,據說 3 號比較黏人,就像現實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向。今天面對下雨天能自得其樂,但隔天即使是好天氣卻完全提不起勁;昨天還覺得可以包容同事的小失誤,後天就覺得辦公桌上有一根頭髮都不太爽。看完電影過了一天,我能想到的總結是這樣子的:允許每一個自己去生活,體驗不同個自己的感受,也許那就是我們名字的意義之一。


圖片來源:IMD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若水櫥窗
1會員
12內容數
永續橡皮擦|書摘心得|經濟分析
若水櫥窗的其他內容
2025/05/31
纏著島村不放的駒子,似在本性上有些寒涼。因此,駒子體內那溫熱之處格外使島村愛憐。但這樣的愛憐,卻連一塊縐布那般確切得型態都難以留下。
Thumbnail
2025/05/31
纏著島村不放的駒子,似在本性上有些寒涼。因此,駒子體內那溫熱之處格外使島村愛憐。但這樣的愛憐,卻連一塊縐布那般確切得型態都難以留下。
Thumbnail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17
2025/02/17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9年前的首集是皮克斯進入10世代後最強的原創作品,相隔9年續集歸來,作為皮克斯繼《玩具總動員4》後最令人期待的新作,所幸9年的等待不負期待,在首集的驚人創意下擴充大腦世界觀,延伸出更多情緒探索,毫無疑問是疫情後皮克斯完整重振雄風的大銀幕回歸作。
Thumbnail
9年前的首集是皮克斯進入10世代後最強的原創作品,相隔9年續集歸來,作為皮克斯繼《玩具總動員4》後最令人期待的新作,所幸9年的等待不負期待,在首集的驚人創意下擴充大腦世界觀,延伸出更多情緒探索,毫無疑問是疫情後皮克斯完整重振雄風的大銀幕回歸作。
Thumbnail
細數影史上的笑匠,像是卓別林、金凱瑞、周星馳、克里斯洛克、羅溫艾金森,各有其擅長的路數及讓人發笑的「笑點」。有的是靠誇張的表情、肢體動作、不合理的臉部表情、連珠炮般的超快講話速度,有的是靠無厘頭式的反應,讓電影院不時傳來轟堂大笑。
Thumbnail
細數影史上的笑匠,像是卓別林、金凱瑞、周星馳、克里斯洛克、羅溫艾金森,各有其擅長的路數及讓人發笑的「笑點」。有的是靠誇張的表情、肢體動作、不合理的臉部表情、連珠炮般的超快講話速度,有的是靠無厘頭式的反應,讓電影院不時傳來轟堂大笑。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Thumbnail
先誰先後,沒有規定,純粹商業考量。我講的是書及電影。絕大多數的人,是只看電影,看得爽就好,也有一票人是只看書。更有些時候,書已經大賣特賣了,後面上映的電影可說是未演先轟動,吸引大票讀者再乖乖買票進場看電影。相對的,先看電影才去看書的人,恐怕寥寥無幾了。
Thumbnail
先誰先後,沒有規定,純粹商業考量。我講的是書及電影。絕大多數的人,是只看電影,看得爽就好,也有一票人是只看書。更有些時候,書已經大賣特賣了,後面上映的電影可說是未演先轟動,吸引大票讀者再乖乖買票進場看電影。相對的,先看電影才去看書的人,恐怕寥寥無幾了。
Thumbnail
把這篇文章公開的日子已經是2024年,MIRROR不再是大家都喜歡的雞蛋,而是成為了麥當勞、支付寶或是政府宣傳裡的廣告主角。因為路人和粉絲之間的分野越來越大,MIRROR沒有難以如過去一樣打開更多的討論空間;我內文提及過的勇敢人物,也在不同場合裡說出被稱作扮演異性戀的話語。
Thumbnail
把這篇文章公開的日子已經是2024年,MIRROR不再是大家都喜歡的雞蛋,而是成為了麥當勞、支付寶或是政府宣傳裡的廣告主角。因為路人和粉絲之間的分野越來越大,MIRROR沒有難以如過去一樣打開更多的討論空間;我內文提及過的勇敢人物,也在不同場合裡說出被稱作扮演異性戀的話語。
Thumbnail
當日常失速之後,只能退避到一處影院,棲身也許五廳J15,捻滅自己的名字,成為別人。
Thumbnail
當日常失速之後,只能退避到一處影院,棲身也許五廳J15,捻滅自己的名字,成為別人。
Thumbnail
最近看了改編自電影的影集,包括【史密斯任務】、【真愛挑日子】、【紳士追殺令】,如果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許它們都是好看的吧?!
Thumbnail
最近看了改編自電影的影集,包括【史密斯任務】、【真愛挑日子】、【紳士追殺令】,如果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許它們都是好看的吧?!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有無數次的「第一次」,有些自己會記得,有些是別人會記得,有些是開心的,有些是感到驕傲的,有些是傷心難過的,更有些是椎心之痛,在記憶裡留下永難抹滅的痕跡。有些是令人驚豔,在腦海裡刻下無法磨滅的記憶,例如說我在英國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如此。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有無數次的「第一次」,有些自己會記得,有些是別人會記得,有些是開心的,有些是感到驕傲的,有些是傷心難過的,更有些是椎心之痛,在記憶裡留下永難抹滅的痕跡。有些是令人驚豔,在腦海裡刻下無法磨滅的記憶,例如說我在英國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如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