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高妍《間隙》(全4集)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楊洋在祖母去世後前往沖繩留學,在得知喜歡的人已有女友後,離台成為一趟逃避之旅。儘管遠在他方,記憶不斷把楊洋帶回暗戀對象J的身邊,而J的啟蒙者角色更進一步為楊洋(以及讀者)開啟台灣島上共同體的記憶庫。我與他者,此島與彼島的差異(甚至隱藏的齟齬),點燃少女的好奇,推動她望入種種裂縫內的風景。

而這部漫畫與其說是敘事的衝動和技術的結晶,更接近折射成像的裝置──作者知道少女窺見的風景不是人人會目睹的,於是將它投放到縫隙對面的牆上,放大,讓路過的人(尤其是日本人,連載首先面對的對象)再也無法忽視。期待故事漫畫、娛樂漫畫的台灣讀者難免對本作褒貶不一,不過它或許終究更像是教育漫畫的變形。記憶的共享器。從這角度看,著眼於其機能和專注,會更容易感受到它形式方面的大膽。

再退一層,還有楊洋面對縫隙中的景象、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所感受到的不適,如鯁在喉。她試圖加以消化的歷程則是作品的緯線,這部份毋寧是更面向台灣讀者的。從《綠之歌》到本作,高妍感性的散文性總是高過戲劇性。而有的疼痛,某些階段的傷勢,確實要在那樣耿直奔騰的情感洗刷下才會緩和吧。

第一集試讀

第一集試讀

第一集試讀

第一集試讀

第二集試讀

第二集試讀

第二集試讀

第二集試讀

第三集試讀

第三集試讀

第三集試讀

第三集試讀

第四集試讀

第四集試讀

第四集試讀

第四集試讀

第四集試讀

第四集試讀

|作者簡介|

高妍

1996年生於台灣、台北。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沖繩縣立藝術大學繪畫專攻短期留學。現定居日本,以插畫家、漫畫家身分在台灣、日本發表作品。2020年受邀為村上春樹《棄貓》繪製封面與內頁插畫,並以台灣館參展漫畫家身分參與國際安古蘭漫畫節。2021年5月起於日本漫畫雜誌《月刊 Comic Beam》初次連載作品《綠之歌-收集群風-》,並於2022年5月於台日同步發行單行本,爾後獲得日本「這本漫畫真厲害2023」、THE BEST MANGA 2023入選、台灣金漫獎年度漫畫獎入圍等肯定。2023年4月起再度於《月刊 Comic Beam》連載新作《間隙》。(出版社官方書訊)

IG/X:_gao_yan

FB:gaoyann


|書籍規格|

尺寸:A5

頁數:(1-4集)1048頁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時間:2025年8月

於Mangasick購買套書送獨家特典貼紙,發完為止

raw-image


有意購買請至店頭,或利用我們的網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ngasick的沙龍
486會員
325內容數
真正的秘境不會有什麼文字足跡。 而我們希望給另類漫畫/視覺藝術的探險者些許助力。 2013年至今。
Mangasic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4
「我會導正所有人的尿尿。」從散發危險氣味的漫畫上切一小塊組織下來,哪怕只是一句台詞,也會令聞到的人感到不安⋯⋯同時好奇會不會是一攤好吃的臭豆腐。以上應該是一個鮮明的好例子。 蛤仔有著什麼樣的過去我們還不太清楚,不過他2022年蹦出來參加滿滿漫畫節的這四年內,已經以非全職創作的步調畫了418頁漫畫⋯
Thumbnail
2025/07/24
「我會導正所有人的尿尿。」從散發危險氣味的漫畫上切一小塊組織下來,哪怕只是一句台詞,也會令聞到的人感到不安⋯⋯同時好奇會不會是一攤好吃的臭豆腐。以上應該是一個鮮明的好例子。 蛤仔有著什麼樣的過去我們還不太清楚,不過他2022年蹦出來參加滿滿漫畫節的這四年內,已經以非全職創作的步調畫了418頁漫畫⋯
Thumbnail
2025/07/17
在出版社當了三十年漫畫編輯的鹽澤,在自己創辦的雜誌銷售不利停刊後,辭職求去。原想和漫畫拉開距離,卻因為一次契機,決定以獨立出版形式打造一本雜誌,不考慮商業市場口味,只招攬他過往編輯生涯中景仰的作者。我們也因而窺見那些被漫畫詛咒或祝福之人(或兩者皆是)的現在與過去。 大致掌握以上架構之後,接著也得知
Thumbnail
2025/07/17
在出版社當了三十年漫畫編輯的鹽澤,在自己創辦的雜誌銷售不利停刊後,辭職求去。原想和漫畫拉開距離,卻因為一次契機,決定以獨立出版形式打造一本雜誌,不考慮商業市場口味,只招攬他過往編輯生涯中景仰的作者。我們也因而窺見那些被漫畫詛咒或祝福之人(或兩者皆是)的現在與過去。 大致掌握以上架構之後,接著也得知
Thumbnail
2025/07/10
初期風格彷彿架空文明壁畫、圖騰等吸飽時間的異質物,在平面上暈染、滴畫出一座座迷宮的熱壓三明治;幾年前,他一度捨棄怪誕,投向永遠存在於現下、無過去與未來的可愛動物和人像;兩年前第一次舉辦台灣個展時,差不多是他開始嘗試嫁接初期的怪誕和近期的無邪童趣的階段;如今新的品種已經茁壯了。
Thumbnail
2025/07/10
初期風格彷彿架空文明壁畫、圖騰等吸飽時間的異質物,在平面上暈染、滴畫出一座座迷宮的熱壓三明治;幾年前,他一度捨棄怪誕,投向永遠存在於現下、無過去與未來的可愛動物和人像;兩年前第一次舉辦台灣個展時,差不多是他開始嘗試嫁接初期的怪誕和近期的無邪童趣的階段;如今新的品種已經茁壯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時代下的愛情故事,塵封的手箱,述說著家族的悲歡離合」 來賓介紹👏👏👏 -- 監製暨基金會執行長:李崗 -- 演員 飾演 顏惠民:蔭山征彥 改編自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原著《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我的箱子》 P.S:日本歌手一青窈就是一青妙的親妹妹唷!☝️
Thumbnail
🌿「大時代下的愛情故事,塵封的手箱,述說著家族的悲歡離合」 來賓介紹👏👏👏 -- 監製暨基金會執行長:李崗 -- 演員 飾演 顏惠民:蔭山征彥 改編自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原著《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我的箱子》 P.S:日本歌手一青窈就是一青妙的親妹妹唷!☝️
Thumbnail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Thumbnail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為什麼人們總是在內心留一塊處女地給〈最愛〉...
Thumbnail
為什麼人們總是在內心留一塊處女地給〈最愛〉...
Thumbnail
猶記得〈流水帳〉裡澎湖女孩郭秋暖,曾瓊雲,佩媛少女的細膩心思,姐妹淘情感, 村民與阿兵哥間互動,女孩們對台灣來的阿兵哥充滿好奇,家族親友牽絆。 時光溫柔淘洗,經過〈雲山〉後,陳淑瑤再把初老的川金跟她的故事帶回澎湖。 《魔以》裡的主角川金,國中畢業就離家到高雄工廠工作, 直到母親過世了,五
Thumbnail
猶記得〈流水帳〉裡澎湖女孩郭秋暖,曾瓊雲,佩媛少女的細膩心思,姐妹淘情感, 村民與阿兵哥間互動,女孩們對台灣來的阿兵哥充滿好奇,家族親友牽絆。 時光溫柔淘洗,經過〈雲山〉後,陳淑瑤再把初老的川金跟她的故事帶回澎湖。 《魔以》裡的主角川金,國中畢業就離家到高雄工廠工作, 直到母親過世了,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