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全盛時期,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也在其統治範圍之內。但這塊稱之為「沙目」(Ash-Shaam)的地方,與埃及之間,並沒有因為同屬馬穆魯克蘇丹治下,就能暢行無阻。
按照十四世紀的摩洛哥旅人,伊本.巴圖塔的說法,當他從埃及走到沙目時,發現在道路中央,設有稅務檢查哨,每日盤查經過的商旅行李,看其中是否夾帶可疑物事,並且要求出示「證件」:如果埃及人沒有前往沙目的通行證、或者反之,則請原地返回,謝謝合作。伊本.巴圖塔認為,這麼做的原因,除了是為了收稅外(每日過路費達一千金第納爾,美滋滋),還是為了防範「伊拉克間諜」混入馬穆魯克境內——可能指的是與馬穆魯克為敵過、並且統治波斯、伊拉克多年的蒙古伊兒汗國。
那麼,如何防範別人偷渡稅卡呢?伊本.巴圖塔說,馬穆魯克把責任丟給了當地阿拉伯平民。以後若是發現有身分不明的人偷渡,那就抓當地人究責。當地人為了避免被牽連,會協助每日檢查沙漠上有無陌生足跡,並將偷渡客抓捕到案。
伊本.巴圖塔是摩洛哥人,本來是不能過境的——本來啦,但他大概又發揮了自己教法學者的優勢,跟當地長官變成了朋友,人家慷慨地「行個方便」,伊本.巴圖塔就順利走到沙目了。
&
圖片:後代對伊本.巴圖塔描繪的插畫,跟本篇故事並沒有特別關係。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Handmade oil painting reproduction of Ibn Battuta in Egypt, a painting by Hippolyte Leon Benett..jpg"
資料來源:
Ross E. Dunn, "The Adventures of Ibn Battuta: A Muslim Traveler of the 14th Century"
馬金鵬譯,《伊本.白圖泰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