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十四世紀,摩洛哥的旅人伊本.巴圖塔從故鄉出發,在二三十年間,行過大半個「歐亞非大陸」。過程艱苦,忍不住會讓人有點好奇:伊本.巴圖塔是什麼豪富子弟嗎?他路上都住哪呢?
伊本.巴圖塔雖然確實是良家子弟,但也沒辦法幾萬公里全程自費負擔。他路上食衣住行,因而,多數是有「好客人士」招待的。在那個時候,許多清真寺和蘇菲修院,會開放給沿途的旅客暫住。待遇可能沒有很好,但給點食物飲水,再給個地方睡覺,還是辦得到的。
除了在這些宗教場所「掛搭」外,伊本.巴圖塔最重要的資產,還是在於他是馬立克教法學派的「法官」(Qadi)。
這意味著,沿途許多宗教、知識、政界人士,是很樂意去招待這樣一位有名望的旅客的。住個一兩晚、吃上幾頓宴席,不在話下。甚至有幾次伊本.巴圖塔旅費不夠,當地政要直接送錢給他,附上幾套乾淨衣服,讓他替換。
雖然伊本.巴圖塔自言,這是屬於伊斯蘭的「自願慈善」(Sadaqah)活動的一環,但想來他能得到這麼多資源,還是憑藉著教法學者的地位。
如果真的需要工作,那很多地方也是缺少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官來裁判事務的,伊本.巴圖塔需要的時候,就會在不同地方「兼差」一下法庭,不在話下。
上述這種「十四世紀沙發衝浪」,可以讓伊本.巴圖塔從歐亞非大陸最西側的摩洛哥,衝浪到最東側的泉州。某種意義上,可以讓人感受到,在這個年代,自成一個世界的伊斯蘭區域,是多麼廣大而特別的存在。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Harîrî Schefer - BNF Ar5847 f.51.jpg"
資料來源:
Ross E. Dunn, "The Adventures of Ibn Battuta: A Muslim Traveler of the 14th Century"
馬金鵬譯,《伊本.白圖泰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