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這篇《第一個500萬元 26歲辦到!》主要講述吳孟蓁如何在年紀輕輕就累積到 500萬元資產,她的故事可以整理成幾個關鍵理財心法:
📝 吳孟蓁的理財與存錢心法
1. 從小養成記帳習慣
- 小學開始就被父母要求每天記帳,持續超過 10 年。
- 睡前最後一件事就是寫下當天花費,甚至會做圓餅圖來檢視。
- 因為清楚掌握支出,養成「不亂花錢、精打細算」的習慣。
👉 她月薪優渥,但每月花費控制在 1 萬多元,消費水準像月薪 2 萬 2 的新鮮人。
2. 聰明消費,不當「冤大頭」
- 不亂買名牌包,等週年慶才出手。
- 強調「同樣衣服打折時買就好,沒必要當笨蛋原價買」。
- 一杯水果茶都要「加熱水外帶」再用,物盡其用。
3. 第一桶金 → 滾出資產
- 18 歲:靠打工 + 壓歲錢,累積 20 萬元。
- 押注基金,因進場時點佳,1 年翻倍 → 體驗「錢滾錢」的快感。
- 謹記父母在股市慘賠教訓,不碰高槓桿商品(期貨/選擇權),後來專注基金 + 儲蓄險。
4. 投資策略
- 主要靠基金(拉丁美洲、新興歐洲等)。
- 如果市場不好,寧可停手不買,也不貿然下單。
- 用部分資金買儲蓄險,確保基本收益。
5. 用錢買資產,而不是負債
- 存到 500 萬後,買下基隆八堵一棟房,當包租婆。
- 用租金繳房貸,租客水準高於平均,降低風險。
- 長期計畫:未來換成台北市 2 間 2000 萬房子(一間自住、一間出租)+ 1000 萬存款,實現 50 歲退休夢想。
💡 整理重點
- 記帳 + 節制 → 掌握支出,避免小錢不知不覺流失。
- 聰明消費 → 等折扣,物盡其用。
- 錢滾錢 → 第一桶金投入投資,讓資產倍增。
- 控制風險 → 不碰高槓桿商品,保留安全資金配置。
- 買資產,不買負債 → 用房產創造現金流,逐步累積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