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三藏-相應部 11.14 💠 Dalidda-suttaṃ(貧窮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王舍城(Rājagaha,讀音:拉 久嘎哈)附近的的「竹林 松樹餵食園」(veḷuvane kalandakanivā) 佛陀在那裡召集了比庫僧團,並為他們開示以下的法: 「比庫們,以前在王舍城,住著一個可憐的窮人。這個人非常認真、虔誠學習且持守如來所傳的法,而在那一世的身壞命終後,他轉生成為三十三天的天神。 轉生為天神的他,容貌和光芒都遠遠優於其他天神,於是那些天神們就跑去和帝釋天抱怨: 『喔!天神之王啊,這也太神奇、太不可思議了吧! 這個天神的過去世是個可憐的窮人,在當時身壞命終後,竟然可以轉生到天界,成為三十三天的天眾。 不僅如此,他的容貌和光芒還遠遠勝過其他的天神!』 帝釋天回答: 『親愛的天神同胞們,請不要瞧不起這位天神。 他在前世信奉持守、學習並實踐如來所傳授的法,因此身壞命終後,才能轉生於三十三天,並擁有不凡的容貌和卓越的光輝。』 然後,帝釋天以偈言對天眾們說道:

帝釋説偈 | 佛法之光

帝釋説偈 | 佛法之光


Yassa saddhā tathāgate 任何對如來生起 acalā suppatiṭṭhitā 堅固不動的信心 Sīlañca yassa kalyāṇaṁ 戒行圓滿無缺者 ariyakantaṁ pasaṁsitaṁ 聖人隨喜且贊同 Saṅghe pasādo yassatthi 對僧伽懷抱淨信 ujubhūtañca dassanaṁ 而且了知正直法 Adaliddoti taṁ āhu 他們被稱為富人 amoghaṁ tassa jīvitaṁ 生命充實不空過 Tasmā saddhañca sīlañca 智者應致力持戒 pasādaṁ dhammadassanaṁ 信賴並學習教法 Anuyuñjetha medhāvī 有智者傾盡全力 saraṁ buddhāna sāsanan 牢記佛陀的教法 ---- 只要符合特定的善業條件,就可以轉生天界,享受天人之樂,這並不僅限於「信任佛陀、學習佛法者」 但是,若在身而為人的時候,聽聞佛法,並且努力學習、持守奉行的話,代表此人有正確的見解,知道真正的寶藏是什麼,所以,他將擁有智慧,並因此智慧而獲得勝於無此智慧者的耀眼光芒。 這是『業』與『果報』,而即使是同樣的善業,也將可能因為各細膩難分的緣力影響,而有不同的結果差別。 猶如即使是一顆優良的果樹所產出的果實,由於每個部位的養分不同,所以結出來的優良果實,仍會有更好、極好、最頂尖的...等等不同的差異。 或許,不信佛者會將這篇開示。當作是佛陀的自我宣傳,或者批評為『老王賣瓜,怎能不自誇』之類。 既然都已經是不信者,那麼,會怎麼往反面想都不足為奇。 但,佛陀所傳的『法』是不會改變、不受時間影響,目的是導向涅槃(=燒盡一切煩惱),更歡迎來任何人來親自驗證。

佛陀法語  | 法隨念

佛陀法語 | 法隨念


因為法語如水,一個人必須要自己親自飲用,才能體會水究竟是什麼滋味、給身體帶來什麼感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陀的智慧寶庫
3會員
49內容數
透過學習巴利三藏的經藏、律藏、論藏,累積波羅蜜、藉佛法僧三寶之力,願早日解脫輪迴之苦。
佛陀的智慧寶庫的其他內容
2025/08/26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座落於維薩璃(Vesālī,傳統譯名:毘舍離)附近的大樹林中的一間尖頂廳堂(mahāvane kūṭāgārasālā,傳統譯名為:大林重閣講堂)。 那時,名叫馬哈里(Mahāli)的利恰威(Licchavi,傳統譯名:離車族)青年,來到佛陀身邊坐下,並問道: 「尊者,請問您見過
Thumbnail
2025/08/26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座落於維薩璃(Vesālī,傳統譯名:毘舍離)附近的大樹林中的一間尖頂廳堂(mahāvane kūṭāgārasālā,傳統譯名為:大林重閣講堂)。 那時,名叫馬哈里(Mahāli)的利恰威(Licchavi,傳統譯名:離車族)青年,來到佛陀身邊坐下,並問道: 「尊者,請問您見過
Thumbnail
2025/08/25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比庫們,薩迦(=帝釋天)的前世是人類,他是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名叫『瑪伽(Magha,意為:富裕、禮物)』。這就是他被稱為『瑪伽瓦(Maghavā,意為:大方慷慨者)』的原因。
Thumbnail
2025/08/25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比庫們,薩迦(=帝釋天)的前世是人類,他是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名叫『瑪伽(Magha,意為:富裕、禮物)』。這就是他被稱為『瑪伽瓦(Maghavā,意為:大方慷慨者)』的原因。
Thumbnail
2025/08/24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比庫們,薩迦(=帝釋天)的前世是人類,他立下了七個誓言,並且終生奉守,由於這些善業的成就,他死後轉生成為帝釋天。 是哪七個誓言呢?
Thumbnail
2025/08/24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比庫們,薩迦(=帝釋天)的前世是人類,他立下了七個誓言,並且終生奉守,由於這些善業的成就,他死後轉生成為帝釋天。 是哪七個誓言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佛陀宣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的緣起,是為了救度一位「善住天子」。在佛陀住世時期,有一位天界的善住天子,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祂福報即將享盡,七日後將會死亡;命終之後,會投生到娑婆世界受輪迴之苦,先投胎做七種畜生身,然後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後,才能得生人身,但會生在貧窮卑賤之家,而且在娘胎內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佛陀宣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的緣起,是為了救度一位「善住天子」。在佛陀住世時期,有一位天界的善住天子,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祂福報即將享盡,七日後將會死亡;命終之後,會投生到娑婆世界受輪迴之苦,先投胎做七種畜生身,然後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後,才能得生人身,但會生在貧窮卑賤之家,而且在娘胎內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