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領到了第一筆從網路寫作而來的稿費。金額並不大,或許在他人眼裡,不過是餐桌上一頓飯的價值;但對我而言,它承載的意義卻遠遠超過數字本身。這是我寫部落格兩年多來,第一次真正收到「實質」的回饋,彷彿一道小小的光,證明了我的努力不是在虛空中消散。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人都能發聲,人人也都在爭奪注意力。寫作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每一位擁有鍵盤與網路的人,都能參與的創作行動。然而,正因為如此,文字的價值似乎被稀釋了。許多時候,我懷疑過自己:一篇用心雕琢的文章,真的有人會停下腳步、專注讀完嗎?我的觀點、我的感受,能否在浩瀚如海的內容裡,被看見、被理解?
稿費的到來,雖然微小,卻像是某種回應。它不是單純的金錢,而是一種認可——有平台願意為我的文字付出,代表在某個角落,有人確實看見並肯定了我的創作。這份肯定,讓我在漫長的自我懷疑中,得到一絲溫柔的答案:原來努力真的會留下痕跡。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發表」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自我對話。很多時候,當我在深夜裡敲擊鍵盤,並不是在急於向外界訴說,而是希望理清自己腦海中交錯的思緒。那些日常瑣事、心情起伏,透過文字被記錄下來,像是一塊塊拼圖,慢慢拼湊出這兩年多來的生活樣貌。而今天,這些看似隨性卻真誠的片段,竟然開始轉化為一種可以計算的價值。這讓我重新思考:文字的價值,究竟應該如何衡量?
在文創產業中,「稿費」這件事其實充滿矛盾。對作者來說,它象徵著專業與尊嚴;對讀者而言,它或許只是一篇免費閱讀的文章背後的成本。但若沒有這筆稿費,許多創作者恐怕難以支撐下去。尤其在網路時代,免費文化已經成為常態,大家習慣滑動、習慣即時獲得娛樂,卻鮮少意識到創作者的付出。能夠堅持兩年多寫部落格,本身已經是與自己賭氣的結果——不是因為有利可圖,而是因為不寫就渾身不自在。
但這次,我想給自己一個溫柔的肯定:這些看似「無用」的文字,終於開始有了回聲。雖然不多,卻像是一顆種子落地。或許哪天,它會長成更大的樹,為我提供更多的養分,也為他人帶來蔭涼。
領到稿費的那一刻,我腦中閃過一個畫面:過去每一個午後,獨自坐在電腦前,眼睛酸澀,還是忍不住一行行地寫;那些刪掉重來、反覆修改的片段;那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浪費時間的瞬間。如今,彷彿有人在肩膀上輕輕拍了一下,說:「你做得不錯,繼續吧。」
稿費的數字或許微小,但它象徵的是一條更長的路。寫作,不僅僅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那份持續「被看見」的可能性。當然,我知道這條路依舊崎嶇,未來或許還有更漫長的孤寂。但我願意繼續寫下去。因為文字,早已不只是我與世界之間的橋樑,更是我與自己和解的一種方式。
沒有打算靠寫作真正維生;永遠不會。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經從今天的小小稿費中,看見了兩年來堅持的意義——原來努力不會白費,它會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悄悄回報你。
所以,我想把這份喜悅分享給每一個正在默默努力的你:無論你正在創作、工作,或是在追尋某個夢想,即便一開始沒有人理解,請不要放棄。因為當你超越了「只有自己相信」的階段,就會驚訝於自己能做到的事。這不是關於金額的大小,而是關於努力的重量。
而我,會繼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