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孩子骨齡提前,媽媽的焦慮也提早到了
男孩:12歲、身高:149.8 、體重38.4kg
下一次骨齡檢查時間:2025/ 10月份
目前狀況:孩子的骨齡提前了一年半,第二性徵也如期出現。
身為運動員的媽媽,我心裡比誰都清楚:
身高的黃金期,就這幾年。錯過了,真的回不來。
我們努力過很多方法——
從西醫的大醫院門診,到中藥的轉骨調理(中國醫藥學院有中西合併的門診)
該看的科看了,該喝的湯也喝了。
孩子連續三個月每天配合喝藥湯,但結果呢?
兩個月,只長了1.4公分。
(不是說醫院沒有用喔!可能是我小孩體質的問題)
又有一種說法是,喝太多轉骨湯(前提是孩子已經有早熟傾向)
過度進補(高熱量+溫補藥材)可能間接縮短長高時間~
總之~這數字幾乎讓我崩潰,也讓我開始思考要先是否要停掉轉骨湯
真的很焦慮~
後來,我乾脆放下那些「外求」的期待。
與其把希望寄託在補品,不如自己動手設計出屬於孩子的成長路線圖。
補品失靈,開始自己來
自己的孩子,自己追蹤。
✍️ 我的設計出發點:我把設計思維用在廚房:從需求出發,設定目標,再到具體方案,最後做成一張圖卡,讓自己每天備餐不再焦慮。
身高的關鍵,不只靠吃,而是「吃對時機、吃對組合、吃對吸收條件」。
營養只是其中一環,還有訓練的強度、睡眠的品質、放鬆的節奏,都缺一不可。
於是我設計出這張圖卡!
這張【重訓日晚餐長高設計圖卡】就是我走過一圈後,重新回頭、重新出發的第一步。
🍚 媽媽的解方:重訓日晚餐設計
孩子平日球隊練習到晚上 7:30,回到家已經快 8 點才能吃晚餐。
太晚吃又怕影響睡眠,所以平日的晚餐多半只能簡單解決。
但週二例外!因為週二沒有球隊訓練,只有晚上 7 點的肌力課。
這天我就特別把晚餐設計得更豐盛、更均衡,來補充孩子青春期所需的營養,也考量到「骨齡提前」的狀況。
- 🌾 主食(能量來源)
五穀飯+地瓜,讓能量穩定釋放,避免血糖大起大落。 - 🍳 蛋白質(成長基石)
吻仔魚蒸蛋+豬里肌肉,不油炸、好吸收,補充蛋白質與青春期需要的鋅。 - 🥬 蔬菜(骨骼與免疫力)
深綠蔬菜+青花菜類,補鈣、葉酸,幫助骨骼礦化。 - 🍲 湯品(補鈣+水分)
豆腐海帶芽湯,小小一碗,剛好補鈣又補水。 - 🍎 水果(維生素+電解質)
奇異果或芭樂,搭配鐵質食物,更有助於吸收。
⚡️ 記錄改變,等待轉機
孩子每週只有吃一次的「重訓日長高餐」後
當然不可能馬上變高XDXD
但我的焦慮感就比較沒那麼重了....
畢竟長高這件事,也不能全靠藥物
但我告訴自己:要給孩子時間,也要給自己信心。
所以,我開始當個小研究員,透過每週的調整
開始記錄每個月的身高曲線
希望下一次會有好消息> <
❓ 你也在為孩子的成長努力嗎?
你家也有青春期的運動員嗎?
為了孩子的身高努力備餐的你,並不孤單~我也是...> <...
這張【重訓日晚餐長高圖卡】放在文末
也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做法,或一起來交換我們的「媽媽備餐攻略筆記」!
一起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