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的起頭,源於今天我聽到「靈動」這個詞。
我一直在重複我以前,很怕鬼。🤣
是真的怕到不行!但後來我發現,我「看到」的鬼,很多其實只是電視裡的形象,或是別人嘴裡的描述。那些都不是我的親身體驗,而是腦袋借來的影像。當時我只會用「感覺」來表達:好恐怖、毛毛的、好噁心、好想逃。直到我學會重新用「感受」去覺察時,才驚訝地發現一切和我的「感覺」完全不同。
看到鬼的「感受」其實很單純: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全身起雞皮疙瘩、頭皮發麻。就這樣而已。為什麼?因為我開始把這一切用「能量」來看待,它不過就是量子的波動。
以前在宮廟圈,我會「靈動」,當時被稱為起乩。師父給我的解釋是,因為看到神明的形象,覺得像親人,心裡一暖,就把委屈全倒出來,哭到不行。後來轉到身心靈圈,這又被說成是「感動」,我終於接受自己要「修行」了,這是身體覺醒的反應。
但說實話,我並不喜歡「靈動」的感覺,身體很不受控,好像一直被推著走。我甚至努力控制自己,不惜靠護身符、水晶、高頻能量飾品來壓住能量。真的壓不住時,就叫我老公把我拉走。
那時候,我總認為別人教導的都是「對的」、「正確的」,儘管心裡有些疑惑,但始終選擇相信「老師」。
直到受到 AC 的啟發,我慢慢將這些「別人教的知識」轉變成就只是「有趣的觀點」,一切才漸漸起了變化。我發現,真正的力量在於回到自己。當我專注在心跳、呼吸、能量的流動時,「靈動」就不再是附身一樣的失控,而是能量自然的存在。現在,我不需要隨身攜帶護身符或水晶,也不怕亂動了。😆
以前我以為修行就是「七情六慾都沒有」,等於是把人性壓掉;或以為是「修正行為」,把自己塞進一個標準裡,越符合就越好。
但問題是,這些標準大多不是我的,而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規則。
我又沒有做過傷害別人的事,為什麼要一直修正?後來才明白,這些根本不是我的標準、知識或認知,而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框架。
隨著成長,生命中的「灰色地帶」變得更明顯。在只有二元對立的世界觀裡,我曾以為「灰色地帶」是不好的,是種無可奈何的妥協。
直到我真正開始覺察,才發現灰色地帶,其實就是「當下的選項」。
當二元對立的觀點被拿掉後,世界不再是黑與白的爭奪,也不再有模糊的灰色地帶。只剩下一個簡單的問題:這件事,現在適不適合當下的我?
我曾以為自己很有想法,以為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但仔細回想,生命裡的知識、常識、觀點,大部分其實都不是「自己長出來的」。
語言是父母教的,規則是社會給的,價值觀則是文化、媒體、甚至是廣告灌輸的。我們就像一面鏡子,不斷映照著別人的聲音。
榮格說過「集體潛意識」,我們不只背負個人的經驗,還承載著祖先的記憶、人類的恐懼與渴望。這些都像一條看不見的暗流,深藏在我們心底,影響著我們的選擇與信念。
所以,有多少「我的想法」,其實只是人類千百年來的重播?又有多少「我的感覺」,其實只是文化植入的反應?
所以,我想要的人生,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我真正的轉捩點在於:當我開始覺察,這是我的體驗,還是別人的觀點?這是我的感受,還是集體的暗流?在那一刻,我才真的開始活出「我」。
鬆動僵固,活出輕盈
真正讓人感到沉重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些僵硬、固化的觀點。我以前覺得它們無懈可擊,所以只能被壓著走。
可是一旦我的觀點開始鬆動,甚至被我轉變成「有趣的觀點」,它們就不再是限制,而只是提醒。當觀點鬆動的時候,人,也會跟著變得輕盈。
然而要轉化觀點真的不容易。我們根深蒂固的教化,那股僵化、固定的意識能量,有時抓得很深。但透過ONO能量系統的回歸這個工具,一切變得更方便、更簡單。它幫助我直接回到「真實的我」去感受、去覺察,而不是困在「感覺」裡打轉。
所以,我才想傳遞 ONO。因為我知道「被感覺綁架」有多辛苦,也知道「勉強接受」有多累。回歸讓我一次次鬆動框架,開始感覺到生命可以很輕盈。而這份輕盈,我很希望能和更多人分享。
修行,不是壓抑,也不是苦修。套句史黛嬉說的,老天爺不是變態,不會創造瑕疵品,在給你很多課題,讓你重複不斷地修復,來提升自己,人生本來就不是來學習課題。
修行,是學會回歸到真實的自己、覺察、觸發、選擇、行動,並允許自己活在當下的合適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