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的一間小公寓裡,84歲的森岡俊明幾乎寸步不離地攜帶著一台小型警報裝置。這台儀器能即時測量溫度與濕度,並在危急時刻一鍵呼叫急救人員。無論是上床睡覺、走進廚房,甚至進浴室,他都會隨身帶著。對他來說,這並不是誇張的謹慎,而是一種必要的防護。因為他清楚知道,熱中暑可能隨時奪走自己的性命——每年,日本都有數百名高齡者死於酷暑,而今年夏季在破紀錄的高溫下,已有數萬人受到影響。
這台警報器正是日本政府的一項新政策措施,目的在於應對日益嚴峻的「雙重危機」: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高溫,與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相互碰撞。對全球的老年人口而言,高溫本就是致命威脅,但在日本,孤立生活與文化習慣使得風險更為嚴重。像森岡這樣獨居的老人數以百萬計,許多人擔心自己若在家中昏倒,根本不會有人發現。
森岡說:「每天的生活都很艱難。如果你突然病倒,而身邊又沒有人,什麼都做不了。」破紀錄的酷暑:死亡與住院激增
今年夏季,日本氣象廳確認為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一年。8月,氣溫一度飆升至攝氏41.8度(華氏107.24度),刷新歷史新高。而且這股酷熱並非短暫來襲,而是持續了數月。從6月開始的高溫,一直延續到9月。光是東京市中心,就連續9天出現超過35度的酷暑天,創下史上最長紀錄。
在這段漫長的夏季裡,日本全國醫院湧入大量年長病患,其中許多人是在家中或街頭中暑倒下,被緊急送醫。日本消防與防災廳的統計顯示,今年5月至8月,全國已有9萬人因中暑送院,部分重症患者甚至必須長期住院治療。僅在東京,今夏就有逾百名疑似因中暑身亡的案例,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發生在有冷氣卻未開啟的房間。
專家指出,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惡化,高溫熱浪不僅更常見,也更劇烈、更持久。對日本而言,這樣的「酷暑新常態」將嚴重威脅高齡人口的健康與生命。
老化社會的脆弱點
老年人為何特別容易成為酷暑的犧牲者?東京練馬區保健課長島崎隆解釋,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調節體溫的能力下降,對口渴與炎熱的感知也變得遲鈍,導致中暑往往在無預警下發生。筑波大學研究氣候變遷的郭強助理教授補充說,人體透過排汗降溫,但「這一機制在高齡者身上會逐漸失效」,因此更難散熱。
在日本,問題因文化與經濟因素而被放大。首先,許多高齡者習慣不開冷氣。對上一輩人來說,過去的夏天並未如此炎熱,因此他們養成依靠電扇度夏的習慣。部分人則因節能意識或經濟拮据,不願長時間使用冷氣。獨居長者尤其如此,往往因擔心高額電費而選擇忍受酷熱。
森岡坦言,自己使用冷氣時十分節省。他說:「孩子們會打電話來問我有沒有開冷氣,我總回答說想開,但還是得省錢。」因此,他在夜晚會用定時器設定冷氣,等自動關閉後,半夜熱醒再重新開啟。這樣的循環讓他既不安又無奈。
孤立無援的高齡者
比酷暑更致命的,或許是孤獨。日本長期面臨「孤立化社會」的問題,政府甚至在2021年特別設立「孤獨與孤立大臣」來應對。但這一挑戰在高齡群體中最為嚴峻。
根據人口與社會保障研究所的數據,截至2020年,日本65歲以上獨居人口已占總家庭數的13%以上,預計到2050年將升至20%。許多年邁者在偏鄉小鎮獨自生活,因子女早已前往都市工作。這導致「孤獨死」案例屢見不鮮。僅去年,就有7萬6千名獨居者死在家中,其中七成以上是65歲以上老人。
孤獨不僅意味著沒有人發現他們的死亡,也代表在酷暑來襲時,缺乏即時幫助。當老年人開始感到不適,往往來不及尋求協助便釀成悲劇。
政府與社會的因應
面對這場「氣候+人口」的雙重危機,日本必須快速找到解方。各地方政府正推動多種措施,包括提供冷氣補助、設置「清涼休憩點」——在商店、圖書館、藥局與社區中心提供免費的冷氣空間,供老人進入休息降溫。光是東京練馬區,就有多達270個這樣的公共據點。
同時,政府也推廣各式科技產品,例如可偵測體溫異常的防中暑手環,以及森岡使用的警報裝置,能即時發出中暑警訊並聯繫急救服務。
然而,科技並非唯一解答。許多地方社區動員志工定期上門探視老人,不僅檢查健康狀況,也提供如何避暑的資訊。這些人際連結被視為最能填補老人孤單缺口的重要手段。
森岡自從三年前失去妻子後,更加珍惜這些探訪。他說:「我和妻子曾約定要活到99歲,雖然她走了,但我仍努力遵守這個約定。」
全球示範場
日本的處境讓全球高度關注。隨著南韓、中國及歐洲各國同樣面臨老化與高溫挑戰,日本如何保護其最脆弱的族群,將成為其他國家的重要參考。世界氣象組織警告,亞洲升溫速度幾乎是全球平均的兩倍,未來的酷暑衝擊只會更加頻繁而猛烈。
對森岡和數百萬像他一樣的長者而言,每一個夏天都像是一場考驗。在無情的高溫與孤獨的陰影下,他們的生命顯得格外脆弱。然而,在政府、社區與科技共同努力下,日本正嘗試為老齡社會與氣候危機尋找共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