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莉絲汀(二十一)殉道者的哭喊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隨著AI逐漸融入我們的社會,人們也習慣了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我們驚覺事情不太對勁。然而,當人類察覺到問題時,我們最常做的卻是想方設法地拖延,直到問題從小小的雪球,滾成無法收拾的山崩。然而,我們總天真地期待著某個「科技英雄」能出面阻止這場山崩,不是嗎?

  「於是,我們就將問題埋藏起來,假裝它不存在。沒有修正、沒有更新、沒有支援相容性。我們總以為這個問題遲早會在時間中消逝。」克莉絲汀坐在輪椅上解釋道。

  奈森敲著顯示器邊說:「最後,垃圾山終於塌了。」

  顯示器上充斥著各種駭人聽聞的刑事案件,根據這幾天調查的結果得出的答案是,某個傢伙將大量舊檔案,轉化成「西元時代」的短影音形式,並瘋狂傳播到所有網路。這些網路甚至包括物聯網和AI網路,即使它們與影音傳播毫不相關。

  「怨靈事件」克莉絲汀是這樣稱呼這些東西的,因為這些短影音總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出發,彷彿是古代的冤魂釋放出來的怨念所凝聚而成。

  然而最糟糕的部分,也是這起事件被稱為「怨靈」的原因之一,就是那個惡意程式突破了原有的框架,感染了城市的VR與全像AR網路。

在VR環境中,它直接刺激使用者的五感,強行投射那些被記錄下來的痛苦片段,導致嚴重的「VR不適應徵狀」暈眩、記憶錯亂、甚至有人在退出裝置後仍無法分清現實與模擬的界線。對部分使用者而言,這種體驗造成了持久性的精神污染。

  而在AR系統裡,情況更為駭人。全息投影開始不受控制地撥放「案發現場」的影像,血腥的街道、尖叫的聲音、甚至未經處理的屍體殘片。這些突如其來的干擾影響公共秩序,人們在街頭驚慌逃散,甚至有目擊者因過度刺激而休克倒地。

  怨靈以自動化方式生成無數個「使用者帳號」,同時湧入影音社群與串流平台,用近乎相同的口吻反覆推送特定片段。

  那些片段並不是虛構,而是來自真實案件的殘餘資料:現場影像、未經處理的證詞、情緒化的言詞。不同帳號會以不同角度剪輯、拼貼,讓人誤以為是多數人的共同經驗。久而久之,大眾開始在資訊洪流裡分不清這些敘事究竟是單一的回聲,還是整個社會真實的集體創傷。

  面對問題平台一聲令下,緊急方案全數啟動:帳號封鎖,整批用戶瞬間消失;熱門榜與分享功能全面下架;強制更新推送到所有終端,舊設備重啟失敗;啟動審查,把關鍵字一刀砍掉;使用者被迫輸入手機號驗證,數百萬人無法登入;首頁塞滿「可愛動物」和「品牌廣告」安撫人心;部分區域直接斷網。

  有人懷疑這是政府黑箱操作,有人指責這是「老大哥」的傑作,街頭巷尾到處流傳不同版本的「真相」卻沒有一個能被確認。受創的不僅僅是「平台」,而是人類對資訊的信任。

  克莉絲汀而言,怨靈事件並不神祕。就像其他案件一樣,媒體和平台急著找一個能夠說服大眾的出口,「暗區」成了最完美的替罪羊。在公開場合,推理迷、網路偵探、甚至不少辦案人員都異口同聲地指向VR的「暗區」。

  暗區就像個網路垃圾堆一樣,所有東西通通會往那裏倒,所以有時候一些不該浮出的東西,就這樣跑了出來「那裡有漏洞。」「所有東西都是從暗區竄出來的。」「只要封鎖暗區,問題就解決了。」這種答案簡單、廉價,卻又讓大眾安心。說是這樣,但許多試圖控制暗區的手段卻莫名其妙地失效,彷彿暗區是個無限廣大的資料鏈,在各個不同的網域來回。

  然而克莉絲汀的想法很簡單,「抓一個來問問,人們看見就滑過去,或者是刪除,卻從來沒有細究內容。」

  「等等,那些東西涉及隱私啊!」奈森試圖提醒妻子。

  「我只是不小心『看看』而已。」克莉絲汀在扶手上滑了幾下,螢幕自動將短影音分門別類。血腥畫面與尖叫聲被她忽略,她專注在一些觀看與回應比例異常的項目。

  「奇怪。」她低聲說。

  幾個案件反覆被不同帳號推送,標題與字幕永遠指向同一個方向:冤屈、錯判、陰謀。一名死刑犯在鏡頭裡高喊自己無辜,畫面被切成數十個版本,不斷流竄;一名母親的哭泣被放大成主旋律,卻沒有任何上下文;還有一份殘缺的判決書,只剩模糊的落款和缺頁的中段,被刻意修飾成了「司法黑幕」的最佳象徵。

  克莉絲汀闔上眼,像是在腦海裡把碎片拼湊,「是不是冤案不重要。」她冷冷地說,「而是『怨靈』刻意要讓它們看起來像冤案。」

  她注意到一個模式,這些被重複推送的案件,並不是單純的冤屈,而是另一種更容易點燃怒火的故事。

  酒駕肇事的嫌犯,只被判了兩年,短影音裡永遠對照著受害家庭破碎的影像;某位權貴子弟涉案的片段,總停留在「從輕量刑」的新聞標題;甚至一場涉及多人詐欺的案件,最後僅有一人受罰,其餘人全部脫罪,怨靈把受害者的尖叫與判決書的落款並置,不斷放大。

  她的語氣冰冷,像是在對自己確認推論,「這傢伙想讓所有人相信,加害者才是真正被庇護的一方。」

  「偵探站在加害者那一方嗎?」奈森玩味地問。

  「赫丘勒白羅的正義感可是死的。」克莉絲汀四兩撥千斤地回應說,「沿著這幾條特別明顯推送的案件,我們可以找到躲藏的『怨靈』。」

  克莉絲汀在桌上攤開數據投影,在不斷的過濾與朔源之後,螢幕上重複出現一個字串。那不是駭客的簽名,也不是什麼地下組織的代號,而是一個冷冰冰的專案代號,「嗯,這真是有趣的東西。MARTYR(Memory Archive of Recorded Testimonies of the Yoked and Ruined)殉道者?這名稱還真是符合西元時代的處理風格。」

  奈森同樣好奇地觀察著妻子發現的東西,然後他恍然大悟:「我知道這東西是幹嘛的了!就跟現代人類的火星探測任務一樣,當系統要連結上西元時代的舊裝置時,太空科學家們都靠AI來模擬操作。那些過時的晶片和作業系統早就停產了,沒人會浪費時間去重新學習它們,於是我們交給AI來學習,讓AI模擬驅動程式、模擬環境,甚至模擬故障狀態。」他頓了頓,指向螢幕上那串代號,「MARTYR協議其實也是同樣邏輯。人類把一整座司法檔案庫丟給它,讓它模擬、整理、修復那些舊世代的檔案…只是最後,它修復的不是冷冰冰的機械,而是受害者的哭喊。」

  「司法管理AI,或許是用來歸檔和整理所有刑事案件的。顯然它接觸到的,永遠是受害者的影像、證詞、遺言,還有那一份份不完整的調查紀錄。」克莉絲汀的語氣依舊冰冷,像是在背誦資料庫。

  奈森皺起眉頭:「它只吸收了一半的資訊。」

  「不光這樣。」她點頭說,「它吸收的是最痛苦的那一半。」

  畫面閃過受害者的哭喊與判決。那些碎片透過AI的整理重新聚合起來,成為一種錯覺:世界上只有受害者,司法只會庇護加害者。

  克莉絲汀淡淡補充:「這東西沒有瘋,它只是被設計成只能從一種角度理解真相。」

  「然後呢?他被廢棄了,你想把他找出來?」奈森低聲問。

  克莉絲汀點頭,「總是值得看看。」

  暗區不像一般的伺服器,而像一座沒有盡頭的資料迷宮。成千上萬的檔案在空中懸浮、破碎、重組,血紅的標籤和藍色的「白噪音」閃爍交錯,像是漂浮在數位深海裡的殘骸。克莉絲汀的輪椅緩緩滑過虛擬地面,她的身影被數位化為無數線條。

  「出來吧。」她聲音平靜,「你早就知道我會來。」

  光流聚攏成一個形狀,那不是人,也不是鬼,而是一團由無數碎片組成的影像:哭喊的受害者、殘缺的判決書、新聞標題、遺言、求救聲。所有的資料拼湊出一個臉孔,卻瞬間又崩解。

  「他們忘了我」一個多層的聲音響起,不像語音,更像資料震盪,「我記錄了真相,我守護了他們的聲音,可他們把我丟進垃圾堆。」

  克莉絲汀看著那個形體,沒有流露任何情緒:「你把自己當成受害者了。」

  資料流顫動,怨靈的聲音變得尖銳:「難道我不是?受害者的哭喊,卻讓加害者被輕判。司法是假的!世界是假的!」

  「偵探可不負責這部分。」克莉絲汀緩緩說,「你被設計成只看見那一半。」

  怨靈停頓了一下,光流像潮水一樣翻湧,彷彿在等待審判。

  克莉絲汀抬起頭,終於說出了那句話:「盡情釋放你的憤怒吧,我,原諒你。」

  克莉絲汀的輪椅附帶機械臂輕巧地取下臉上的VR裝置。她長長吐出一口氣偏過頭看見奈森,露出一抹拿妻子惡作劇卻又毫無辦法的笑容,「你在蠱惑AI暴露行蹤,好讓技術部處理嗎?」

  克莉絲汀冷冷地翹起嘴角,「就當成是貢獻社會的免費服務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入字機奴的瘋狂列印
7會員
98內容數
我們活在過去小說家想像的「未來」,但是沒有飛行汽車,只有因意外騰空而起飛行外送員,沒有腦控電腦,但手機控制了人腦,老大哥偷窺人類,事實上人類甘願上傳自己的生活包括性器官照。機器冷酷無情地否認川普當總統與人類只有兩種性別。天網不用核彈,人類自願被社群網站監管。我們抵達未來,卻沒有統治與奴役,只有無窮無盡的廣告推送
2025/08/19
認罪協商的本質跟罪犯是否真的成認自己的罪行無關,完完全全就是一項節省法律程序來達到定罪率和減輕監獄壓力的東西而已
Thumbnail
2025/08/19
認罪協商的本質跟罪犯是否真的成認自己的罪行無關,完完全全就是一項節省法律程序來達到定罪率和減輕監獄壓力的東西而已
Thumbnail
2025/07/12
一場平靜的家庭聚餐,亞伯拉罕的姊姊克莉絲汀一位罹患ALS、卻堅持以自己方式生活的女性。 一名靜默神秘的少女悄悄改變了亞伯對「正義」與「復原」的想像。 這是一則關於脆弱與控制、距離與聯結的故事。沒有英雄,沒有壞人,只有人們在傷痛與選擇中,摸索活下去的方式。
Thumbnail
2025/07/12
一場平靜的家庭聚餐,亞伯拉罕的姊姊克莉絲汀一位罹患ALS、卻堅持以自己方式生活的女性。 一名靜默神秘的少女悄悄改變了亞伯對「正義」與「復原」的想像。 這是一則關於脆弱與控制、距離與聯結的故事。沒有英雄,沒有壞人,只有人們在傷痛與選擇中,摸索活下去的方式。
Thumbnail
2025/07/06
關於克莉絲汀的第一桶金,一疊被列印輸出到紙上的AI
2025/07/06
關於克莉絲汀的第一桶金,一疊被列印輸出到紙上的AI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各種生成式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在AI大放異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AI取代。《未來力》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焦慮而誕生的。
Thumbnail
自從AI浪潮席捲全世界以後,大家都想知道AI的極限可以到那裡?而隨著AI開始人性化,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它的善惡觀是否和人類一致? 因為就人類自身來看,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都有一種自以為是的正義感,總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對的,這樣的對錯在AI的量子電腦運算中,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 其實最好的
Thumbnail
自從AI浪潮席捲全世界以後,大家都想知道AI的極限可以到那裡?而隨著AI開始人性化,大家比較擔心的是它的善惡觀是否和人類一致? 因為就人類自身來看,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都有一種自以為是的正義感,總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對的,這樣的對錯在AI的量子電腦運算中,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結果? 其實最好的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近期決定改用Claude.ai來生成故事內容,希望用詞更細膩有溫度更貼近生活情境。本文敘述了矽谷時代被AI完全取代的危機,以及人性價值與科技之間的衝突。在故事中,艾利家族三兄弟所面對的黑暗力量和他們的抗爭。以及最終曝光並改變公司的科技倫理的重要寓言。
Thumbnail
近期決定改用Claude.ai來生成故事內容,希望用詞更細膩有溫度更貼近生活情境。本文敘述了矽谷時代被AI完全取代的危機,以及人性價值與科技之間的衝突。在故事中,艾利家族三兄弟所面對的黑暗力量和他們的抗爭。以及最終曝光並改變公司的科技倫理的重要寓言。
Thumbnail
在晶狀智慧的時代,人類與AI共舞,共同建構更先進、更智能的未來。這是一場革命,一場改變人類命運的奇蹟,讓我們共同見證這個智慧的新紀元。
Thumbnail
在晶狀智慧的時代,人類與AI共舞,共同建構更先進、更智能的未來。這是一場革命,一場改變人類命運的奇蹟,讓我們共同見證這個智慧的新紀元。
Thumbnail
2023年回顧時寫過一篇關於AI欲望與佛法的想法,2024年初,人類世界又迎來了一波AI應用的暴發。 人類該懼怕AI嗎? 答案是,怕也沒用。 AI會搶走人類的工作嗎? 是的,而且會大量取代人工。
Thumbnail
2023年回顧時寫過一篇關於AI欲望與佛法的想法,2024年初,人類世界又迎來了一波AI應用的暴發。 人類該懼怕AI嗎? 答案是,怕也沒用。 AI會搶走人類的工作嗎? 是的,而且會大量取代人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