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生惑,惑生覺〉
我,名龍樹。
生於南天竺婆羅門之族,學識為世所讚。
自童年起,言語未熟,心念已明。
我能記誦一切經典與咒語,識天文、知醫理、通祭法,
眾師見而歎曰:「此子天慧無邊。」
每一種學問,似一面鏡,映我越清,卻越亂。
知識使我高遠,卻使我離人群甚遠。
我看眾人沉於欲樂、迷於諍競,
卻又看見自己——用更微細的欲,去追逐「聰明」的幻影。
年十七,我入學宮辯論,七晝七夜不敗。
群賢環侍,鼓掌如雷。
那夜,我立於燭光之中,火焰搖曳,
我的影子在牆上忽長忽短,那形似我,又非我。
我忽覺,勝負之心如影,一動念即生,一息滅即空。
「若一切辯才終歸於爭,則我與愚人何異?」
那念,如針穿心。
後來,我與三友習密咒,
欲見世間最美之境。我們修法入宮,以幻術隱形。
宮女之笑,如花開又謝;歌舞之姿,如風過水面。
我心起貪念,念起即滅。
又見一宮女忽病而亡,香氣轉為腐氣,膚色轉為灰土。
我驚,心裂。
「若美可壞,若命可滅,我所求者,竟是幻中之幻。」
是夜,我行於城外林中,風聲似泣。
月光照地,落葉堆積,每一片,都像一個死去的念頭。
我坐於樹下,閉眼。
那是我第一次靜坐—
不是為得神通,不是為辯勝,而是為了聽見自己。
起初,念如潮。
我追它、壓它、論它、駁它,皆不止。
忽然,風停。
心裡有一個聲音說:「汝非念,汝觀念。」
我頓時明白——智,是念中之光;慧,是看見光生滅的那一刻。
我開眼,
天邊一線白光初起,曙色未明,卻足以照見自己的影。
我向東稽首,心中默念:「願我以此一念明,轉智為慧,轉慧為悲。」
心路筆記
智為刀,慧為鏡。智可破物,慧能照心。
當龍樹見智為障,慧即生。
彼時尚未入佛門,卻已踏上覺路。

智之傲 見智為障 惑之深 見惑為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