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從滿足需求到引導需求:讓專案走在對的方向上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引言

那天早上九點半,會議室的燈光有些刺眼。

投影幕閃爍著紅光,顯示器上是密密麻麻的數據報表。

客戶代表林經理開口的語氣充滿自信:「我們想要一個能自動偵測異常的系統,速度要比原來快兩倍!」

說這句話時,他的手指在桌上輕敲著,像是給自己節奏感。

整個團隊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沒有人懷疑他的需求。

我一邊聽、一邊在筆記本上寫下幾個關鍵字:「速度」「異常」「兩倍」。

這是我本週第三次聽到「要更快」的需求。

不同的客戶、不同的產業,卻有著同樣的語氣。

我忍不住問:「林經理,您說的『快兩倍』,是希望運算速度更快?

還是希望能更早發現異常?」

林經理愣了愣,眉頭微皺:「這兩個不一樣嗎?」

空氣突然凝結。會議室安靜得只能聽見冷氣機的嗡鳴聲。

我看著他的表情,心裡暗暗歎了口氣——又是一匹「更快的馬」。

我在筆記上悄悄寫下這六個字,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

人們並不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他們只知道自己「不滿意什麼」。


顧客要的,不是更快的馬

亨利福特說過:「如果你問人們需要什麼,他們會說要一匹更快的馬。」

因為他們從沒見過汽車。

這句話道盡了需求訪談最大的盲點——顧客說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描述出他們以為的解法。

但他們真正想解決的問題,往往藏在那句話背後。

賈伯斯也說:「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不是顧客的工作。」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傲慢,但卻深刻到骨子裡。

當一個人被問題困住時,他的視野就被侷限在熟悉的範圍。

他會用自己知道的語言告訴你:「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馬。」

但他真正的目的,是「更快抵達目的地」。

我們常常太快就相信別人說的需求,卻忘了問一句:「你為什麼想要這個?

raw-image



從手段到目的:問「為什麼」比問「要什麼」更重要

那天晚上,我回到桃園的住處。

桌上放著兩杯冷掉的咖啡,一杯是我的,另一杯是早上林經理的——他講到一半就忘了喝。

螢幕上亮著剛開啟的筆記頁面,標題是:「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拿筆在筆電旁畫了兩個圈:

左邊寫「手段」,右邊寫「目的」。

中間那條線,我寫上:「更快抵達目的地的方法」。

這幾年,我看過太多團隊在需求裡迷失。

我們收集了一大堆資料、設計問卷、召開焦點團體, 但最終卻只換來一堆模糊的答案。

因為我們問錯了問題。

當你問「你要什麼」,得到的只是手段;

當你問「你想解決什麼」,才會看見目的。

很多專案不是「執行錯」,而是「方向錯」。

而方向錯,比努力更致命。

我關掉筆電,窗外的街燈閃爍。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

一個好的PM,不只是問問題的人,更是能讓問題變清晰的人。

raw-image



三個真實案例:問題,往往藏在需求背後

🎯 案例一:跨部門溝通課,還是目標管理課?

有一次,一位老闆語氣急促地說:「我們部門整天吵架,你幫我安排一堂『跨部門溝通課』!」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我已經找出問題」的篤定。

但我沒有立刻答應,而是花兩天訪談了幾位主管。

A主管說:「上週剛改方向,這週又換,誰還敢主動?」

B主管則無奈:「每個部門的KPI都不一樣,我不幫他,他也不會幫我。」

我在心裡默默畫下結構圖:

方向多變 → 目標不明 → 衝突。

兩天後,我把報告放在老闆面前,說:

「您要的不是溝通課,而是『目標管理課』。 因為方向不明,是所有衝突的根源。」

老闆沉默了幾秒,長嘆:「那這堂課,恐怕要我先上。」

課程能教人說話,但不能教出共識。


🎯 案例二:兩位業務員的對比

在另一家公司,我遇過兩位截然不同的業務。

A業務滿臉笑容:「客戶要什麼我都答應!」 B業務淡淡一笑:「我只接能用標準方案解的案子。」

A的客戶喜歡他,B的客戶信任他。

兩人業績都漂亮,但財報說了實話——

A的案子毛利不到5%,B的案子高達25%。

我問A:「你怎麼看這個數字?」

A聳肩:「客戶開心最重要啊!」

B在旁邊笑了笑:「客戶當下開心,公司之後痛苦。」

我看著那張報表,心裡默念:

滿足需求,是討好;引導需求,才是價值。

懂得引導的業務,讓客戶走進合理的框架,

也讓公司穩定成長。 不懂得的人,只會被需求拖著走,最後一起掉進泥沼。


🎯 案例三:品牌顧問的迷思

有位企業主告訴我:「我們想建立品牌,這樣行銷預算就能降。」

我問:「那產品品質呢?」 他笑笑:「小問題啦,反正網路上的負評沒人看。」

我沉默幾秒。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他不是不懂品牌,而是太想找捷徑。

我說:「品牌不是包裝,而是承諾。 當你忽略客戶感受時,品牌早已崩壞。」

我們花了三個月處理負評、重建客服流程。

行銷預算沒降,但轉換率翻倍。

品牌不是說服,而是信任。

信任,才是最省預算的行銷。


引導需求的五把刀

有一次,我在內部培訓寫下五個字:

專業、經驗、提問、邏輯、試驗。

我對團隊說:「這五樣東西,能讓你從『接單者』變成『主導者』。」

  • 專業力:讓你有底氣說「我懂這行」。
  • 經驗力:用案例讓人信服。
  • 提問力:不是辯論,而是讓對方看清問題。
  • 邏輯力:讓數據說話,用事實推動決策。
  • 試驗力:當說服無效,就讓結果說話。

新進PM問:「那怎麼知道自己是在引導,而不是誘導?」

我笑了笑:「誘導是你想贏;引導,是你想幫對方看清。」

另一位工程師舉手:「如果老闆不聽呢?」

我說:「那就讓現實說話。」

與其爭論誰對,不如讓事實自己開口。

raw-image



與老闆的拉鋸:試驗的勇氣

那場週報會議,我永遠忘不了。

老闆語氣堅定:「我覺得方案B比較有市場感,你的分析太學院派。」

我深吸一口氣:「那我們先小規模試驗吧,數據會說話。」

兩週後,報表出來——方案B的轉換率只有A的一半。

老闆沉默良久,最後拍拍我肩膀:「下次你來決定方向吧。」

我笑了笑:「不是我對,是數據對。」

當你無法說服對方,就讓現實說服他。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

真正的專業,不是爭贏,而是讓事實說話。

你不是在挑戰權威,而是在幫決策回歸理性。

raw-image



從被動到主導:PM的覺醒

夜深了,辦公室只剩我一人。

窗外霓虹閃爍,像專案時程表上未完的進度條。

我打開筆電,輸入最後幾句話:

  • 顧客說的,是顯性需求;
  • 我們要找的,是隱性目的。
  • 當你懂得引導需求,
  • 你就能重新定義價值。
  • 能引導需求的人,才能主導專案;
  • 能洞察問題的人,才能創造未來。

我闔上電腦,深呼吸。

第一次,我感覺自己不再只是執行者。 我真正懂得了——

專案領導力,不是權力的結果,而是洞察的累積。

這,就是成為引導者的開始。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精選

  1. 顧客要的不是更快的馬,而是更快到達目的地的方式。
  2. 課程能教人說話,但不能教出共識。
  3. 滿足需求,是討好;引導需求,才是價值。
  4. 品牌不是包裝,而是承諾。
  5. 誘導是你想贏,引導是你想幫對方看清。
  6. 與其爭論誰對,不如讓事實自己開口。
  7. 當你無法說服對方,就讓現實說服他。
  8. 顧客說的,是顯性需求;真正的價值,藏在他沒說出的部分。
  9. 能引導需求的人,才能主導專案。
  10. 專案領導力,不是權力的結果,而是洞察的累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5會員
339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10/25
多數人喊著「我要成功」「我要財富自由」,卻說不出具體的定義。 OKR讓願景落地、讓模糊變清晰:透過Objective與Key Results的拆解,再搭配「領先指標」提早預測成果,你就能從焦慮的等待者,成為能主動掌控方向的行動者。 這篇文章,用故事帶你理解「目標清晰力」的威力。
Thumbnail
2025/10/25
多數人喊著「我要成功」「我要財富自由」,卻說不出具體的定義。 OKR讓願景落地、讓模糊變清晰:透過Objective與Key Results的拆解,再搭配「領先指標」提早預測成果,你就能從焦慮的等待者,成為能主動掌控方向的行動者。 這篇文章,用故事帶你理解「目標清晰力」的威力。
Thumbnail
2025/10/24
我們常在問題面前陷入焦慮,急著找解方,卻忘了問:我真的搞清楚問題了嗎? 本文以「CIT三步驟」為核心,帶你從現象、問題到成因,一步步釐清真實狀況。 因為唯有定義對問題,才能讓努力變得有效,而不是忙著把錯誤做得更漂亮。
Thumbnail
2025/10/24
我們常在問題面前陷入焦慮,急著找解方,卻忘了問:我真的搞清楚問題了嗎? 本文以「CIT三步驟」為核心,帶你從現象、問題到成因,一步步釐清真實狀況。 因為唯有定義對問題,才能讓努力變得有效,而不是忙著把錯誤做得更漂亮。
Thumbnail
2025/10/23
專案失敗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執行力,而是「問題定義錯誤」。 本篇從兩個真實職場案例出發——老闆一句「做一個像 Facebook 的網站」、以及「下週產品就要上線」—— 帶你學會如何透過五步驟重構問題、三要訣掌握人與局, 從混亂中找到清晰方向,讓每一場專案都順勢而為。
Thumbnail
2025/10/23
專案失敗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執行力,而是「問題定義錯誤」。 本篇從兩個真實職場案例出發——老闆一句「做一個像 Facebook 的網站」、以及「下週產品就要上線」—— 帶你學會如何透過五步驟重構問題、三要訣掌握人與局, 從混亂中找到清晰方向,讓每一場專案都順勢而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在遇到需要執行的事情,例如規劃任務、決定行程的時候直接動手進行,直接動手不能說錯,但是會容易失去方向,只知道要做這件事,但是如果不知道為何而做,或如何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這就有賴於不停地提問,先把問題列出來,用問題導向的方式完成任務,不論是問自己或問屬下,把所提的問題都能回答出來,才能在一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在遇到需要執行的事情,例如規劃任務、決定行程的時候直接動手進行,直接動手不能說錯,但是會容易失去方向,只知道要做這件事,但是如果不知道為何而做,或如何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這就有賴於不停地提問,先把問題列出來,用問題導向的方式完成任務,不論是問自己或問屬下,把所提的問題都能回答出來,才能在一
Thumbnail
在業務簡報時,不只有內容和邏輯是重要的,還需要先抓住受眾,瞭解他們的需求。資深業務已經執行過多次,他們想聽的是有什麼新的、吸睛的、一種感覺賣得動的信心。在簡報中先抓住受眾,讓他們感到心情舒爽,就能成功地傳遞溝通訊息。
Thumbnail
在業務簡報時,不只有內容和邏輯是重要的,還需要先抓住受眾,瞭解他們的需求。資深業務已經執行過多次,他們想聽的是有什麼新的、吸睛的、一種感覺賣得動的信心。在簡報中先抓住受眾,讓他們感到心情舒爽,就能成功地傳遞溝通訊息。
Thumbnail
利用文字紀錄,明確寫下自己的採購項目......
Thumbnail
利用文字紀錄,明確寫下自己的採購項目......
Thumbnail
本文章是有關如何將閱讀的知識付諸實踐的實用指南,並提出了五條深具啟發性的核心原則,包括讓顧客主動上門、從顧客的角度溝通、提供驚喜的服務、好好提案以及讓顧客主動推薦你。
Thumbnail
本文章是有關如何將閱讀的知識付諸實踐的實用指南,並提出了五條深具啟發性的核心原則,包括讓顧客主動上門、從顧客的角度溝通、提供驚喜的服務、好好提案以及讓顧客主動推薦你。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文章中提到了四個問題,包括需求、預算、權限和時間,並提供了設定問題框架的方式。閱讀本文可幫助業務人員提高提問技巧,篩選出潛在成交率高的案子,避免浪費時間。持續追蹤專欄內容,掌握最新的B2B業務實務案例和方法。
Thumbnail
文章中提到了四個問題,包括需求、預算、權限和時間,並提供了設定問題框架的方式。閱讀本文可幫助業務人員提高提問技巧,篩選出潛在成交率高的案子,避免浪費時間。持續追蹤專欄內容,掌握最新的B2B業務實務案例和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