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把模糊任務變成可解問題:專案高手的「問題重構術」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當任務模糊時,我們常用力過猛

夜晚十點,整層辦公室靜得能聽見冷氣的嗡嗡聲。

小林獨自坐在螢幕前,盯著那行「創造價值」的指令。

這句話他已經看了二十次。

但每看一次,就覺得離答案更遠。

「創造價值……那什麼才叫『價值』?

是點擊率、營收、還是老闆開心?」 他自言自語,語氣裡透出無奈。

他想起自己剛入行那年,

每當接到任務,他總是二話不說就開幹。

那時他相信,執行力就是一切。

但現在,他開始懷疑:「如果方向錯了,執行再快有用嗎?」

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字:

「先想清楚問題,再動手做事。」

寫完後,他闔上筆電,深呼吸。

窗外的城市燈火閃爍, 他突然意識到——問題,才是所有專案的起點。

raw-image

老闆的模糊指令與「命題作文」

第二天早上,老闆滿臉靈感地說:

「小林,我想做一個像 Facebook 一樣的網站,越快越好!」

小林愣住:「呃……可以問一下為什麼嗎?」

「因為我們要發展社交平台啊!」

「那預算呢?」

「你估估看,多少才知道要花多少嘛!」

小林的腦袋瞬間一片空白。

他笑著回:「好的,了解。」

但心裡卻想:「這根本不是任務,這是命題作文——還是開放題那種。」

這種情況在職場裡再熟悉不過。

上司一句「越快越好」,

就像一把無形的鞭子,讓整個團隊進入焦慮模式。

大家忙著趕、忙著報告、忙著開會,

卻沒人真正知道——我們到底在解什麼問題。


從「模糊」到「具體」:問題的真正力量

午休時,小林拿著便當,走進顧問Lydia的辦公室。

「學姊,我真的搞不懂老闆要什麼。」

Lydia聽完笑了笑:「老闆講的通常是手段,不是問題。」

她在白板上寫下:

  • 1️⃣ 定義問題
  • 2️⃣ 確認需求
  • 3️⃣ 方案構想
  • 4️⃣ 可行性評估
  • 5️⃣ 方案選擇

「試著這樣想:老闆要做社交網站,

可能只是因為『我們與客戶互動太少』。 你要去找『真正的痛點』,而不是照字面做事。」

那一刻,小林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他回到座位,拿出筆在筆記上寫:

「真實問題:產品互動性不足 → 用戶黏著度低。」

然後在旁邊畫了一個小燈泡。

那個瞬間,他學會了一個關鍵能力——

把手段還原成問題,把模糊變成清晰。


緊急專案裡的冷靜力量

一週後,小林接到新的任務。

老闆急急忙忙衝進會議室:「新產品下週要上線!」

「下週?那還在測試啊!」

「有記者會,董事會要我一定得發表!」

會議室瞬間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低頭翻筆記本, 彷彿這樣就能讓壓力消失。

小林卻慢慢抬頭問了一句:

「老闆,這次上線的主要目的,是展示還是銷售?」

老闆愣住:「展示為主,但最好能開放預購。」

「了解,那我們展示版這週完成,正式上線兩週後。

這樣記者會不跳票,也能確保穩定度。」

老闆點頭:「好,就這樣!」

那一刻,小林心裡浮現一個清楚的畫面——

原來所謂「危機處理」,不一定要快, 而是要問對問題

raw-image



問題解決五步驟:讓混亂變清晰

幾週後,小林被邀請到內部訓練分享。

他在白板上畫出那五個圈圈,說:

「我們常常太快進入『解決』, 卻忘了先確定『我們在解什麼』。」

他舉例說:「像剛剛那個記者會專案,

如果我沒問清楚目的,整個團隊可能在三天內做出一堆沒意義的功能。」

他笑著說:「問題定義,就像專案的指南針。

如果你偏了幾度,最後可能差幾百公里。」

一位新進PM問:「那要怎麼知道問題定義得對不對?」

小林回:「很簡單——當你改變問題,方案也會變,那就對了。」

全場靜默三秒,接著是掌聲。

每個人都感覺,那句話有種讓人「醒過來」的力量。


三要訣:讓專案順勢而為

後來,小林接手一個跨部門專案。

行銷部要速度,研發部要穩定, 會議上雙方爭論不休。

他沉默地觀察,三天後才開口。

「我知道大家各有立場。那我們這樣做:

記者會先展示 Demo 版,預購頁同步上線,正式版兩週後。」

會議在三十分鐘內結束。

主管事後拍拍他肩膀:「這次你做得漂亮。」

他微笑回應,但心裡知道——

這不是運氣,而是他學會了三個讓專案順的祕訣:

1️⃣ :搞定利害關係人。

用對話取代對抗,讓他人成為你的助力。

2️⃣ :懂得造勢與佈局。

順風時前進,逆風時先伏低,為下一步鋪路。

3️⃣ 價值:讓成果被看見。

不是誰做得最多,而是誰能讓別人看懂你的貢獻。


結語:專案之外,其實是人生的課題

那天夜裡,小林走出公司。

城市的燈光閃爍著,他忽然想起剛入行時的自己。

那個總是匆忙執行、害怕被責備、努力想要表現的自己。

他突然懂了——

所謂「專案管理」,其實是一場關於「理解」的修煉。

理解問題、理解人,也理解自己。

他深吸一口氣,心裡默念:

「下次再遇到模糊任務,我要先問:

我們要解決什麼?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成功的樣子是什麼?」

風從城市另一頭吹來。

他微笑著,腳步變得輕盈。 因為他知道——

自己不只是執行任務的人,

他,已經是能定義問題、創造價值的人。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1. 當你無法定義問題時,你的努力,只是在替未知的方向加速。
  2. 問題不等於手段,能分清這兩者,才算踏進專案管理的門。
  3. 模糊的任務最可怕的地方,不是難度高,而是讓人失去方向。
  4. 問題定義得越清楚,方向就越不迷茫。
  5. 問清楚的五分鐘,能省下一整週的加班。
  6. 問題是指南針,方案只是地圖。
  7. 五步驟讓你解決事情,三要訣讓你贏得人心。
  8. 先想清楚問題,再動手做事。
  9. 成功的專案,不是速度最快,而是方向最準。
  10. 問對問題,才有資格談執行力。
  11. 我們不是做不對,而是問錯問題。
  12. 模糊的指令,就像一面霧玻璃,愈努力愈看不清。
  13. 所謂的專案管理,其實是一場理解的修煉——理解問題,也理解人。
  14. 成熟的專案人,不是會做事的人,而是會定義事的人。
  15. 問題清楚,方案自然會出現;問題模糊,再努力都沒用。
  16. 讓別人變成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這是專案的最高境界。
  17. 當風不在你這邊,就學會佈局,讓風慢慢轉向你。
  18. 會問的人,比會做的人更快到達目的地。
  19. 專案的本質,不是控制,而是整合。
  20. 每一個模糊任務的背後,都藏著一個被誤解的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4會員
328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作為管理者,同事拿著專案問題來尋找幫助時, 你會選擇直接給建議,還是引導同事他們思考解決方案呢? 此時,主管會想,幫他解決只要5分鐘,若由他自行處理,先不管猴年馬月才能完成,若出狀況,會需要更多時間來善後。 但主管考量在三後,為了讓同事能獨立解決問題,當下決定不給予建議,畢竟,成長
Thumbnail
作為管理者,同事拿著專案問題來尋找幫助時, 你會選擇直接給建議,還是引導同事他們思考解決方案呢? 此時,主管會想,幫他解決只要5分鐘,若由他自行處理,先不管猴年馬月才能完成,若出狀況,會需要更多時間來善後。 但主管考量在三後,為了讓同事能獨立解決問題,當下決定不給予建議,畢竟,成長
Thumbnail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企業面對大專案時,將其分解成可執行的小任務,有助於實現目標。以提升銷售額為例,拆解為四個要素,並提供增加流量、轉換率、客單價和回購率的策略。另外,還必須設計可量化的指標及追蹤回饋。這些建議對於創作型工作和知識型工作者來說,同樣可以利用該策略來提高工作效率。
Thumbnail
企業面對大專案時,將其分解成可執行的小任務,有助於實現目標。以提升銷售額為例,拆解為四個要素,並提供增加流量、轉換率、客單價和回購率的策略。另外,還必須設計可量化的指標及追蹤回饋。這些建議對於創作型工作和知識型工作者來說,同樣可以利用該策略來提高工作效率。
Thumbnail
當今職場環境競爭激烈,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崗位上脫穎而出。然而,許多人在面對問題時,常常會感到束手無策,這使得問題分析與決策能力顯得尤為重要。《PJ法:問題分析與決策》這本書提出了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論,融合了台積電10年的實戰經驗、世界經典解決問題工具與方法,以及10年兩岸輔導實務.....
Thumbnail
當今職場環境競爭激烈,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崗位上脫穎而出。然而,許多人在面對問題時,常常會感到束手無策,這使得問題分析與決策能力顯得尤為重要。《PJ法:問題分析與決策》這本書提出了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論,融合了台積電10年的實戰經驗、世界經典解決問題工具與方法,以及10年兩岸輔導實務.....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Thumbnail
近期持續在自我反思 我也成為那種事情有做就好的人 主管交辦的事情做了沒? 做了 做好了嗎? 總還是會被發現問題 尤其 許多都是行政庶務的事
Thumbnail
近期持續在自我反思 我也成為那種事情有做就好的人 主管交辦的事情做了沒? 做了 做好了嗎? 總還是會被發現問題 尤其 許多都是行政庶務的事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