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之惡-病-(三十八)「水稟性招病」的稟性觀與招病機制的論證(九)論「水稟性」如何「招病」(六)
(續上回)
第七步:在五行系統框架中「水秉性招病」的綜合論證
在第五步時,我們論證了「水稟性」的總體影響,在第六步則細節的分析了「水稟性」資訊流動途徑造成的各類病症影響,接下去,是回到「水稟性」概念的立基根本,即回到五行系統來看,「水稟性」對於人類身體的影響。
在王鳳儀性理療病的體系中,「水稟性」所象徵的,遠非單一的情緒或性格缺陷,而是一種根本性的、失序的身心狀態。
它以其核心特質——「煩」與「恐」——作為內在的驅動力,系統性地侵蝕人體的自我調節與修復能力。
從現代心身醫學的視角審視,這種狀態實質上是一種慢性且沉滯的壓力反應模式。它並非直接導致某一特定疾病,而是通過擾亂人體最核心的調控網絡,為幾乎所有類別的病症準備了得以滋生、蔓延的「病理土壤」與「體質基礎」。
然「水稟性」並非僅是靜態的背景模式,而是一種具備主動干涉能力的資料能量流動團塊,是五行能量的一種。
五行系統是描述五種能量運行的交互作用,所以若要更深入理解「水稟性」,就不能僅止於對一般醫學的理解,還需去查究其在五行系統中運行的影響。
下面,描述及論證五行系統下的「水稟性」的「招病」機轉——「水稟性」以其陰寒鬱結之本質,完成了它對人體五大系統的全面侵襲與系統性破壞,為萬病的滋生鋪設了共通的病理基礎。
第一部分:「水稟性」的直接攻擊路徑——五行性理對應
「水稟性」的病理影響,絕非孤立地局限於單一臟腑。依據王鳳儀五行性理的動態模型,它以「陰水性」的沉滯、寒涼與鬱結為核心能量,透過五行生剋乘侮的複雜網絡,系統性地衝擊人體的各個功能系統。
路徑一:直接攻擊(水行自伐)
●攻擊標的:腎、膀胱、骨骼、骨髓、耳、生殖系統
●導致病症:慢性腎炎、腎功能衰竭、骨質疏鬆、耳鳴耳聾、不孕不育、慢性疲勞。
依據五行性理的動態框架,「水稟性」的破壞力首先直接作用於其對應的水行系統,首當其衝的,是對應水行的腎與膀胱系統,即中醫藏象理論中的「腎」與「膀胱」,此為其直接攻擊的標的。
陰水性所蘊含的「煩」與「恐」之能量,如同寒濕之邪直接侵襲腎陽。
這在生理上導致「腎主水」的功能失常,表現為腎氣虧虛所引發的精力耗竭、腰膝酸軟、畏寒怕冷,以及水液代謝失常導致的水腫與泌尿系統的慢性炎症;「腎藏精」的能力受損,則引發精髓不充,從腦力衰退、記憶力低下、耳鳴耳聾,到骨骼脆弱、精力匱乏的「腎氣虧虛」諸症。
更為深刻的是,腎虛與恐懼相互固化,形成一個難以掙脫的惡性循環。
路徑二:水剋火熄(水洪滅火)
●攻擊標的:心、小腸、血管、神識
●導致病症:冠心病、高血壓、心律不整、失眠、焦慮症、腦血管疾病。
其破壞力進而橫向擴散,表現為「水剋火」的病理傳變。
在五行中,水本應剋制心火,使其不致過亢。
然而,陰水性的「憂愁煩惱」並非清涼的甘泉,而是沉鬱的寒流。
當它過度地壓制與熄滅了陽火性的「明理」與「喜樂」,這在心身對應上,直接導致心臟功能受抑與心血耗傷,臨床表現為心神失養、心悸不安、頑固性失眠,乃至於現代醫學所診斷的各種心臟功能性疾病與血管調節功能障礙與器質性病變。。
路徑三:水反侮土(暴水溺土)
●攻擊標的:脾、胃、肌肉
●導致病症:消化不良、胃潰瘍、腸易激綜合症、營養吸收不良、肥胖或消瘦。
當陰水之勢過於壅盛,便會發生「水反侮土」的逆向克制。
這意味著本應受土(脾胃)所制約的水,反而以其寒濕之氣倒灌中焦,困阻脾陽。
脾主運化,負責將養分轉化為氣血,此時功能嚴重受損,表現為消化吸收能力的全面衰退,胃脘脹滿、食欲不振,乃至於形成現代醫學所稱的腸易激綜合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頑固症狀。
這正是「煩惱」這種情緒能量,透過腦腸軸對人體消化系統進行的實質性破壞。
路徑四:水不生木(母病及子)
●攻擊標的:肝、膽、筋、眼
●導致病症:肝氣鬱結、黃疸、膽結石、乾眼症、視力模糊、各種痙攣與抽搐。
在縱向的相生關係上,則出現「水不生木」的母病及子之局。
腎水作為肝木之母,其陽氣是肝木條達疏泄的根本動力。
陰水性導致的腎陽衰微,如同江河源頭枯竭,無法滋養下游的林木。
肝木失於濡養,則疏泄功能失常,導致氣機鬱滯。
這在身體上表現為脅肋脹痛、嘆息頻頻;在情緒上則加劇了鬱悶不舒;在感官上則因肝開竅於目而出現視力模糊、乾澀等問題。
路徑五:水反逆金(子病累母)
●攻擊標的:呼吸系統、皮膚系統、大腸功能
●病症列舉:咳嗽、哮喘、感染呼吸道、濕疹、蕁麻疹、牛皮癬、便秘或腹瀉
最後,其病勢亦可上逆,形成「水逆金」的反侮路徑。
「金」對應臟腑為肺與大腸。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外合皮毛,與大腸相表裡。
正常情況下,肺金清肅能生腎水。但當陰水濁氣上泛,便會窒塞肺金的宣發與肅降機能。這對應了現代心身醫學中,慢性壓力對呼吸系統與免疫屏障的破壞。
首先影響呼吸系統,導致氣道不暢、慢性咳嗽甚或哮喘發作。陰水性的「煩」與「恐」作為一種持續壓力,會擾亂自主神經,可能導致支氣管收縮、氣道高反應性,表現為慢性咳嗽、哮喘。
肺的宣發功能受阻,相當於「金」無法清肅下行,衛外不固,使人容易感冒、感染呼吸道疾病。
因「肺主皮毛」,皮膚也成為其代謝濁邪的窗口,引發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症。這可以理解為,「水」的寒濕濁氣,通過逆犯「金」的系統,將其毒素發洩於體表(皮毛)。
同時「肺與大腸相表里」,壓力通過「腦腸軸」影響腸道,肺氣不降則大腸傳導失常,從而導致便祕或溏泄。
這一路徑完整地展現了內在的「煩」與「恐」,如何從最深處的腎系統,上逆波及至人體最外層的免疫屏障與排泄通道。
至此,「水稟性」以其陰寒鬱結之本質,完成了它對人體五大系統的全面侵襲與系統性破壞,為萬病的滋生鋪設了共通的病理基礎。
(待下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