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瑞士的憲法起草,內容已有今日民主制度的雛形。1874年頒布的瑞士聯邦憲法已清楚規定公民的權利與自由,包括言論、人身、學術研究、工作、遷徙、宗教信仰、集會結社、藝術創作等基本的人權自由;同一年頒布的憲法也保障了人民的「提案權」與「公民投票權」。有了這項直接民主的工具,瑞士舉世聞名的直接民主大致成形。 19世紀時所謂的民主與公民的權利,僅止於男性,女性在法律上並非自主的人。瑞士女性在無投票權的情況下,只能透過遊說、鼓動男性、家庭罷工、家庭抗爭等手段,1868年開始有公開性質的政治活動和集會活動。一百多年後,1971年在女性投票權的公投議題上,首次獲得66%的男性支持;但各州法律執行的速度不同,瑞士女性漸進式地取得了投票的權利。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不分州別,瑞士女性完全享有無性別差異的參政權。 這個走了100多年的女性參政的民主故事,今年透過了電影的詮釋,搬上了大銀幕。瑞士民主有許多外人不知的故事,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走來。遊說、倡議、辯論、對話、結盟以及妥協,都是直接民主中不可缺的行動。直接民主意味著直接的責任,瑞士前總統索馬盧卡(Simonetta Sommaruga)女士曾說過:「妥協並非示弱,而是強者的表現。」一方土水養一方人,在不同環境中生存,所感受到的政治與民主也是截然不同的。妥協對於瑞士人有不一樣的意義。 2017年5月的公投即將到來,免費贈閱的街頭報紙裡也有能源議題的報導 青年投身政治:化被動選民為主動 Oliver是一個還未上大學的蘇黎世年輕人,在機緣下受到瑞士左派政黨SP公共議題的號召,進入了國際環保機構Greenpeace蘇黎世的辦公室工作,當時他只有18歲。2016年瑞士核電廠全面除役的公投成案進入拉票作業後,他和另外兩個瑞士年輕人Martina和Mike組成了核電廠除役公投文宣組,三人平均年齡約25歲。Martina和Mike都是學生,這也不是他們第一次投身政治活動。這三個年輕人因為2016年核電廠全面除役的公投而相遇,發展了一段友誼。 在核電廠全面除役的文宣戰裡,這三個年輕人必須製作實體的廣告文宣和電子媒體文宣,並且召集義工一起分類文宣、書寫信封、郵寄文宣。瑞士核電廠除役的公投是全國性的公投,文宣的設計有德瑞法三語。反核與廢核是瑞士綠黨長期的政策,在多黨政治的合作下,與綠黨合作的其他政黨必須提供支持者的名單,統整成一份更完整的基本票倉名單。Oliver、Martina和Mike照著基本名單打電話,在電話裡與這些基本支持者對話,深化支持者對核電廠除役議題的了解,並鼓勵他們從被動的支持者成為主動的行動者。 全國性的公投,文宣以德法義三語並行。 他們說話的聲音高亢有熱情,很容易在情感上感染和他們談話的人,進而願意一同投身遊說的行列。這些新的支持力量可以捐款或實際參與遊說民眾。公投,最終還是以人數取勝,如何增強同一陣線的力量、擴大影響力,就是文宣組很重要的工作。 瑞士全國性的公投約三到四個月舉辦一次,文宣如何達到效果也有其操作方式。在瑞士張貼廣告的地方都是有明文規定的,通常在距離投票前一個月,各大車站與人潮聚集之處,就會出現公投議題的大型廣告,吸引路人的注意。瑞士春夏秋冬都有一些公定假期,春假秋假學校可能放1~2個星期之久,下廣告的時間就要在假期之後,否則沒人看便毫無效益。除此之外,在路邊擺一個小攤子,兩三一隊向路人解說也是很常見的。 Oliver就曾經一個人帶著公投議題的小文宣,到蘇黎世近郊的一些小鎮,在上下班時間和火車站附近的路人攀談。他說:「直接面對面對話很有意思。我曾經遇過從來都沒有投票的人,原因是他覺得投票是一件很難的事,於是我就每一個步驟都跟他說明。」 Martina來自瑞士東南山區的小鎮,她明白指出:「在鄉下地方拉票的方法不同,鄉下的人和城市人體驗過的政治也不一樣。」如何爭取票數,各黨皆有自己的辦法,有的在地性強的政黨透過流通的刊物和小型集會,增加人民對政黨和議題的認同,如此就很容易操作一定數量的選票。瑞士的法律雖然賦予人民完整的參政權利,Mike表示:「權利是權利,知識也只是知識。產生念頭,有動力採取實際的行動,這是在生活裡學來的。學校所教的其實不夠應付實際的政治狀況。」 火車站內醒目的公投廣告在投票的當月密集出現。 2016年核電廠除役的全國公投最後敗陣而下,這三個文宣部核心的年輕成員當然極度失望。他們也說:「國家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每一次選舉和公投,我們當然也會想誰和我是同胞。」國家是很抽象的,在看選舉和公投結果時卻又突然具體了起來。在清楚絕對的數字中發現原來有多少人和我們有共同的想法,贏的人在多數決的保障中產生了一種團體強大的力量;敗陣的人也必須接受,原來我們不是這個國家的多數。共同的是,我們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上,受著相同體制的約束,也同樣享受一樣法律保障下的自由。 這三個人年輕人在失望頹廢幾天之後,向筆者表示:「在這個國家的好處就是你只要說服夠多的人,就可以繼續前進。2017年5月又即將有國家能源政策的公投,這個公投過了,就可以加快核電廠除役的速度。」後生可畏,樂觀面對未來的態度是如此開闊。或許是這個可以重新開始、非全盤皆輸的制度,給了他們對政治樂觀的理由。 延伸閱讀: 直接民主真的能讓人民更快樂嗎?談瑞士全民公投制度 補充【德語關鍵字】: 民主 die Demokratie 妥協 der Kompromiss 責任 die Verantwortung 多數 die Mehrheit 封面圖片來源:Gideon@flickr CC BY 2.0 內文圖片來源:方常均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