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連去兩個中學的家長讀書會,北一女是在會後收到一張大的團體照,蘭雅國中則是當場收到一大盆花當生日禮物。 我常在想,像台灣這樣,從小學、國中到高中,大部分學校都有由家長組成的成長班或讀書會,在其他國家到底流行不流行? 這些成長團體或讀書會,有的真的會開列書單一起共讀,但是絕大部分通常就以邀請各領域專家或書籍作者或社會賢達來演講為主,偶爾有的還會辦一些戶外旅遊活動。 這些年我常應邀到這些家長成長團體演講,也看到各個學校的發展規模落差頗大的。像是北一女的家長成長班算是很熱鬧,限於場地座位,每一期招生兩百位家長,往往還有許多人得候補等待。至今我看過規模較大的應該算是高雄中學吧?場地很大,所以每一期參與的家長大概有三百人左右。 好玩的是,各校的成長班,並不是只有現任孩子正在學校就讀的家長參加,往往孩子畢業了,家長仍然繼續參加,甚至有連續參加十多年將近二十年的資深家長。 我覺得願意參加讀書會或成長團體的人,都是積極認真的人,但是我也有點好奇,許多人願意上課聽演講,但是卻很少人真正的去買書、看書。 雖然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其實這是形容詞而已,若以實際內容來說,一場演講怎麼比得上一本書呢?何況口語講話常失之於誇張或疏漏,怎麼可能比得上寫出來的文章來的嚴謹呢? 曾經與朋友聊過「為什麼現代人勤於聽演講卻不看書?」他的看法是,用聽的比較輕鬆,而且抓到一言半語,立刻可以在與朋友閒聊中轉述,而且是直接來自於本人講,倍顯權威或有文青的虛榮感,甚至還有現場合照可以分享在臉書上,附帶效益絕對比一個人在家默默看書來得大多了,何況看書還得自己辛苦消化吸收整理,刻意記憶,才能化為跟朋友聊天談話的內容,太累了又太難了! 不知道這樣的看法對不對? 不過我自己偶爾想到時,會在演講結束時,半開玩笑地告訴聽眾:「我的口才很差,但是文筆還可以。」藉此提醒大家願意回過頭去看我的文章,我的書。 只是,不知道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