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送孩子去讀經班的家長,請問你們還記得五四運動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祭孔
兒童讀經班
孩童的心性潔白無瑕,灌輸什麼,就吸收什麼。經典是流傳千古、顛撲不破的真理;是先人智慧的結晶、做人處事的道理。學習經典的環境是陶冶品德的沃土。
讀經的好處-五力開發
開發記憶力、創造力、專注力、思維力、意志力,打下學習基礎
「福智」兒童讀經班的特色
1.吸收聖賢智慧,開展宏偉視野,引導生命方向,創造幸福的未來。2.歡喜背誦、用心實踐,在生活中落實經典內涵。3.學生參加讀經班、家長參與家長成長班,親子共同學習成長
(非業配,以上資料來自福智文教基金會兒童讀經班的介紹)
寫著寫著,終於要寫到困擾我十幾年的「讀經班」。我家老大上幼稚園的時候,正好是讀經班最興盛的時候,身為經典的愛好者很難不注意到這股風潮。但是看完文宣之後,因為心裏的疑惑如濤濤江水般連綿不絕,所以就無法跟其他家長一樣送天真無知的孩子去讀經,並讓他們用天使般的聲音朗讀三字經弟子規,然後在旁一邊點頭微笑表示欣慰。我對於讀經活動主要的疑惑如下:
  1. 應該沒有任何一個中華民國的國民不知道「五四運動」,當時的知識份子強調民主(德先生)和科學(賽先生),要改造中國成為一個跟上世界潮流的富強康樂的國家。佈新必須除舊,所以從那個時代開始,舊時代的四書五經就不再是國民主要學習的科目。即使後來國民黨為了突顯道統,在台灣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在課程中加入「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因為不是主科,在聯考時代也沒受到太大的重視。只是沒想到我們這一輩被迫念「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長大的父母,居然可以接受孩子遵循古法讀經,有什麼問題嗎?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發作了嗎?
  2. 不論中外的文史哲經典,都不是只靠背誦就可以理解的,更何況許多哲學經典是需要用批判的態度去蕪存菁的,比如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柏拉圖的「理想國」(納粹組織黨衛隊的方式,應該脫胎自「理想國」裏培養未來保衛者的做法),或者是中國的諸子百家。缺少思辨的訓綀去讀這些經典,盲目的去接受這些經典的結論,只會越讀越糊塗,不如不讀。讓孩子以古法去讀經,就是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這個危險之中,「論語」不只是文言文的之乎者也,「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種觀念讓女人在中國社會的地位低落了數千年,讀經班的老師及家長們有注意到這些問題嗎?
接下來,請這些送孩子去讀經班的家長,來看看民國作家魯迅的批評:
維新之後,中國富強了,用這學來的新,打出外來的新,關上大門,再來守舊。(魯迅 熱風 四十八)
雖然他罵的是中國,不過這句話用在台灣也相當適用。接受美援進行經濟建設的台灣,用民主和科學打造了讓台灣人引以為傲的現代社會,但是在經濟成長之後,在文化上卻還是「失根的蘭花」,在實施戒嚴的殖民政權以及自我審查的雙重的壓迫下,文化上陷於停滯不前的窘境。在精神文明真空的狀況下,對於經濟起飛的中國以及中國文化也有新的期待,讀經班最盛行的時間點就差不多跟中國經濟開始突飛猛進的時間點一致。跟著中國人的步調,台灣人也開始「打出外來的新,關上大門,再來守舊」,戰後嬰兒潮普遍懷念戒嚴時代,中國宮廷劇席捲台灣影劇市場,讀經班只是這一波風潮的其中一個小插曲而已。因為一直無法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就把舊文化不加思索的直接搬回來供奉,忘了台灣社會的進步其實一直受惠於五四運動中所尊崇的民主(德先生)和科學(賽先生),同時也忘了傳統中國文化與民主科學的種種衝突。
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兒童讀經班的流行,是歷史失憶症與文化失憶症併發的結果。想醫治這兩個症狀,請多多服用經典,當一個人有辦法進入由荷馬、莎士比亞、司馬遷、夏目潄石、達爾文、佛洛伊德、魯迅…等古今中外重量級作者集結成的經典世界,就會有足夠的眼界來分辨自身文化中的好與壞,以此為基礎去進行文化的更新與再生,這才是真正的「吸收(古今中外)聖賢智慧,開展宏偉視野,引導生命方向,創造幸福的未來」(再次借用兒童讀經班的文宣,只是加上了「古今中外」,應該可以打動深具國際觀的現代父母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我的育兒新經分享-我和我的孩子:一本給家長的手冊1940年─政府開始推動家庭教育 1945年─開始「家庭教育辦法」推動家庭教育 1986~1990年─設立「親職教育諮詢中心」 1990年─「家庭教育工作綱要」 1991年─「加強家庭教育強化親職教育功能計畫」 1998年─「推動學習型家庭方案」 1999年─於大學設立「家庭教育中心」進行研究,共同
Thumbnail
avatar
Jan 女子
2021-09-12
【經常問這句話刻意培養孩子樂觀的特質】曾經我以為樂天=樂觀 當了媽開始重新理清價值觀後,我才發現… 一開始 你說沒什麼好擔心的 你說船到橋頭自然直 你說該是你的就是你的 你說不是你的勉強也沒有用 你說相信擁有善良的心上天一定會疼惜 後來 你問是不是人善只能被人欺? 你問你到底哪裡做錯了? 你問天公疼憨人是不是騙人的俚語?… 現在我才懂…
Thumbnail
avatar
高小露學堂
2021-09-06
帥爸科技育兒經驗:孩子的為什麼大哉問,就讓帥爸說給寶貝聽! 帥帥大概二歲到三歲,正是「百萬個」為什麼大爆發的時候! 每天睜開眼,無時無刻,看到什麼都是「為什麼」! 天啊!!帥爸真的也快被問倒了!只好求救Google大神!
Thumbnail
avatar
Lilian Chiu
2021-08-31
經歷 | 那個媽媽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願陪伴他一起成長去年我在導遊受訓的時候,認識一位媽媽,稍微有一點年紀,他的小孩國高中,跟我勉強算同一個世代,所以跟這位媽媽聊過不少教育,但沒有聊到家庭方面的事情,這段話是我聽人轉述的,是另一位同期的朋友說,她跟這位媽媽聊天提到的。
Thumbnail
avatar
Henry
2021-07-17
兩本讓家長培養100%競爭力孩子的必讀好書這次我想分享這兩本書是因為想告訴現在的家長或者未來的爸爸媽媽們,孩子的競爭力不是靠著考試成績來決定的,或者讀頂尖名牌學校就是成功了。孩子始終會長大,出了社會,考驗才真正開始。所以,我們要明白教育的意義和傳遞正確的價值觀給孩子。
Thumbnail
avatar
小銀子
2021-03-13
「悲觀」是爸媽最不該留給孩子的!請記住:你的經歷不代表他的未來「當我的心情好不容易被工作轉移,暫時拋開家中的煩惱時,但一回到家,就又會接收到媽媽不時給我的一些負面想法。我知道爸爸曾帶她很大的傷害,但是當她一直走不出來,我也會跟著受到影響,不只是對婚姻,連帶也對人生感到沮喪。」24歲大學畢業沒幾年的姍姍,說到自己的家庭,就像是揮之不去的惡夢一般,讓她真心好想逃離
Thumbnail
avatar
素素
2021-01-26
無論大人的世界如何,都要讓孩子快樂成長:班的故事<p>「維寧,妳知道猶太人很愛孩子的,就連在二戰時,都有成人為了集中營的小孩,而在有機會離去時留下來陪著小孩一起死。繼父母自然不是親生父母,也沒有辦法完全取代,但他們依然可以給足夠的愛。」</p>
Thumbnail
avatar
吳維寧
201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