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vs.人類:共存?共斥?—臺北數位藝術節專家導覽:洪韵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這是臺北數位藝術節最終場的專家導覽場次,時間一到,門口已經聚集各年齡層的聽眾,甚至吸引到不少身穿制服的年輕學生族群前來聆賞。最終場由洪韵婷老師導覽,用藝術家視野帶領大家逛「超機體」展。
專家導覽最終場吸引大批人潮。
學生族群加入專家導覽的行列,一探「超機體」究竟。
當機器人超越人類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邀請來台展出的國外作品中,德國媒體科技藝術中心(zkm)機器人實驗室利用機械手臂進行巨幅繪畫創作《The Big Picture》,透過機器人不間斷地用單一線條描繪出火星的景象。「拜現代社會科技發達之賜, 這個作品想探討的是,對藝術創作的反思,以及對工具使用的思考。」洪韵婷老師解釋,從《The Big Picture》可以看到機器人挑戰了人類所不能做到的事,例如「精準度」與「體力」,超越人類的極限。
小小聽眾對機器人作畫有很大興趣,看得津津有用,率先回答導覽者提問,認為機器人在「精準度」上,可以超越人類。
一共展出12件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透過專家導覽,以藝術家觀點看作品。
機器人的演化,能做到什麼程度?在超機體展上,很多想像已經不只是想像。隨英國數位藝術家奧斯卡・夏普來台展出《sunspring》這部短篇電影,是劇作家「班傑明」的第一部作品,班傑明是誰?他是ai人工智慧的編劇機器人。在讀過上千本科幻小說,成為班傑明的資料庫,進而運算寫出科幻片劇情, 因此在《sunspring》中,一下看到愛情、一下悲傷、一下跳成黑洞場景,這類跳躍式的情節發生在一部9分鐘的電影作品中,這意味著,雖然機器人創作相較於真人編劇尚未完全成熟,但他卻是第一步,恐怕也是影響未來電影創作的一大步。
洪老師在導覽時同步邀請觀者思考:「連劇本都可以透過人工智慧撰寫,新媒體、新科技持續演進,未來還可以產生什麼可能?」
延伸閱讀:網上搜尋benjamin,就能看到班傑明的劇本作品,至今仍不斷創作。
當科幻不再只是想像
面對新媒體衝擊,不只西方藝術探討改變,中國藝術家陸揚在《震顫麻痺計畫》也有類似概念。它介紹了帕金森氏病患的治療法,透過電子樂合成,變成一件藝術作品。導覽者洪老師看見了科技紅潮的反思,「 在這個作品中,也揭露出生活無所不在的監控,當我們生活在監視器下,究竟是自我保護?還是身處沒有秘密的世界?」
除了《震顫麻痺計畫》,陸揚的另一件作品《經顫磁驅魔》也在同一空間展出,這是一件影像作品,影片裡的博士正用電磁波影響人類的腦,使人類漸漸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與意識。兩件作品在同一空間,擺放在彼此的正對面相互呼應,隱喻著現今人類用機器治療疾病,未來恐怕變成機器控制人體,喚起更深層的反思。
《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是藝術家受新媒材衝擊,進行創作的新時代作品。
當人類正踏在現代化、科技化、機械化的這條無法回頭的路上,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但在超機體展上,藝術家正用創作發聲,或許也在提醒人類反思,與AI智慧共生共存,別一步步地走向被機器人取代的未來,還渾然不覺。

臺北數位藝術節參展資訊
時間:2018 / 11 / 22 ~ 12 / 01
地點:松菸文創園區5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免費入場)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當天講座的主題「未來工藝的實踐」將焦點拉近於「工藝」,探討其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所衍生的可能性。什麼是「工藝」?有人將它解釋為「做工的藝術」,由於不同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同(例如設備、工人能力及熟練程度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的結果也不同,這正符合了「藝術」的不確定性。
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在現今社會,因為機器人的勞動能力高於人類,智慧低於人類,所以由機器人擔任生產者,而人類擔任觀測者。但當機器人的智慧超越人類時,人類可能要面臨「普羅米修斯的窘境」。後人類時代的到來是一種「毒」亦是一種「機會」,在面對人機關係改變下的巨大震撼的同時,人與機械的關係亦得到拓展的可能。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當天講座的主題「未來工藝的實踐」將焦點拉近於「工藝」,探討其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所衍生的可能性。什麼是「工藝」?有人將它解釋為「做工的藝術」,由於不同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同(例如設備、工人能力及熟練程度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的結果也不同,這正符合了「藝術」的不確定性。
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在現今社會,因為機器人的勞動能力高於人類,智慧低於人類,所以由機器人擔任生產者,而人類擔任觀測者。但當機器人的智慧超越人類時,人類可能要面臨「普羅米修斯的窘境」。後人類時代的到來是一種「毒」亦是一種「機會」,在面對人機關係改變下的巨大震撼的同時,人與機械的關係亦得到拓展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列】 AI可不可以當總統或法官?機器人要不要繳稅?思辨人類與人工智慧該如何共生 洋蔥式分層閱讀,按內容深淺階梯式排版── 依個人閱讀喜好,自由跳接、由簡至繁,秒懂當代不可不知的世界議題    
搜尋:最容易被AI取代的行業,網路上有一堆文章跟排行榜,總而言之,重複性高、可經電腦運算模擬創造出來的工作,最容易被取代;但是如果那一份工作除了專業性以外,還需要強烈的情感基礎,那麼就是一份不容易被取代的工作。
Thumbnail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列】 AI可不可以當總統或法官?機器人要不要繳稅?思辨人類與人工智慧該如何共生 洋蔥式分層閱讀,按內容深淺階梯式排版── 依個人閱讀喜好,自由跳接、由簡至繁,秒懂當代不可不知的世界議題    
搜尋:最容易被AI取代的行業,網路上有一堆文章跟排行榜,總而言之,重複性高、可經電腦運算模擬創造出來的工作,最容易被取代;但是如果那一份工作除了專業性以外,還需要強烈的情感基礎,那麼就是一份不容易被取代的工作。
Thumbnail
《SAYONARA》呈現核災後金髮少女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的故事。核災後的日本鄉間,疏散政策以國民優先,病弱的南非金髮少女Tanya只能與管家機器人相依為命等待通知。本片以日常卻帶有魔幻氛圍的鏡頭,描繪流逝的末世光景,日常與離別交錯,短暫的溫存與背叛,一人一機終於迎來生命的最後時刻。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