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歷史這門學科,大家普遍有「是背科、很難」等等的想法,好像歷史課就是要你記下過去發生那些事情而已。但實際上是這樣嗎?
到底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在哪裡? 學歷史有什麼好處?
以下簡單說明我們學習歷史的概念。
歷史老師有個小笑話:
爸爸很愛跟小孩說自己當年如何如何,像是
「以前沒有這麼多房子,我小時候都在田邊玩。」
「以前才沒有電腦手機網路這麼多方便的東西。」
「我以前國小會幫忙鄰居做手工賺零用錢。」
某天小孩看到電視歷史節目介紹了很多以前的人類生活,看完後就跑去問爸爸說:「爸爸你以前是不是鑽木取火、住在山洞裡。」
爸爸聽了大傻眼。
原來小孩看的是【史前人類的生活】。
如果只說「以前」,對人類來說在自己出生之前,沒經歷過的事都是「以前」
如果沒有弄清楚你說的以前是「多久以前」,就會鬧笑話。
所以學歷史是在學時間邏輯。
有個時間軸、座標的概念之後,才能定位自己的所在。學世界文明發展,學造就我們今日生活社會的前因後果,都是這樣的過程。
如果以台灣史為例
台灣史前考古遺址可能就在你居住的城市裡,還能實地到考古現場校外教學參觀。
講原住民歷史可以一起講太平洋南島語族起源與分布。
講漢人渡台開墾可以了解明清時期中國南方福建一帶大量移民的背景,同時期移民不只到台灣,也前往東南亞、馬來西亞等地,是華人移民海外的第一波浪潮。
然後西班牙、荷蘭佔領台灣,可以接到大航海時代歐洲國家在遠東貿易的利益爭奪。
到了清代台灣依然是受到海外貿易相當大的影響,出口茶葉、樟腦到美國等。
日治時代就是看見十九世紀末開始的亞州局勢變動和台灣現代化的開端。
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經歷國共內戰,共產勢力也造成日後美蘇兩強競爭等等。
你看光是台灣史可以學的就這麼豐富,還能和世界史脈絡接上隨時對照,清楚理解這些都是有邏輯可言的。
尤其從108年開始實施新的歷史課綱,教法又跟以前更不一樣了,是主題式的教學,不是傳統單純背誦,是老師帶領學生解析歷史事件。
可以參考以下新課綱教學的報導:
身邊不少研究所同學都是在當歷史老師,看到他們在教學第一線的努力付出。
期望這些優秀的教師們為歷史教育付出,拓展孩子們的知識與視野。
學歷史從來就不只是背書而已,還會要學習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