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膚保濕保養=給皮膚分配合適的水量──由「內→外」4階段保濕概念(1)補水、(2)儲水、(3)活水、(4)鎖水──建構水嫩肌膚...
皮膚正常含水量(梯度)
健康皮膚中的「水分」,由「內部→外緣」是呈現「多→少」梯度分布(如上圖所示)──在真皮層中約含有 70%的水分,然後逐漸遞減,至最外層角質層時,水分約佔 20~30%。
若皮膚含水量梯度發生異常,例如:
- 角質層含水量<10% → 乾裂、脫屑現象便容易出現。
- 角質層含水量>40% → 外界異物滲透率增加,容易發生刺激敏感,甚至病菌感染等。
所以維持合理的皮膚「含水量-梯度」──是肌膚「保濕」保養的關鍵。
保濕「內→外」4階段
(1)補水
補充皮膚所需的水分。
皮膚保濕,其所要保的「水分」,源頭來自微血管輸送來的水。
故欲作好保濕──需先確保〝水源〞不枯竭──多喝水,補充水源充沛。接著,讓血液將足夠的水送往皮膚──透過運動/按摩/熱敷......等方式,促進微血管擴張,使血管中水分子,能滲出管壁外→補充真皮層水分,進入保濕第(2)階段。
(2)儲水
提升細胞外間質──藉其吸水特性,幫助保存大量水分。
真皮層中,存在豐富的「玻尿酸、蛋白多醣、膠原蛋白......等細胞外間質(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具有高度〝吸附水分子〞能力,能幫助儲存微血管送來的水分──有如〝蓄水池〞般,供後續:細胞代謝所需,或調節皮膚的水平衡之用。
所以,維持充足的ECM含量,等於擁有足夠的〝水庫(儲水空間)〞──是保濕保養的一大關鍵。
並且,這些ECM大分子(e.g.玻尿酸)往往會〝吸水膨脹〞體積擴大,產生具有「空間-支撐力」特性──有助減少皺紋,維持肌膚膨潤緊實(結構)。
(3)活水
活化「水分子」傳輸機制──確保水分,送至所需之處。
細胞需要水分才能存活,所以細胞膜上有一大類蛋白質,稱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專責控制「水分子,進出細胞」──這些水通道蛋白只允許水分子單一方向的通過,速率高達每秒傳輸十億個水分子──活化水通道蛋白,有利皮膚細胞健康成長。
另外,細胞透過主動消耗能量(ATP),活化「鈉鉀幫浦(Na+/K+-ATPase)」酵素,以控制細胞「內/外-滲透壓」平衡,也有助維持正常含水量。
由於,表皮層缺乏微血管,直接供應水分──故表皮層所需的水,需從「真皮層→表皮層」輸送。
因此,若第(2)階段的「儲水-效能/存量」不足;或兩皮層之間的「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結構不健全、結合度差──則水分子的運輸流通,勢必受影響/減弱──容易導致:表皮層發生「缺水」現象,引起皮膚乾燥/皮屑/細紋等症狀。
(4)鎖水
鎖住水分,加以隔絕,防止散失。
物質從「濃度高→濃度低」的方向移動,是自然的擴散現象──所以,相較於外在環境(空氣)中的水分含量,皮膚內的水分(濃度)遠遠高出許多──因此,皮膚天生容易流失水分。
而為了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最後一道防線「表皮-角質層」,其結構就演化出,有如水泥磚牆般,以「角化細胞(=磚塊)」緊密疊砌,其間縫隙填滿防水的「細胞間脂質(=泥漿)」,再加上皮膚表面的「皮脂膜(=防水漆)」共同建構「鎖水」保護層,削減水分子的穿透機會,降低「經皮水散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
還有「天然保濕因子(Natural Moisture Factors, NMF)」分布其中,協助角質層抓漏,幫助皮膚保濕。
所以,若角質層不夠健全,皮膚屏障功能衰退──不管是角化細胞、細胞間脂質、皮脂、或NMF的缺失或異常──都會影響肌膚的「鎖水保濕」功能。同時,當「裡面的」容易出去;相對地「外界的(病原/異物/過敏原)」也容易進來,增加皮膚的健康/敏感性問題風險,而不單單只是皮膚變乾燥而已。
總結:
肌膚「保濕保養」──就有如現代化運作良好的〝自來水(供水)系統〞──透過做好「(1)補水、(2)儲水、(3)活水、(4)鎖水」4階段工作(參下圖),確保「水分」的完善儲存及運用,就能帶來水嫩/緊緻的皮膚外貌。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