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出我是在補進度了(……),出遊時間點是上週週日,上午出發和太太一起去了台北當代藝術館,而且這次有記得帶相機哈哈哈哈。(已想不起來為何不是週六出門,爬推特紀錄也只有我覺得FGO四週年公開的泳裝角都不好看……)
展覽的全名是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英文名稱《Once Upon A Time-Unfinished Progressive Past》,展覽期間為2019 / 07 / 20 Sat.-2019 / 10 / 13 Sun.,開放時間是10:00 - 18:00。
走出當代逐新思維,「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重返一個人文命題-究竟是什麼生命故事、日常事件、生長生態與面世態度,產生了當代藝術的面貌與其精神原型?
從「冷社會」到「冷記憶」,彷彿在邊界泛光的藝術視界背後,都有其難解的歷史黑洞。臺灣現當代藝術發展,受到原民、移民、殖民與國族主義的糾結,因文化論點而出現定義、轉譯、誤譯與踰越的過程,導致臺灣當代藝術始終處在一個無法定錨的焦慮狀態。以「台北當代藝術館」這個場域為臨時載體,「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藉當代創作者的記憶與想像追溯,重新檢視少年當代發生的精神根源、歷史現場與藝術語言轉換,重新叩問了「誰的當代?誰的藝術?誰的歷史?」這個未終結的議題。
──引自活動網站展覽介紹,策展人高千惠
我自己很喜歡這個展,也推薦對藝術和設計甚或是關注臺灣政治和社會議題的人去看,策展人的策展理念講得很清楚,概念也迷人,承先而啟後。
MOCA的規定似乎比以前嚴格,以前帶包包,只要沒超過A4大小就能攜入展場,但現在一律都要放進置物櫃,想去的人要稍微注意這點。
入場前會先看到Resistance is Beautiful Series「抵抗就是美」系列。
然後我和太太一入場就停在資料室,資料室非常值得仔細地慢慢看,我們在那邊至少受困超過一小時,從冊子到年代表、影片,內容非常精實。
再來是MOCA歷來展覽的牆面,與過往的舊照片連結,形成獨特的歷史延伸。
然後因為部分作品我看不懂或拍得不好,會直接略過,也算是讓大家保有一點神祕感,並藏起我的無知。(´_ゝ`)
Nine Dreams-Hopscotch《九個夢-跳格子》一部分
上面這件是與奇想有關的作品,屬於作者理想世界的一部分,或可以說是少年的夢,整體很有系統,將生態平衡與萬物連結以具體的規則來展現。
展出Youthful Taiwan《少年台灣》這個作品的展間非常懷舊,是藝術家個人的收藏品,很適合讓長輩回味一下(?),也讓年輕世代得以一窺當時的民俗風情黨國陰影。
其實是阿文的書啦抱歉。
由於謎之熟悉感,所以在展間裡狂拍,這些還不是全部但我覺得夠了,應該能懂為什麼我會說很適合長輩回味吧……(´・ω・`)
接著是The House She Wants to Build《她想蓋的房子》。
我其實不是很懂,即使看了簡介也還是不太懂,但作品的呈現方式很有趣,它有展間可以進去看正面和背面,但出來也有一扇窗,可以讓裡面的作品像是一幅畫一樣被觀賞。
樓梯間時常被MOCA做為影片呈現的一角,02-06《洞兩洞六》這一影片作品也在此放映,其獲第20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短片獎,並入圍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
我覺得名符其實,看了差不多幾分鐘,內心的焦慮一爬起來就逃走了,我實在很反感任何教條式、過分強調長幼倫理的權力控制場域,就算是演的也受不了。
進入二樓展間前,先看到的是老派的KTV反光用球燈。
展間內放的是Absolute Loneliness Installation《絕對空虛》這組作品,同時配有影片,影片內容非常廢但超好笑,配合音樂簡直一絕,發自內心希望大家可以看完它!XDDDDD(對,超討厭看影片的我有看完)
隨後,我們走進空間明亮,有數個屏幕的展間內,作品名稱是This Is Very Simple So I Can Do It《這很簡單我也會》,超級嘲諷。XDDDD
它講的是一件作品在技術上或許簡單、人人可上手,但作品本身的意義性卻獨屬於那位藝術家本身,人們說的「簡單」,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輕易。
下一件是Chora—Endless Interpretation《陰性空間-未能終結篇》,駑鈍的我不太看得懂,但很喜歡呈現的形式和模樣。
後面的幾件作品更深入台灣社會議題,如果是知道、瞭解那些歷史新聞的人來看,不知道會怎麼解讀,又如何評價這些作品,想想還滿好奇的,也是藝術之所以有趣的地方吧。
這個展間有數件展品,占用大部分空間的是Ideal House《理想房屋》。
穿過那個樣品屋,會看到腳下是一開始那件《抵抗就是美》的空間,再來是和Where Do You Come From?─1981《你是哪裡人-1981》呈對角、以《理想房屋》相隔的《1989》。
基於不愛影片的原則(?),我繞去另一邊想說看點別的,沒料到竟然看見有點驚人的畫面。@@
不知為何這個角落色調和氛圍異常恐怖,現場很有港片《人肉叉燒包》的感覺,裡面這位小姐的位置讓敘事性大爆發變得超陰森der。(´c_`)
後來那位觀眾離座後,我有去看節目播的是什麼……嗯,並沒有比較好。
《副本人》指涉的是張忠仁、張忠義這對進行過連體嬰分割手術的兄弟,雖然新聞的時間點早於我出生的年份,但因為極有話題性而為人所知,就連我也有一些稀薄的印象。
順帶一提,哥哥張忠仁在今年2月1日病逝。
在後半樓梯間看完策展人的影片(←必看!)後,還有兩個展,一個是
《台灣!我來了》,另一個是
《遠方的書間》,前者我興趣不大,所以沒有細看,後者則是在外頭的貨櫃屋,那個……很熱。
總體來說,我認為《少年當代》是一個很台灣、很熱血(?),具有驚人理想性的展覽,由史觀出發,以(個人的)生命展現,去探究當代藝術的樣貌,不僅呈現藝術家們各自的生活及思考,也盛滿了豐沛的活力和動能。
離開MOCA,飢腸轆轆的兩人造訪了京站的
天吉屋,剛好坐到靠窗的位置。
我點的是All Star 雙品($380),有丼飯和烏龍麵的組合,太太點的是天吉小食光($270),丼飯和味噌湯,但量比一般的丼飯要少1/3。
個人感想是「好少!?(´゚д゚`)」,看似很多的丼飯其實底很淺,米飯極少,應該是因為跟烏龍麵一起搭配吧?撇開量不提,炸物的分量很實在,炸蝦麵衣很薄,蝦肉大塊,豬肉和魚肉吃起來也鮮嫩,是吃得出品質的好,但以個人偏好來說,如果要做選擇我會去吃
山海。
原因一是我比較喜歡脆脆的麵衣(天吉屋的偏濕軟),二是明太子配飯太香ㄌ不能沒有……(*´∀`)~♥
吃飽後休息片刻,就搭捷運趕往西門,想在U12冠軍賽開打前速速回家準備好當一日球迷。
穿過西門地下街(我現在才知道有這東C),從五號出口到地面,再走一段路。
沒有綽啦,就是夙負盛名的
雪王冰淇淋,在還沒遷到二樓時就耳聞過它的厲害,直到現在才有機會親身體驗這間在台北開了七十年的老冰店(日治時期就有囉)。
雪王以口味無數、人人都能吃到喜歡的口味聞名,我則是因為近期看到他們做了蘋果口味(加肉桂)的冰淇淋而特地在這時候來訪。
拿了點餐單坐下後東看西看,店面一改過去的古早味,往小清新路線走,人沒有想像中的多,不過以地理位置來看,其實不算少,而且每一桌幾乎都會點超過座位上人數數量的冰淇淋。
說實話,無論甜鹹幾乎都想點點看,只是做為初次嘗試的人,還是選擇了相對保守的策略──太太自選肉桂口味,我則是挑了蜂蜜。
去選口味(兼付帳)時,櫃台告知冬天才有肉桂,所以我就直接改成原定的蘋果口味。
不一會兒,冰就上來啦!(*゚∀゚*)
服務人員還會教你先吃哪一個比較適合味蕾,覺得專業。
不同於一般明顯吃得出奶味的冰淇淋,味道自不用說,非常的「純」,彷彿吃到的就是那個口味本身的實物,蘋果口味的冰淇淋裡還有些許碎果肉,一球約於百元上下的價格相當值得,而口感上則是極為綿密,可以品出用料上的紮實。
簡單說就是很爽辣。(`・ω・´)
雪王兼顧新奇和品質,沒有吃過可以擇日去嘗試看看,或是有外地朋友的話也能介紹給對方……嗯對我看起來有點像在業配但總之並沒有,只是想把很酷的東西跟大家分享。
最後,2019年第五屆U12世界盃棒球賽,臺灣以4:0的比數贏日本,拿下了冠軍,這群小孩好厲害,小小年紀就能為國爭光,真希望哪一天我們成人組也可以完封獲勝啊嗚嗚嗚嗚嗚。。・゚・(つд`゚)・゚・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登入並按❤,或是簡單的註冊/登入
likecoin後,按底下的拍手符號按鈕五下,就可以免費贊助我!(*´∀`)~♥
感謝你,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