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臉書無端的砍掉帳號已經三天了,也有可能是四天了,我想。
年紀越長,時間感也就越來越模糊了,或許那跟時間濃度變得越來越淡有關,你知道嗎,有人說現在的農產品的質量不如以往許多,為了大量生產,農產品能有的營養也就薄了、少了,我們手上的時間也一樣嗎?人的生命拉長了,生命中的時間是不是也變薄了、變細了,腦中浮現了手工麵條,在師傅手中每拉一次,麵條的數量就多了一倍,但也就變得更細了。
實際的生活倒是沒有特殊的改變,甚至也沒有因為少了臉書而多出什麼時間,還是到了晚上這個時候,才能有一些空檔出來書寫,很有感的差別可能是,當生活突然冒出了空檔,不自覺的掏出了手機,解鎖了,想看些甚麼,才想到已經沒有臉書帳號了,用同一個帳號的IG也不能用,雖然沒有想用Messenger,但聊剩於無,我還是手賤按開了它,結果同樣也不能用,假如我真的散佈什麼可怕的言論破壞了臉書的和諧,那又與通訊息為主的Messenger何干?那到底為什麼要分成三個App?反正死了一個帳號,三個都上不了。
更不理解的是,這三個App的更新還是照常,吃了我好幾Mb的頻寬,更新打不開的App,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更新呢?
不知道是從哪裡聽來的,有人跟我說過,這些App動不動就更新,其實是因為在更新的時候,這些App就能把你使用App的資訊下載,那時我覺得這些App好邪惡,吃我的頻寬用來偷窺我的行為。
但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很能接受數位偷窺這件事,繼續使用這些你根本就知道他監控你行為的平台。或許這些東西沒真的流出去給特定的什麼人吧。
臉書對我來說最噁心的是,每當我上一秒跟朋友、同事聊到什麼,下一秒臉書上面就出現那個產品的廣告。
好吧,我之後不會碰到這個狀況了,也許帳號掉了也是好事一樁吧,我重新撿回一些我的隱私了吧。
有人說從臉書的po文來監控我們的行為、想法根本不準,因為那是我們整理過了,想要別人看到的好的一面,不是我們真正的模樣。或許是吧,但也不完全是,因為我有看過那種自我揭露度很高的朋友,他們會把我看來好個人的心情也拿出來分享,畢竟那是一個平台,我們可以把想讓別人看到的東西都放上,有時,可能會想讓別人也知道我們脆弱的一面吧,可能是期待那能有一些療傷的效果也說不一定。
我會在臉書上書寫我的生活,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當成是一種日記一般,雖然不一定每天寫,但盡量去紀錄生活中的各種小小的火花。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我今天在MOD上看了一部電影<金牌拳手>,男主角問了鄰居的女生一個問題:為什麼妳要做音樂呢?女生說:「為了證明我自己的存在吧!」辭掉優渥工作,踏上拳手之路的男主角,露出一種他也懂的表情。
坐在電視前的我,恐怕也露出了相同的表情,雖然我已經是無臉男了。
曾經在臉書上紀錄的各種小小火花都熄滅了,也讓我有種過去想證明什麼的存在消失了,不是有人說在網路上留下的痕跡永遠不會消失,但我必須說,那還是會消失的,沒什麼永遠存在的,或許,那就像我們真實的生活一樣,過了就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