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承諾、無法確認關係的愛戀,會是年輕人的未來嗎?

沒有承諾、無法確認關係的愛戀,會是年輕人的未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年來,有個新名詞漸漸火紅起來,叫做"situationship"。這有部分接近社群網站關係狀態的「一言難盡」或「開放性關係」,但又不完全一樣。Situationship是指兩個人做了男女朋友或情侶之間能做會做的事情差不多都做了,也常花時間陪伴對方,但彼此間沒有什麼「承諾」,也沒有去定義彼此是什麼關係,無論看來像是男女朋友、伴侶、劈腿、第三者,總之沒有明確的承諾,也沒有要承擔什麼責任。

raw-image


過去這幾年,situationship還是媒體用語,但沒有清楚的定義,也缺乏認真一點的調查、研究。不過,最近學術界的研究開始出現,我想這也表示,這社會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值得深入探討,也已經是年輕世代生活中的一部份。

「無法承諾」的原因之一,可能來自於網路時代因為選擇太多造成的「選擇障礙」(paradox of choice)。在網路上可以認識許多不同類型的人,也有一些人不在意「一夜情」或短暫的關係,或有段時間會周旋在不同的對象間。

有些年輕人並不是堅持「一定不承諾」的關係,而是隨波逐流,隨興談愛,有可能最近的三段關係裡,有兩段是「有承諾的」、「有公開的」,然後有一段是「沒有承諾的」。

有些年輕人也會因此「被決定」:反正我現在無法定下來,無法說我們現在是什麼關係,如果你(妳)還喜歡,我們就繼續維持,如果你(妳)無法接受,那就離開也無所謂。

「無法承諾」的第二個原因,是年輕人對這世界的現況與未來感到迷惘。傳統的社會價值與家庭價值,因為貧富差距擴大、社會分化劇烈、年輕人對未來該怎麼走,並沒有很確定的想法。所以,對於要不要進入一個「確定的關係」,有些年輕人就沒有堅定的想法,「反傳統」變成常見的選擇。相對應的就是現代社會的離婚率越來越高,不婚率也越來越高。

研究者發現,在18-29歲的美國年輕人裡,這種「逃避承諾」、「不想確定關係」的比例越來越增加。但這樣的感情關係,多數都不穩定、滿意度降低、不容易長期維持。多數人到最後還是會走入「穩定確認」的關係,少數人會捨棄所有的感情關係。

接下來學者還會繼續研究,如果生命中有這麼一段或好幾段「沒有承諾」的戀愛關係,對當事人是好或不好?是生命更增添光彩?還是會變得更不穩定、更脆弱、更容易帶來憂鬱症?至少,我們現在可以確認,各種文學小說或故事裡「沒有勇氣承諾的人」,現在已經不是作家筆下的特例,而是普遍存在歐美國家、也或許大量存在台灣社會了。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5K會員
528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發生在中國重慶的「胖貓」跳河事件引發非常多的討論。透過網路認識的遠距離愛情,似乎讓操控與情緒勒索更容易發生?但這也是在重度沉迷網路的世界裡,才會這麼容易出現。
今天這篇短文,資訊不多,但內容讓人深思。
1965-1980年出生的人,有三分之一還要負擔21歲以上小孩的生活?要照顧父母、也要呵護成年小孩的「三明治」壓力,打亂這些中年人的退休計畫。這是美國研究,但也很可能是台灣未來的趨勢。 這個國外稱為X世代的年齡層,如果放在台灣,也是享受到經濟起飛(小時候就有雞腿吃?),然後出社會時已經進入網路
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在網路流傳,說在我們飼養的貓咪眼中,我們是個笨拙的大貓,不像牠們可以靈巧地捕捉昆蟲與小鳥,但因為會去外面打獵拿肉食回來,所以牠們還是會很喜歡我們。
這很難研究,但許多新聞告訴我們有些貓擁有這種感知能力。可能不只貓,有些哺乳動物可能都有我們不太清楚的能力,只是牠們沒有辦法對我們表達。
日本一直有這方面的調查,來提醒大家注意問題的嚴重性。台灣有這方面的追蹤調查嗎?
最近發生在中國重慶的「胖貓」跳河事件引發非常多的討論。透過網路認識的遠距離愛情,似乎讓操控與情緒勒索更容易發生?但這也是在重度沉迷網路的世界裡,才會這麼容易出現。
今天這篇短文,資訊不多,但內容讓人深思。
1965-1980年出生的人,有三分之一還要負擔21歲以上小孩的生活?要照顧父母、也要呵護成年小孩的「三明治」壓力,打亂這些中年人的退休計畫。這是美國研究,但也很可能是台灣未來的趨勢。 這個國外稱為X世代的年齡層,如果放在台灣,也是享受到經濟起飛(小時候就有雞腿吃?),然後出社會時已經進入網路
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在網路流傳,說在我們飼養的貓咪眼中,我們是個笨拙的大貓,不像牠們可以靈巧地捕捉昆蟲與小鳥,但因為會去外面打獵拿肉食回來,所以牠們還是會很喜歡我們。
這很難研究,但許多新聞告訴我們有些貓擁有這種感知能力。可能不只貓,有些哺乳動物可能都有我們不太清楚的能力,只是牠們沒有辦法對我們表達。
日本一直有這方面的調查,來提醒大家注意問題的嚴重性。台灣有這方面的追蹤調查嗎?